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习惯与轮回

  10年前,是有10年了,我和朋友老庄聊天,这位哲学家似的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有些话题却让我一直思考到现在。那次老庄很认真的和我说,其实我们如无意外的话会跟随着父辈的道路走下去,做类似的工作,过类似的生活,建立类似的社交圈,我们现在就能从父辈身上看到未来的自己。其实,这不就是阶层固化吗?第一次接触阶层固化这个词,应该是在当年的新周刊上。不过要是说定义我是说不出来的,只能借用百度百科的解释:“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称为阶层固化。”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人生中的新的一个叛逆的阶段,当时我斩钉截铁的说,我一定不会当公务员,我一定要去顶尖的IT的公司,然后出来创业,我要过上财富自由的生活,然后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业。然而10年后的我,却是一名卑微的小公务员,我的挣扎并未让我选择一条和父母轨迹不一样的道路,反而是和他们轨迹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不能不说这是个笑话,以前总是看人家的笑话,如今却成为笑话中的主角,想想也是蛮可笑的。其实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尝试的认识这个表面上是个乌托邦的社会,起码用了10年时间去验证那些笃信了20年的信条,从一个美好的幻境里脱身而出,至少半脱身吧。有时候感觉挺难过的,因为每每努力的结果总是那个最糟糕的预期,兴许那样的预期本来就是会导致最糟糕的结果吧,其实孰为因果已经不太重要,这就是destiny;有时候觉得很兴奋,因为开始相对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减少盲从的几率,虽然碰塌了鼻子,疼得半死,但是疼也是一种体验啊。只有跳出来的时候,人的格局观才会扩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才会扩展,不要以为跳不出来是在默默的打造精品,其实那是闭门造车,在大乌托邦环境下营造了一个小乌托邦。有时候不禁感叹自己和他人的轨迹相差如此之大,当年仿佛都在同一个状态,曾经一度沮丧,后来有所感悟便脱身而出,要么就是他们的前辈已经经历过这样的痛苦的蜕变,早就提升了格局和阶层,这个自然无法企图一蹴而就,要么就是大家都是无知者,无知者无畏,大家选择向四面八方冲刺,于是大家能到什么程度很大情况下看几率,愿赌服输就是了。辗转几次才走到今天的这个工作岗位,可笑的是每一次跳槽,薪酬都比上一次低,这种“从心出发”的选择也真够“怂”的了。刚毕业的时候,并不觉得手上的工资窘迫,甚至一个人的工资都能让两个人开心的生活,一度是买东西不看价格只看心情,附近出游就是说走就走,作为一个随性的工程师,我一度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一纸房贷便终止了这样的生活,不经意间,随性的生活习惯已经将我们对生活的追求推高了一档,这些年关于食物,日用品的丑闻越来越多,为了规避他们又继续推高了生活的成本。为了应对开支,于是开始了节流计划,减少非急需必要品的购买,不经意间我也把我爱吃的零食也划归到这类非急需必要品。我想当有日,资金不再紧张的时候,日子便会回到从前。时间一直向前,想回到从前注定是不可能的,当有时候资金稍微宽裕的时候,说是要慰劳一下自己的时候,发现竟然无从下手,因为你知道那个价格,从前可以不在乎,但是当你为了节流计划,你开始不断的心理暗示,这个东西又贵又不好吃,不值得去买。这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怕就是这么养成的,为了掩饰心中窘迫,只能淡淡的说,其实并不好吃,自己不喜欢。或许这就是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为了安心生活下去不断说假话去安慰自己。这几年的生活,让我彻底的改变了以前可以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不管外部生活的观念。这个命题其实一开始就是不对的,可是我却笃信了快30年。对理想的定义,从来就没有清晰过,如果你说理想就是做一个年薪百万的人,这很清晰,但是这却是一个一直被嘲笑的假设,于是理想就被定义为一个乌托邦时代,譬如民国的大家,希腊时代的柏拉图,近代的物理学大师。这么看理想还是很清晰的,这就是傻逼的来源了,当年的大家没想过当大家,柏拉图也只是说他在不断思考,物理学大师也是说好奇世界的运行道理,剥离了因,要取果的假设还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逼么?如果说那不算傻逼,有个不清晰不合理的理想不是傻逼的话,当你要把理想东西付诸现实的时候,或是向现实提理想化的要求的时候,这就是大傻逼了,因为这个社会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你所谓的理想的概念。既然假设全然不对,自然后面不管外部的生活的观念就无法成立了。痛苦纠结的不得不承认,可以抛弃理想,必须追求财富。此时此刻,一名曾经努力过,挣扎过,憧憬过,傻逼过的工学研究生竟然说出这样幼稚的话语,想必也是醉了。甭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我已经是走到了一个新轮回的起点,走到了和父辈相似的生活圈子里头,也明白纵然“蝴蝶效应”存在,但是全世界这么多蝴蝶,拍动这么多次翅膀也没有引起频发的飓风。30岁能明白这个东西,是所谓知天命么,算不算少年老成?老成个鬼!有一种人,所谓眼高手低能力弱,怕是说的就是我,记得以前面试这不会那不会,终究被刷掉,实际上这不懂那不懂终究也完成了手头上很多的工作。说得这么拗口,关键就是“你看我不爽,我认了,其实我也看你不爽”,所以那样地机会,没了也就没了,丝毫不可惜;可惜的是那些“我看好你哦”,终究没留下的地方,这真TMD是犯贱啊!至于现在工资低,活杂,也认了,每个人的轨迹还是有不同之处的,但是要挣钱,未来会不会一直憋在这里那就未必了。以前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想了很久,才回答修电脑,查网线,立项跟项目,做运维;总觉得很怂,最近理了一下应该是说,我做项目预研,风控管理,需求经理,产品经理,架构经理,交互经理,项目经理,测试经理,运维经理兼非线性理论研究员与非线性艺术工作者,顿时高大上很多。这些都是我手上的工作,受过专业的科班学习,研究过相关的典籍,我确实能胜任它,为什么钱少活累依然干得下去,这怕是其中一个原因了。竟然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那就好好坚持一下自己对专业的认识,研究一下分形艺术,好好研究赚钱的路子。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总担心未来的工作,总是不能好好的搞搞研究,现在终于可以慢慢玩玩科学的东西了。有些东西让你感觉生命与众不同,哪怕外人看起来很傻,但自己乐在其中就行。别太委屈自己,现实已如此残酷,自己还要给自己加上枷锁么?动物园南门·法政路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