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易·语

  天人授易 寥寥几语 文王困而解之成周易 圣人添之入五经 后人便传为圣文 传诵至今 易乃无恒 圣语传千年而未敢动 有违易者本意 今人多以为其无用 乃上古愚蒙 实有违上意—————————————-易经是一本具有神秘色彩的书,小时候看到三国的什么八卦阵啊,自然就想到了易经。而在大人口里,那就是一本及其难懂的书,还有人凭借易经来占卜问吉凶,又觉得这是本有违自然的书。家里也放着砖头似的几本有关周易的书籍,翻了几页,晦涩难懂就此作罢。至念大学,曾买一本解读易经的书籍,硬着头皮翻看几页,不久便与周公详谈去了。直至今日,喜迁新居,安顿之后,独自在家,甚感无聊,翻找书箱,翻得数月之前购入的解读易经光碟,拭干尘土,再做尝试。此乃傅先生之作,先生讲得甚有道理,通俗易懂,并重新解读儒学,拂去脑中对儒学易学成见,决心跟随先生,学习易学,重读儒学。在先生解读下,恍然大悟,中华文化深受易学儒学的影响,而后人尊之为圣书,不敢怀疑和辩解,于是成为先生说的阳儒阴法,易学走入易理与象数两道,渐行渐远。原来手足之情源于周易,乃艮卦与震卦,为幼子与长子;乾坤天地,健行厚德,覆卦变卦,全源于易经。而后黄帝内经,便用了后天八卦加阴阳五行。若是没有易为基础,内经便失去源头。记得曾与同事讨论中医,其认为中医乃愚蒙,治病救人全因经验碰巧而为之,非能为西方科学所解释,但针灸却为西方所接受,然矛盾的是,针灸用的也是阴阳五行,走的也是西方科学无法解释的人体经络,和中医岂不是一脉相承?自从大连求学归来,深为西方混沌科学所影响,便是觉得世间一切有联系,微观有微观联系,宏观有宏观联系,看似随机,实则暗涵天道,美丽的动力学系统优雅的呈现出来,世界万物之象,实为虚幻,皆可由分型所得,从有限进入无限,穷其根本,乃一微尘。虽西方大吼混沌宣告了拉普拉斯的决定论的终结,我并不认同,爱因斯坦也未完全认同,留下一句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我很认同。得导师指点,宣告了决定论的终结,最根本是量子论,在测不准定理,这个前提在于海森堡的前提,只有在实验里能够观测到的物理量才有物理意义,实验室就是测不准,于是根据混沌的微小差异累积后会放大无数倍的原则,于是宣告了决定论的死亡。可是虽然实验室测不准,但是自然却是准的,天道还是健行的,根据混沌理论,因为我们无法测准,所以出现人算不如天算,我们无法成为自然,所以自然来说应该是存在决定论的,而只是实验室无法为之。在上述描述中,似乎和易学冥冥中有着关系。易学就是天道,而人如何理解的就成了,连山,归藏,周易。因易学是天道,而人顺应天道,因此内经便用天道来解读人体,于是中医才能治疗疾患,才有人体经脉,才有五脏六腑,才有八卦五行。先生在视频中提到了占卜,大道至简,然解卦才为最难处,若不洞悉易学之理,解卦便是无稽之谈。初学尝试之,似乎冥冥中真有天启。然学易并非为了占卜,而在明白大道。先生讲易多次提及儒学,让我重新认识夫子,摒弃那种刻板教条,有违人性的形象。学易一周,便用计算机的话语来解释我对易学的认识。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程序,被编写出来了,程序员给了用户一个文档,那就是易经。只有基类,64卦,384爻。夏朝接口人做了一个夏朝的实现的子类,叫做连山,毕竟程序员还在。后来商超基于夏朝又做了一个版本,叫做归藏,毕竟有夏朝的启发。接着有个叫周文王的家伙坐牢的时候根据平生所学,不知是否参考了前两个版本还是道听途说,自己又写了一个实现,便叫周易。乱世啊,前两套程序莫名的失踪了,文王这套程序据说比起原来两个版本是差了许多的。但是这个程序保存了下来,孔子觉得这个框架不错,便嵌入了一点程序进去。孔子是大师啊,后来的人便不敢轻易修改代码,甚至放入了玻璃箱,为后世瞻仰。时过境迁2000余载,距接受文档已经5000多年,今人是否也能从基类出发,自己写一个实现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易 一周 2012.3.7 1:06——————bonjour,moi a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