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庆耀吃饭,聊着聊着忽然提到了大学这几年自己如何评价。说真的,这个问题以前真的想过,也给自己打过分,我认为我是85分,基本上没有遗憾,除了感情生活还比较空白,生活比较单调。基本上我没有浪费大学的时间吧,我很少打机,也不临时抱佛脚,看了不少书,参加了不少的社会活动,似乎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我们谈到了很多人都没有用心去学习,是老师讲得不好还是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东西满足不了自己?计算机领域很广,我们如何去抉择我们的方向,读研的时候,还会好好的静下心来读书吗?我说我还是很愿意上课的,但是我未必会去接触发下来的教材,我说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在大二的时候,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这门课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清华大学写的那本教材,而看完了一本英文的同名的教材,听说是MIT使用的教材,从而发现了清华和MIT的老师的差距,还看完了计算机组成的中文翻译本,还看了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一大半,大二算是我最忙的一年,处理班级的事情,做学生会的事情,搞学习。在大学中,有几个人的几句话对我影响特别深。“当你不做学生会的时候,你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吗?绝对不会。做了学生会,剩余时间少了,你看书会有压力,效率会更高,所以其实做学生会不会影响学习”--李鹏事实正是如此,但是不影响是假的,除非你没有把心思投入学生会。因此剩余的时间,我全部用来看书,几乎没怎么打机,不仅看专业书,还看了不少的人文社科的书。所以我觉得,我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浪费时间,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遗憾。“有的同学大二看大三的书,大三看大四的书,总觉得提前看书是一件好事,我不认为,因为你迟早要学的,但是却没有将现在所学的东西往深处拓展,没有深度只有广度的人,无法成大业,因为你根本没有专长,什么都会,其实什么都不会,因为什么都不精,所以每学一门课,大家都要往深处拓展”--奚建清教授·《谈创新人才的培养》讲座事实确实如此,有的人只在考试前看书,深度在哪,一目了然,没有深度,然后创新,没有创新,国家的希望从何谈起,这一番话,更加坚定了我一直看书,不为考试而看书的信念,求学本该如此。“如果学软件的人不懂Linux,连个Apache都跑不起来,你有什么优势,你和学物理的,学化工的人有什么区别,说不定人家看书弄一下就比你弄得好!你们学软件的,就要做别人不容易做的,否则无法体现你的价值”--吴涛副教授真的,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没有的话,我们白读大学了,所以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优势,技术上压倒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