0%

最近,听说微软又开始新一波的裁员,达到了近万人的规模。从年初,几个大公司关闭中国区分公司,为护航AI转型启动裁员,现如今是AI替代型裁员。前几天看完那本《AI 3.0》,想过一阵子再写读书笔记,今天遇上这个新闻,也算是有感而发,整理一篇读书笔记。

阅读全文 »

其实在上周二,我就已经读完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收录在那本整理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集中的第二篇,紧随《乞力马扎罗的雪》之后。它实在太过经典,因此我并不想将它的读书笔记与前一篇作品混在一起。也许,就将这份分开记录的坚持,视作我个人对海明威的一点小小致敬吧。

阅读全文 »

图书室归还书籍时,我的余光扫到一本《乞力马扎罗的雪》,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定睛一看,果然是海明威的作品,便毫不犹豫地借了回去。花了不到半天时间,我读完了这部中篇小说,但脑子里却是一团乱麻。似乎没有哪一段情节真正打动我,也没有哪个瞬间让我感受到思想或灵魂的升华。

于是,我开始向AI请教。果然,AI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不同的理解。

阅读全文 »

在读完《我能做软件工程师吗》之后,我接连看完了接下来的两本书:《我能做销售吗》和《我能做投资人吗》。这两个职业,虽然我们常在电视剧里听到、看到,但实际上却鲜有真正的接触。许多影视作品确实以销售的成长历程或金融投资人的故事为题材,刚步入职场时,我也曾对这些职业既敬畏又抗拒。一方面,它们看起来光鲜高大,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少;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拥有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人,我始终认为研发才是最正统的出路。

阅读全文 »

这是悉达多·穆克吉继《癌症传》《基因传》之后的又一力作。这本书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科普叙事能力,将自身的科研实践与科普写作巧妙融合。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科学知识,被他巧妙地编织进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既具深度,又富有可读性。这样一位既能从事严谨科研,又能讲述动人故事的科学家,实属难得,令人由衷敬佩。

阅读全文 »

从未想过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两部马伯庸的小说,上一部是《长安的荔枝》,那一部小说讲述的是大盛世下的小人物的难,也借这位可爱的小人物骂了一下杨国忠,把马伯庸的所有想说的话通过这一骂都讲出来了。然而《太白金星有点烦》这个小说,要看懂确实不容易,幸亏此前我还重读了《西游记》的原著,加上学习了b站博主的关于《西游记》的解读视频。确实发现马伯庸在西游记宇宙里头狠狠的耍了一下宝,调侃了一下太白金星和观音力士。

阅读全文 »

花半天时间,把这本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给看完了。我并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严格来说,我是以一名家长的身份来读的这本书。虽然如此,我还是有不少的心得体会,或许借着阅读这本书的时间,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自己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打个分。

阅读全文 »

最近把万维钢的《佛畏系统》给看完了。原本从图书室立借回来的,看了几页后发现,这书值得买。于是便下单买了一本,很认真地看完了。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物理学家的理性人范例,尤其是借助系统理论的观点来指导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学习数学和物理,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要么就是搞论文,虽然理科生会在工作和生活上用上一些自己的专业,但是生搬硬套的多,木讷死板的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理科生思维通常都是被笑话的,因为过于脱离实际,且为人过于单纯。

阅读全文 »

《长安的荔枝》果然是一部短小精悍的小说,花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看完了。剧情不算复杂,故事翻转得也不算多,但看完之后会让人长舒一口气。感怀主人公的兢兢业业,九死一生;倾心于阿僮姑娘的有情有义,敢爱敢恨;无奈于大唐的繁文缛节,积弊丛生…盛世的大唐从此开始走向衰败,留下的是无尽的哀伤。

阅读全文 »

