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记

别样的西游

自从看完星爷的西游回来,卢冠廷的一生所爱便成为了我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歌,轻轻的淡淡的唱腔让人感觉一丝丝的惆怅,一阵阵的无奈.这歌即使由星爷重新填词,舒淇翻唱也完全没有卢冠廷的这种让人感觉仿如隔世的演绎.

大概有半年没有写博客了,每每打开电脑想记录下心情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然而每每在外的时候许多的文字却涌上心头,不知道是着心情变化得太快,还是情绪消化得太快,一会儿思绪万千,一会儿静如止水.我每天登陆QQ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看看有没有朋友发表新的博文,总是期待大家有一些心情的感悟,发现等来的只是一个个的转帖.或许是大家不再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也或者是大家把这种东西作为自己的一篇日记,不再和朋友分享,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熟.成熟就是大家习惯了去演绎一个个带着面具的角色,不再给机会别人去触碰自己,给自己构筑了一道防火墙.

当事情如潮水一般涌过来的时候,人的思绪会变得很混乱,尤其是有一些事情又不得不做,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的时候,焦虑和无奈便使得人变得不再理智。正如星爷的西游伏魔说的,每一个危害人间的妖怪曾经都可能善良过,但是误会和冷漠却让他们变得暴戾,人不也是这样,只是永远不会变形,让他人难以捉摸。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推到泥潭中去,即使自己很明白,很理智,却无能为力。

西游伏魔是一个颠覆我们脑中西游形象的片子,我们把猴子和六小龄童画上了等号,是个顽皮的角色,但是不邪恶;肥头大二的二师兄虽然有一个猪头模样,但是总是没心没肺,心中没有大城府,没有阴暗的心思。可这些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正如我们无法直面自己的软肋,我们总会用各种借口让自己逃避。

十年前,我们怀着梦想和憧憬踏上象牙塔;十年后,我们已经疲惫的游离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有几个人在坚持十年前定下的目标,在继续追逐孩提时候的梦想。或许我们都改变了初衷,成为了我们曾经深深排斥的那种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无奈之余,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吗?麻醉自己,禁锢自己,让自己不再思考这个问题。

宗师无处不在

宗师是一个极高的称谓,曾经以前世界之大能称之为宗师的人只有那一两位。然而发现身边到处都是宗师,忽然感觉这两个字没有什么含金量。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据闻写了十个剧本的长度,拍了三部电影长度,最后剪成一部电影。我看完之后,感觉完全不知所云,但是王家卫肯定是很用心的拍,否则怎么会用上了8年时间呢。人性的试金石就在这里,当一部大作摆在你面前,你会真的会说出我看不懂,不知所云的话,越是有头有脸的人,越是不敢真实的表露出自己的无知。其实说出自己不知道能有多难,即使做了一些出格的评价,毕竟也是自己的想法,总不能不让人说话吗,据闻宁财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受到家卫粉丝的强烈抨击。这是一个可爱的生态,一方面说让大家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一方面却预置立场的去评价,评价若是针对事情的话,毕竟还只是思想的交锋,不一会就能看到粉丝们对说话人的人身攻击了。

我看不懂一代宗师,正如我看到东邪西毒的前半个小时之后就不能再坚持下去一样。但是经过友人的解读后,我开始慢慢的了解这部作品,因为要看明白这部电影,你需要有很厚重的文化积累,这种背景知识,导演不去普及,你懂就懂,不懂就拉倒,但是总会有人懂。千古文人侠客梦,功夫的背后是文人不曾完成的抱负和无限的期望。武术大家,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诠释和传承文化。而我们熟悉的功夫套路,只是功夫武术的表象,文化的传承,若只是靠冰冷的文字,以后成为图书馆的史料,但是若是一种仪式,一种特殊的表达的方式的话,这些大家的抱负则能一代代的传下去,文化融入了武术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套路,对文化的感悟程度不同,成就大师的高下。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在于其既有文化上的高度,也有将至溶于武术的深度,咏春的三个基本方式正如围棋的棋子的两色加上一个固定格子的棋盘,变化万千,风云莫测。看不懂一代宗师的人,或许恰是少了这种侠骨柔情,少了文人心底的侠客梦,少了那种文人胸怀天下的抱负。

