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钓愚(Phishing for Phools):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2016.10.30 今年逛书展港台馆的时候入手这本书的,原因在于这是一本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起完成的作品。我还很清楚的记得某一期的罗辑思维在讲到当前这么多的书这么多的知识,我们该相信谁的时候,万维刚博士说,其实我们谁都没法相信,这个观点太悲观,于是补充了一下说权威科学家,尤其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观点值得相信,权威期刊的权威论文也可以,接着就是主流科学家的主流言论,最后就是如果这些人的观点有矛盾的话就看时间,哪个最新信谁的。本书成书于2015年,英文版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台湾版由获得过最佳翻译人奖的译者翻译,所以虽然是繁体中文,穿插着“夜路走多了,免不了遇上鬼”这种很有味道的文字,看起来还是非常的流畅,。近代经济学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观点,一个是几乎万能的自由市场,一个是参与经济生活的理性人。自由市场中是一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人们看起来拥有很多选择,但夹杂着很多钓愚的选择,因为很多选择被钓愚的商人利用人类在资讯和心理上的弱点,操纵欺骗他人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在这个场景里头,被钓愚的人还能称做理性人吗?从之前心理学家丹尼尔·康纳曼的研究成果就已经表明,人大部分的时候做的选择不是理性的,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人的趋利避害的思维模式,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做了最理性的选择,而实际情况却是相反的。上钩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落入了心理的陷阱,一种是掉入了资讯的陷阱。抛弃常识,被感情左右与认知的偏差就是两种主要的心理陷阱。人为粉饰的数据,往往就是资讯的陷阱。对于商人而言,如果洁身自爱不去设下心理陷阱或利用资讯类陷阱来引诱消费者,则很难获得自由市场的奖励,但是在压力下,有自制力的经理人往往很容易被淘汰,不择手段的人反而容易胜出。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只要有利可图,商家总是很难抗拒利润,只好把道德搁置。产生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坏人太多,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循规蹈矩,希望衣食无忧,做了冤大头还叫好。被钓愚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是个人财务岌岌可危、总体经济不佳、健康亮红灯与影响政府施政品质。于个人财务而言,长久的节俭度日,只要那么一次挥霍,就前功尽弃了,譬如婚丧嫁娶,重要节日,也包括买贵了各种大宗商品;诈骗,就是金融危机的主因,虽然每次的故事都不一样,企业家都不一样,但是每次大难临头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与话语,“这次真的不一样”,骗的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东窗事发,留下一个窘困的经济;吃下去伤身又不见效的药,加上富含糖、盐和脂肪的食品,曾经风靡的抽烟的习惯,让人沉沦的酒精,这都是健康的杀手;民主和自由市场一样,理想的状态都能发挥完美的效能,凡人总会盲从讨好他们的人,成为幕后推手的过河卒。自由市场的本质是引诱消费者购买、消费,大部分人总会入不敷出。金融市场也好,现实市场也好,有良心的卖家根本无法和奸诈的卖家竞争,因为就算他卖的东西品质再好,也只能和奸商普通品质的东西一个价格,但是品质好的商品成本高,在不敌竞争的情况下,良心卖家只好把东西卖给奸商或者宣布破产。原来相对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像穆迪那些,开始和投资银行媾合,把盈利模式从订阅人收费变成发行人收费,所以投资银行不再兢兢业业的等待信用评定结果,付费后,最佳评价到手。接着商学院教的统计学,一直坚持,违约率可以从过去贷款的违约纪录中来预测,这种白天鹅的观点,遇到黑天鹅的时候变得不堪一击。人类在评估什么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通常带有偏见,在评价什么无利可图的时候也带有偏见。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每个商人做事的核心。广告商收了客户的钱,客户的东西即便危害消费者福祉,还是会为其努力打广告与宣传,很明显,这就是一个“钓愚”的最佳猎场。他们不但会渗透外面的思维,还会用系统行的方式利用我们的弱点来让我们上钩。记得以前香港台播出新奇士橙的时候,会有太阳亲吻橙子的动画,对这就是广告商的伎俩,让人感觉到迷人,为了行销新奇士,广告商还发明了电动的和手动的榨汁机等等。传统经济学采用教科书的叙述,把橙子和苹果的买卖视为所有经济决定的最佳范例,但是这么做非但完全忽略了消费者内心,即使最便宜的水果,背后也有故事。1990年代,两位经济学家发现,在美国,汽车销售人员给白人女性的报价会比白人男性多246美元,给黑人女性则多773美元,给黑人男性则多2026美元。