在脱产的学习中,无意间和同学聊天说到传统文化的话题,提到了传统文化的底座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知道的又是什么?从先秦到清末,传统文化中有没有什么概念是一以贯之的?程朱理学为何重要?心即理的理是什么?聊开了之后,发现我只有听的份,毕竟确实不懂。不经意间,看到图书室有一本《气的思想》,发现原来是几十年前就出版的老书,现在又再版了,更重要的是开篇的提问,确实也让我回答不了,于是便饶有兴致的把它翻完了。

阅读全文 »

这个月,我有机会参加脱产学习。上课之余,看到楼下的图书室,摆了一本《英伟达之道》,好巧,又是一本列入了书单的书。从翻开封皮,到读完最后一页,只花了不到3天时间。对我来说,还算是比较熟悉英伟达的,毕竟他开始创立公司的时候,我也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熟悉的英伟达,熟悉的ATI,熟悉的巫毒,都是当年攒机时候不能不考虑的品牌。和大部分人一样,我选择了英特加英伟达的组合,这也是我对计算机最原初的认知。

阅读全文 »

从翻开这本书,到全部看完,花了不到3天。毕竟书中的部分故事,我已经在其他书中看到过,很难得的是,竟然在自传中给出了神经网络的算法和程序实现。或许,这看起来简单明了的表述,蕴含了作者多年的心血,也是作者的自豪。和辛顿比起来,杨立昆看起来会更张扬,更有性格,也会更激进。

阅读全文 »

最近在单位的图书室里无意中看到了吴军的书,于是立马下手借了回来。或许是吴军的作品接触多了,对他的很多观点和方法论也相对比较熟悉,因此他的这本新书我看得很快,毕竟此前完全没接触过的新观点其实也比较少。

和他的其他作品不一样的是,这本书吴军主要是写给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同学看的,他在书中介绍的是经验,而我看完的感受就是很多教训自己都有过。

阅读全文 »

依然是在单位的图书室,看到了这本列入了书单的名著《悉达多》,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赫尔曼·黑塞。他还有另外一本也非常出名的作品,叫做《荒原狼》,没错,这也在我的书单里头。

阅读全文 »

自从在贵州读过冈田武彦写的《王阳明大传》后,感觉王阳明这人更神秘了,对阳明心学又增添了几分兴趣。然而,我始终不明白,自己平时为什么不怎么听过这个心学呢,心经倒是听说过不少。大家都说儒释道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最近对道家和佛家有点了解,反而增加了对儒家一些观点的迷惑,阳明心学出来更增加了几分不解,到底朱熹还对不对?

阅读全文 »

香帅的书,还是和以往一样,轻松易读。和往年一样,我把它当做香帅团队的一个年度经济调查报告,和罗胖一样,何帆香帅也发了大愿,为普罗大众每年撰写一份经济报告。此事很艰难,倘若不出书,很多观点或看法,未必需要太深的研究和推敲,毕竟智库们很清楚,是谁掏的钱,他们想要什么。

盛名之下,质量的把握,全靠情怀。为了金主,很多观点倒未必会坚持。对于普罗大众,面对形形色色的调研报告,大部分人是看不出报告后面的门道,分不清到底是鱼饵还是路标。倘若真的是出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不但会亏本,还会丢面子。坚持了几年,我发现香帅和何帆是靠谱的,所以也愿意掏钱买份经济报告,能给他们的支持莫过于此了。

阅读全文 »

元旦已过,又是新的一年。昨日值班,今日补休,又回华园,多少还有些亲切。距离我第一次到这里,已经二十年有余,然这里的一草一木却跟时间没有什么缘分,毕竟从未变化过。难得能路过个咖啡店,想小憩一下,却发现离开门的时间还长着呢。桌椅未曾收,便坐了下来,这种人文关怀,多少有点让人苦笑不得。几只野猫,在草坪上徜徉,为这冰冷的校园,增添了几分生意。

阅读全文 »

这一年过得很快,仿佛一下就过完了,然而这一年过得并不及预期。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进入不惑之年,原以为真的能不惑,到而今,还是疑惑不已。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