据闻前段时间,有位有钱人专门跑去五星级大酒楼学礼仪。我和友人都表示唏嘘,从小我们都是被训斥长大的,包括如何坐,如何站,如何拿筷子,如何吃饭,这不就是礼仪吗?虽然我学得不那么好,顽皮的我始终让家人头疼不已,但是我想让我们民国的文人听到这个消息非气得吐血不成。文化无处不在,失去了本源的根,文化的魅力不在,剩下的只有外面的花拳绣腿,博得叫好得几赏钱罢了。我们其实很讲礼仪的,没看到每年的祭孔,祭海神,祭轩辕,甚至给钱就可以让你观摩,你还可以成为这个场景中的一员。其实我们只重视了礼仪中仪的部分,我们只是很讲究仪式,排场,有多少人,给多少钱,良辰吉日,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装饰,走几步,磕几个头,而且做完了之后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吗?这便是我们现在的无奈之处,没有礼,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仪式,只知道要这么做,失去了文化的这个根源,一切外部形式都是无稽之谈。孔子是礼官,知道礼的重要,为了维持保护周朝文化,不断的奔走,虽然他的工作只是操办丧礼,但是他留下的儒家经典没有多少是表现他如何去操办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去操办,重点就是告慰逝者,让生人能够表达心中的悲伤,让大家能够充分的表达,并不在繁冗的仪式。即使是皇家祭天祭海,无不是为了让天子明白他身上的担子,通过仪式来表达他需要承担的工作,将文化放在他的每一个仪式上。礼崩乐坏,便是孔子最不愿意看到的。

razor:划破长空的利刃

五年过去了,我又重新拿起asp.net这个被许多人笑话的工具。或许这是信任的力量,因为他们致力于方便的让信息化工作者集中精力思考他们的业务,不用花过多的时间纠结在硬编码的力气活上。五年来,我依次从事过java,C,C++的开发,但是我依然对asp.net有一种莫名的情结。重新拿起这把刀的时候,我便面对是用MVP的webform还是用MVC的razor的选择,一个轻车熟路,当年在品高的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另外一个后起之秀,据闻极其优雅,灵活便捷,但是自己毫无经验。我依然还是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具razor,配合C#3.5带来的LINQ,匿名对象的优势,比笨重的webform模式灵活多了。五年来,感觉web的信息系统的开发似乎走到了一条崎岖的路,自从一年前转换工作角色,开始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时候,看到这五年,我们的生态系统并没有太多的改善,该难用的系统依然是如此难用,一个几百万的项目,用的还是。net2.0而且技术人员花了大量时间去做那些。net4.5能够用几个操作完成的工作,而且技术人员利用自身技术特长把简单工作复杂化的表述后,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但是问题依旧存在,系统固步自封,技术没有发展,看起来让人不甚纠结。

计算机时代是一个开发而又封闭的时代。这和我们的文化是一样的,你看到的系统,看到的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计算机文化的根源在于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服务人类,减少日常的繁琐的重复性的工作。为什么要出现C语言,就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开发工具,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是非常的艰难,为什么要有C++,就是因为C的开发效率不够高,人们不能把大量的时间放入他们的业务流程工作中。每个产品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我们说创世纪很难,的确很难,以前漆黑一片,神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看起来那只是圣经的神话故事,但是那个年代不就是这样吗,什么都没有,他们说要操作系统,于是有了unix。razor只是一个微软工程师在飞机上的想到的一个实现MVC的模型,然后回来几个星期就做完了,然后大家发现是一个多么优雅的mvc实现,也便一起实现,那些实体的力气活用模板生成吧,那些CRUD的页面是个力气活,用模板生成吧,那些数据库的设计,交给模板吧。迄今,我看到的都是优雅的架构,优雅的实现方式,以致我觉得我不好好理解这个模型好好去写代码都对不起这个模型。为什么这些个模型就不会在我们国内出现,为什么大家都想着那些花架子,而不去做一些优雅漂亮的促进生产力的模型,美其名曰,那么实现不合理,不可能的。似乎开发一个好用的,简化生产力的工具是一件极其不靠谱的事情。

结语

文化虽然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但是你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全部都渗透着文化。但是哪些是我们需要选择继承学习发扬的,哪些只是用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我们还是应该清楚一点,否则我们只是猴子,耍杂的猴子。

2013.4.6——————bonjour,moi a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