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雨桂林

秋北京,夜上海,雾重庆,雨桂林,都是不得不去感受的美景。

这次桂林之行,雨水一直没见停,算是见识到了真正的雨桂林。因为跟团的缘故,游览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小插曲,总会影响兴致和心情。泛舟漓江之上,淅沥的雨水让我们见识了烟雨漓江的朦胧山水画卷。不过不专业的船上的讲解,推销团餐和各种纪念品总让人难以接受,当不选择消费的时候,气急败坏的讲解员的高八度的冷嘲热讽,让人顿失心情。从船两侧疾驶过来强行登船的卖水果的商人,虽然吸引了游人的闪光灯,但让人觉得心酸和无奈。倘若下次再来漓江,我必然选择乘上竹筏,漂流而下,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

桂林从唐宋时期,就是文人骚客游览的地方,专门为发展旅游业开辟了各个景区。飘雨的漓江,天气阴沉,远处的丘陵被云雾缠绕,这就是传统的山水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吧。或许这种阴沉的天气,让寡欢的文人们伤感怀情。毕竟阴沉的天气伴随着的是忧郁的情感,加上朦胧的山水画,百感交集,心头百种思绪,却无法理出个头绪。

漓江的烟雨,带着一丝丝忧郁,落到船上,飘落脸颊,打湿衣服。朦胧的漓江山水,隐匿在迷雾中,让人看不清远方,无论是你凝神驻足,或是凭栏远眺,都看不见远方的山,看不见远方的路。此时此刻此景,如同上苍会意,情景交融,莫不为之动情。看到码头上写着阳朔的文字,便晓得马上就要到闻名的古镇了。

从繁华闹市过来,当然是想逃避喧嚣,当我们走到著名的西街,虽然眼前一亮,走上几步,失望便涌上心头。刻意的装饰,刻意的打扮,让这个古镇老街看不到多少的自然人文,刻意的营造出的文艺感,或许只为了旅游。晚上的西街,却是另一种风情,各种各样的酒吧,让人见识了一个恣意狂欢风景。或许这种恣意狂欢,才是这里的本意,过来旅游的人,带着高兴的,悲伤的,忧郁的,愤怒的情感,在这里尽情的释放出来,之后从获新生般的回到原来的生活。恣意的狂欢,总是少不了情色的元素,原始的冲动夹着着不同的情绪,创造了阳朔,所以剩下的只不过是为了狂欢的配套。

精明能干的商人把利润榨取到了极致,短斤少两的不太讲究的啤酒鱼,铺尘的旅馆,还有一个没有高潮的场场爆满的印象刘三姐,留下是意犹未尽的人体舞蹈。大榕树旁的伪壮寨,以祈福为名骗取虔诚的香客钱,一份自愿承诺,让其公开的招摇行骗。这种失望几乎让我对阳朔没有好感,直到在玉龙河边上看到碧绿的江水,三几只的零星竹排,两岸郁郁葱葱的林木隐没了江水的去向,自然的人文村落,和谐的劳作,这才是真正的乡土中国的感觉,丝毫没有破败萧条,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呈现的是辛勤劳作生生不息景象。或许下次来,应该学学老外骑单车在阳朔看看中国的乡土景观。或许是不能有这么大的期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倒不如不曾有过希望也就谈不上失望了。

再次回到桂林市区,旅游也进入尾声。漫步在安静的桂林街头,看行人慢慢的走过,感受这个节奏不太快的城市生活;流连在亭台林立的榕湖边,看着湖边两岸青葱翠绿园林景观,欣赏着湖面上泛着波纹的杨柳的倒影;徜徉在汉白玉拱桥上,眺望不远处的铁索桥,谁能想到白先生故居就在这二桥中间,或许这榕湖本是白先生私宅前的屏障。看过白先念先生整理父亲戎装身影集,对先生甚是敬佩。

走过拱桥,沿小路直走在走过一座拱桥,便是白先生故居,现为桂林接待办。黄色外墙小样楼,墙上有些零星的黑点,不少地方墙漆已经脱落。小楼不高,最多三层楼的样子,绿竹环绕。不远处有一高门大屋,白公馆三个大字下站一婀娜咨客,分明达官贵人出没的会所。相隔二十米有余,相差如此之大,成王败寇,令人唏嘘。

不知不觉我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城市不大却不失气度,行人不少却不步履匆匆,新屋旧瓦恰到好处,还有比这更醉人的么?

2014年4月24日于桂林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