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时分,上了一趟厕所后,脑子越发清醒,睡意全无,遂起床。百无聊赖的翻看围脖,见到陈丹青说要离开这个国度,冯导说脑中越发迷失的时候,我心一怵。想起前两日看了一半的星际迷航电影,于是google之,继续观影。剧情并不算很新颖,要看明白估计需要有很多的背景知识,虽然知道主角不会死,但是一个熟悉的形象从银幕消失,心痛不已。星际迷航,不是我看的第一部关乎宇宙科技未来的科幻片,之前看过星际之门,星球大战。整理记忆,觉得星球大战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这样的片子了,但是太小,看得不明不白,直到大四保研后,按顺序看完了星球大战的电影后,才感受了那种文明,良知的训导,并接受向往科技探索未来的概念。一部60年代,开始的连续剧,最终也衍生出了11部之多的电影,也熏陶那个时候的西方人。这或许是好莱坞美国文化的世界推送,可是尊重文明,拥有良知,向往科技,探索未来这个不应该归结为西方的文化输出,而要作为人类的普适的文化观点吧。热衷酷炫的苹果的灵魂人物和苹果曾经的灵魂人物,无不受到这些经典片子的启发,而众多的果粉和手上享受着ipad带来乐趣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这一想法来源于星际迷航中库克船长拿着的那个如同笔记本一般的飞船指挥系统,而乔布斯实现了他们。享受着的无线电话的人,你们是否知道moto的工程师也是为了实现星际迷航中库克船长的无线通信的愿景。(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9606.html)在压抑的年代,学者们把思维放入太空,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景,放入了那浩瀚的宇宙,把对未来的憧憬放入了那些电影之中,激励和指引着一代一代的西方人。西方人在现代科技中的创新思维和遥遥领先不是偶然,而中国的落后是必然的。陈丹青出走美国,学成后归来,到再次出走,那只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无奈选择。前天的锵锵,文涛说一套科技对应一套文化。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确实是这样的,纵观近代的科技史,以及计算机发展史,贫乏的文化孕育不出先进的科技,而先进的科技无法弥补文化体系的缺失,我想不仅是我,我们一大批的工程师们,科研工作者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到大事发生,众多文人便纷纷出头,顿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慢慢冷却后只听见两个声音,一个正面的声音,和一个极度反面的声音,渐渐的就剩下一个声音。其实大家都是科研工作者,只不过你们研究的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因为无形,因次素质良莠不齐,而真正伟大的声音完全被其他杂吵的声音淹没消失。而自然科学研究通常是能看到成绩,而门槛较高,虽有滥竽充数者,但相比而言少了不少。于此,茅于轼和郎咸平用了不同的方式去做他们认为能最大限度做的事情。或许科技总要比良知走得要快。在这个物欲的年代,科技室一把双刃剑,即便科学家有良知,也有很多没有良知的商人。在文明中金钱只是劳动的一种量度和分配方式,虽然无用但是在现今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文明程度还不够高。我们有欲望的同时,商家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而嗜血的商人便使用了化学来欺骗我们的感官。欺骗我看的电影最多也就是我骂他为垃圾,可是欺骗我们的耳朵,鼻子,舌头,往往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健康的隐患。当这个社会的人都想着欺骗别人来获得利益的同时,自己会不会也是其中的受害者,而受害者不自知,不断的参与到这个可怕的循环中的时候,这种所谓的利己行为非但不是利己而是损人不利己,社会的负能量就会如同级数般剧增,我们怀疑我们吃的每一样食品,我们质疑我们使用的每一个产品,甚至我们还在质疑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不是存在变电站的电磁辐射或者轰鸣的汽车行驶的噪音。此时此刻的我们,或许会向往这么一种生活,自己下田,自力更生,虽然种出的食材不好看,但是放心,虽然穷乡僻野,但是没有过多的电磁辐射,噪音干扰,有毒废物的毒害。可是,我们这样不是反现代化了吗?前些年,为了种出漂亮的菜纷纷用化肥农药,菜是好看了,似乎挣钱多了,现如今,大家争先恐后买那些长得不好看有虫洞的菜。看起来似乎回到了原点,但是过程可谓辛酸。曾经吃着经典传统食品的我们,垂涎于进口的精致的食品,如今却再次走入老字号的饼家。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都是现代化的囚徒,天天的被现代化,却不知觉的损耗了我们的生命,这和浮士德中与恶魔交换灵魂的做法又有何异。被现代化的人,也因为素质和大环境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馈,而作为我们这种只有科技,没有文化的国度,却一厢情愿,自以为然的认为是幸福。有种反进化论的学说,阐述说人类其实是被设计出来的,那复杂而精致的机能以及那些繁杂的思考能力,完全是一个强大的非线性计算器。其实机器人能否有思想,虽有争议,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说,我们只不过是被设计的碳基的非线性机器人罢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跳出了这个牢笼了吗?2011.7.30-2011.8.1 于三育路——————Canghai.yu Billing Product Department Guangdong Esh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