暂且不讲其中的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因素,销售人员会根据他们对不同人群的了解,寻求一个合适的报价,并趁机钓愚,比如白人男性会买过车、会出入比较多的销售店或者从朋友处了解一个基本价位,而白人女性就会少一些,而黑人很多可能没有买车也很难跑去其他汽车店对比。然而当你选了车型后,销售会推荐更多的加装配置,这才是销售的重点,而选择车贷也会让车商多赚一点,最后就是4s定点保养,这些都是钓愚的伎俩。对于买房来说,如果中介费是由买方付费,成交价会比卖方付费低一些,而在美国住房贷款不是直接给到个人,是给经纪人,那么经纪人很有理由和银行串通,让客人多贷款并且获得银行的回佣。MIT的经济学家Solow提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八分之一,不能用劳力和资本增加的部分视为残差,这部分源于技术进步。经济进步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GDP增长也许可以正确反映经济变化,但是经济变化不一定是变得更好。对于技术进步而言,不是所有的创新思维都让我们选择更多更好,毁誉参半。比如Facebook这类社交平台,创建了一个平行宇宙,制造了另一种敬重的货币,从点赞或转发获得成就感,从而让人无法挣脱,消耗掉整天整天的时间。创新的分级方法,包括航空公司的不同等级,ETS的各种评分考试,论文发表的刊物质量与发表数量的评价等,在某个层面很有效,但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特权等级与钓愚方法,航空公司的分级能绑住旅客,获得持续的利润,ETS的考试让各种参考的人变得应试化,不仅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美国SAT考试也是应试教育等。结果的影响就是头等舱的人对经济舱的乘客充满不屑,而名列前茅的名校学生也会自命不凡,而教授做研究无非是刊发论文,拼数量。钓愚均衡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很多层面,但还不到完全渗透,也得益于一些英雄的存在,自由市场体系才能妥善运作。第一种英雄就是确定与执行品质标准的先驱,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品质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忽视了这些无名英雄在市场中的巨大贡献,正是因为有统一的标准,交易变的容易,买方很确定直接购买的东西品质如何,监管部门能最快的鉴定卖方是否遵循标准,商家因此也增大了不厚道的成本。而如果像插头,铁轨一类的东西,缺乏标准,那么流通的成本就变的很大,正如当前国内充电桩的标准没法统一一样,而在软件行业就更是混乱,所谓的标准正是一个个钓愚的把戏,不是为了让更多的参与与流通,而是制造壁垒。第二种就是商界中的维持商业伦理的非营利第三方。第三种就是政界英雄,他们通过持续改善法律标准来保护人民,一桩交易如果出现诈骗行为,是买方责任自负还是卖方负责?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无论倾向哪一方都会导致另一方钓愚,但是最容易实施的就是买方负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周围这么多诈骗分子,一群群的老人长期出没于那些所谓的保健品与保健器材销售公司,老年空虚加上健康问题,手上有闲钱,不具备科学精神与科学常识,怎么架得住一个个假的红头文件,怎么识破一个个打着专家幌子的吓人的销售,怎么抵得住一个个年轻人嘴上甜蜜的叫唤,温馨的搀扶?这种大鱼,垂钓者众。第四种英雄就是监理,监理的设计就是为了保护民众、防堵弊害,但当前确有执法不严甚至收受贿赂,与被监管的企业串通,虽然有值得赞颂的监理英雄,但是也有监理俘虏,就当前的软件项目的监理而言,无论是咨询还是建设,都是这样的俘虏。这些默默的英雄都有一种特质,就是强烈的伦理观念和利他精神,说服大众采纳标准,对公家机构建立信心。本书最重要的是希望人们从错误的焦点移开,在美国,关于自由市场有一个普遍被相信的故事,并传播到美国之外,这源于对标准经济学的简化诠释,它说自由市场除了要应对分配不公与外部性,仍旧为我们创造出可能是最美好的世界,只要让每个人“自由选择”,我们就有机会打造一个伊甸园。然而正如硬币有两面,自由市场的繁荣缘于人类的巧思,但是推销员的三寸不烂之舌也是,自由市场产生利人利己的景象,也有损人利己之物。在美国,过去的总统总能超越党派,利用政府的力量为民众谋福祉,如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用国家的力量推动民族平等,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上学;民主党的肯尼迪,以及他的继任者,不但延续既有政策,也已自身才能与总统声望存进民权法案通过,也包括构建医疗保险体系;尼克松推动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增加社会安全福祉。但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慢慢传开,危机当前,政府不但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而问题就出在政府。原话出自里根总统的就职演说,但是此后的引用基本都把“危机当前”,他陈述了美国的新故事,认为只要能够自由选择,市场就能完美运作,自然就会相信政府救市问题所在,政府没有资格干预。市场运作的缺陷,本就要靠政府来改革,而这个“旧政府”时代已经过去。新故事的背景就是里根总统发表演说的时候,美国政府已经改革来上百年,不断的透过谨慎试错,从痛苦经验中吸取教训,有许多的施政方案和法律已经符合了人民的根本需要。宣称政府就是问题的所在,本来就是一个钓愚手段,这样的诉求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让人觉得似乎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