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琶洲书展回来,为能离开那个人山人海的琶洲展会而感到高兴,怀里揣着两包东西,一包是过期了的摄影之友,一包是7张CD,如是珍宝的一路小跑回家,还算是挺满足的。今天能去书展,我从昨天下班,就开始兴奋,以至兴奋到和同事去吃饭竟然忘记取钱了。看真书柜和床头的书,今早给自己定下了限制,就拿300元现金,别的书再想买也不买了,然后一头扎进130。130很空,以至我一个占两个座位还绰绰有余。伴随着公交的小颠簸,以及那时有时无的小空调,我望着那熟悉的街道和熙攘的路人,觉得很亲切,比深圳亲切多了,繁华而富有人情味。去一个地方,有地铁和公交给我选择的话,只要不要着急,我都会选择公交,因为看着窗外,自己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思绪会随之展开,其实我很多的idea都是在公交的颠簸中萌发的。每每别人问起我为什么离开深圳的时候,我都试图找出很多的理由来解释,不时这些牵强的理由会被眼尖的朋友所取笑,毕竟是一个很多人都向往的地方。我仔细想想,其实有时候喜欢和不喜欢是一个很感性的东西,虽然理性的我们总要学习西方的思维来量化出个一二三四。所以我决定,若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回答因为我喜欢广州,至于为什么喜欢广州,那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问题,需要用混沌理论来解释。说到混沌,我前两天买了一本ccer的书,经济学家陈平使用混沌动力学来解释经济学的问题,豆一看到,就嚷嚷着,我要看这本书。于是我说,看吧,毕竟你能看懂。毕竟我研究的混沌是表面意义上的混沌,严格的说,我还是个门外汉,不过若没有老王,我也不会接触混沌,多学三年的计算机,不会牵涉到一个数学哲学以及方法论的东西上,虽然感觉失去了很多,但是这些用时间还能补救的,错过了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和混沌结缘。每当我说起混沌,朋友们总会开玩笑似地说饺子,虽然多少有一点做作,但是我还是很希望大家能理解我说的所谓的混沌的世界观。因为我觉得一个混沌,让我把我能够理解的佛学和道学的东西全部串联到一块,虽然才疏学浅,但是总算是自己的心得。最近看很多和2012有关的故事,很多资料说什么意识的提升,呼唤心中的爱云云,还有小说阿米星星的小孩,之类的说ET有一个机器能看人的纯洁度,若有拯救也先拯救纯洁度高的人,这样的人往往都有一颗大爱的心。呵呵,一切都可以当科幻小说看,不过大爱的心的这个主题还是值得去思考的。最近又开始看起了锵锵和郎咸平说,两个节目的确是冲击了我的思想,锵锵偏人文,而郎教授偏向工科,恰好互补。锵锵把很多我所感觉到的,朦胧的未成言语的感觉给言语话了,甚是淋漓。其中不少谈教育,谈中产,谈个人的东西,我想想,现在的想法似乎和以前的我也有不一样了。我觉得当一个人开始思考自我的意义的时候,开始了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然后当一个人开始分辨出自己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的时候,又迈进了一步,接着是开始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慢慢的寻求认同,接着当摆脱了寻求认同的时候就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或许就达到了老子说的无欲则刚的境界了。不少好友在我问起对我的评价的时候,感觉我有点怪的居多,有时我还去寻找我哪里怪了,其实想想,是自己的境界还没有够。130不能直达琶洲,在珠影下了之后转的地铁,盘算一下还能省下几元钱。到了琶洲之后,还需要步行许久才能进入场馆,此前在douban看到有人抱怨书展不好,心里的预期已经打了折扣,不过还是怀着一颗希冀的心进了场馆,进场虽有安检,但已经习以为常了。一进去,哇塞那是人山人海啊,书都打八折以上,简单的走了一圈下来本有几本相好的书,看着那收款处的长龙,我决定把书放下,普通的书上joyo就能买了,何必辛苦自己呢,想想那对人家开书店的多么不公平啊,哈哈。看起来小朋友和老人占了入场观众的大部分,书展或许是给那些平时抽不出时间来买书看书的人一个机会,走走集市,像买白菜似地把书买回去,看着三联的那堆凌乱的小山似的书,不禁有种揪心的感觉。一路走,一路感觉如同入了菜市,真不知道是喜是悲。一路走到了古籍书店,认真的打量了每一册的古装书,看看是否能给外公淘上一本古书,无奈市经常听他说起的书没有找着,其他的书也不知道外公是否喜欢,于是离开,一步三回头的。走着翻着,一路散步菜市场似的来到了一个卖CD的地方,一看NAXOS的碟哦,50元两张,环球的80一张,再没有比古典CD更吸引我的地方了,而且还是传说中的NAXOS,虽然是古典中的低价品牌,但是低价不低值,于是挑啊挑啊,发现其实也没啥挑的,也就是一些只有ape或者mp3的曲目,把它的cd版找来,恰好旁边有一个2009的新年音乐会的CD,不过外壳破损了,60,觉得也算是值得,本来看到环球的80就想离开了,不经意间让我看到了karajan的碟,心里顿时纠结,卡拉扬啊我最喜欢的指挥家,看了几张,最后艰难的挑出一张,后来发现有star wars等的原声碟Telara的,也是好碟啊,再揪一下大腿,很纠结的花了几百元把CD买下了。昨天本来想去看看打口碟的,殊不知档口搬了,也没有记录那人的电话于是作罢。对于古典的喜爱,我只有两个感觉,顺耳和不顺耳。虽然也上过一些交响乐欣赏的课程,发现太过于学院派的东西,我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便让自己一直处于这种混沌的状态,自然的喜欢,自然的不喜欢,原生态的,并不会因为它的名气大而会尝试的说他好话,硬着头皮去说好哇好哇,何必呢。付钱之后发现还有百代的哦,双眼一闭,赶紧离开。说起CD,毕竟都是比较好的乐团指挥的作品,人家要学习这么多才能演奏出来,怎么也算是人类智慧的一个珍品啊而且流传下来几百年了,现在随便一个音乐会的票价都不止一场CD的钱,不过CD没有好的设备那是远不及现场的,就如同我现在的这个音箱,是没有办法演绎出好的品质出来的,不过总有一天我会有好的设备的,只怕到那时想搜集齐这些CD就不容易了。——————Canghai.Y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