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沧海一声笑(一)

  43.《沧海一声笑(一)》 2016.08.20 这是黄霑在明报上的专栏的文章,整理成书。小时候,霑叔的名字总会在耳边响起, 那爽朗的声音也不断的从收音机或电视节目中传来。虽然我从小就讲粤语,但是自从上小学开始,便开始不遗余力的学习普通话,或许从那个年代是粤语文化最鼎盛的时候,盛极而衰,几近20多年后的今天,粤语已经式微。即便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粤语的江湖地位还在,但是基本也没啥分量,连过去香港,我都讲普通话了。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系才子,黄霑真有两把刷子,前半本书看得我很起劲,后半本看得我很没劲,毕竟每天都要写一篇,写得多了,总会有些文字是凑数的,但是寥寥几百字,能够说得清楚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大师功力。文字简洁的意思不是说10个字能讲清楚的东西非的缩减到9个字,而是每个字都有存在意义,这样的遣词造句便是功力所在。比如《价钱》一文中讲到,每个人都有它的价钱,有的人的价钱是名誉,有的是爱情,价钱不同待价而沽,价到,鲜有不卖。《无梦怎成人》,梦因为抚摸不到,远远望去,特别吸引,忍不住朝思暮想神魂颠倒,因为追不到,痛苦莫名,永无休止;人偏偏喜欢这样,生性如此;因为如果没梦,就不是人。《爱的胡思》,一切痛苦皆因爱,生而为人,谁能断爱?断了爱,死自无悲!但生,也无可恋了。《说‘二’》,做第二,比做第一好,做了第一登上巅峰,即便高而不危,也没有进步的余地,乐趣只减不增,漫长岁月有什么可憧憬;第二,还是前茅,人在三甲,既有余也未到极致,进可攻退可守,不会动则得咎,也不会寂寂无闻。沧海以为,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复古有感》,人类自始自终,都在进步,任何潮流,实在都有新貌,只是仿古而非真古。《服矣服矣》,有时候一个人的存在,就已经构成了伤害别人的理由,唯有不理旁人,照着良心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做完就算,别人怎么想,要理也理不过来,所以不理不睬。《该死八婆》,知识少而意见多,真是唯恐天下不乱。《骂人心得》,骂的对象,必须挑选一番,不够级数的骂了也只能徒费力气,最低限度,都找个比自己略低一级的人。《骂不死人》,人是骂不死的,如果我被你骂死,我就甘愿收档,我骂得死你,你也不必在香港混了。《结果还是寂寞》,大都市,是最容易让人寂寞的,每天见的人,都离不开个“利”字,说话都有保留,久了难免不寂寞,用钱买笑,很保险,醉眼看来,哪还有空想寂寞;可怜的是,大家处境都是类似的,结果还是寂寞。《向往》,侥幸有个老伴搀扶,就享受手上传过来的微温,没有伴,就一个人自处,独而不孤,掌握着生命与自然的真谛,悠然迈向生命的尽头。《投入生活》,不求知的人,难以进步,但求知,却不一定要靠书本;知识的根源,来自生活,书是传播知识的一条好路,但不是唯一的路。《真情实感》 ,动人就是好,动人就是呼唤得起共鸣,令读者的心,在看你文字的时候,能两者印在一起;“秋风秋雨愁煞人”,浅显的七个字,一读就黯然。《不能学腔》,粤曲新秀临摹帖子一样学唱腔,不学前辈唱功,而只学唱腔,实在是舍本逐末;沧海以为,学徒只学样,无我不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