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序
在电影院里,一开始我笑个不停,直到Getta(大女儿)和爸爸摔跤比试后奋然离去,送别的人群里没有爸爸的身影。随着她坐在车上远去,在画面上看到爸爸在二楼目送着女儿离开的时候,我的眼泪开始止不住的往下流。
直到影片结束,我不晓得自己到底留下了多少的眼泪。虽然没有抽泣,但是不断的用手抹去眼睛里的泪,以至于眼睛都揉红了。
似乎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试过因为一部电影而感动成这样,有人说我感情冷淡,也有人说我思维异于常人。然而,今日让我止不住的掉眼泪的,是因为我想起了作为一个儿子的叛逆,让父母承受了许多的酸楚;更是因为自己为人父想到未来有一天,儿女也会这样叛逆的远去。很多时候扮演父亲的阿米尔汗并没有太多的对白,但是他失望纠结理解无奈的眼神,让我想起了自己,自惭形秽。
萨巴斯
这或许是印度语中“为你骄傲”的意思,电影结束的时候,旁白说
爸爸说出了十年里最想说的话,“萨巴斯”
字幕为“爸爸为你骄傲”。
当晚,我下载了原版电影的高清版,发现原版电影是169分钟,而我们在电影院中只有129分钟。于是我又很认真的重新看了一遍,虽然删掉的都是些不太重要的情节,但是少了它们这部电影就不太完整了。
我强烈建议大家看完整版的电影,故事情节更丰满,美中不足的就是会缺少了电影院的现场感。
专业的父亲与教练
其中一个被删减的镜头,就是父亲很心疼两个练得浑身酸痛的女儿,在她们熟睡的时候给她们按摩小腿,母亲不忍女儿遭罪,埋怨做父亲的太严苛。父亲说,我是父亲也是教练,但是我做教练的时候我就得忘记父亲的角色。
培养一个女运动员,在印度,是个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我看过一些材料,很大一部分印度的女人都被看作男人的附属品,并没有当作人来看。甚至很多男人不喜欢自己的老婆,会选择制造一个厨房失火事故,香消玉殒。
我是个顺民,即便我再叛逆,也难以选择去做一些与周遭格格不入的事情。即便我是一个父亲,知道让女孩子去练习摔跤有可能会改变命运,然而在那个环境下我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父亲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所以他没有办法去让大家支持他,也没有办法让普通的摔跤场接受女孩子参赛,也没有办法和体育局的官员周旋争取费用支持,当然也不可能让自己的领导批准自己的两个月休假申请,更不可能让国家体育学院的领导们同意不开除自己的女儿。
面对周围人的嘲笑,他选择不回应;面对普通的摔跤场不接受女孩自训练,他自建训练场,并为是否能参加比赛,一度与主办人员打起来;争取不来费用,只好用被褥铺满天台,当作是专业摔跤场的垫子;领导不同意其休假,去帮助孩子训练参赛,他只能忍痛辞职;面对国家体院的领导,他没法说理,只能把女儿一路来因为摔跤获得的荣誉展示给领导,博得同情。
这位往届的国家摔跤冠军,一再表现出隐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动嘴皮子说,也不是怨天尤人。这就是个伟大的父亲。一般的教练难以像父亲一样去爱着他们的运动员们,尤其是遇到问题后,会让自己招致嘲笑、撤职甚至是驱逐。
矢志不渝的教导与信任
电影中的父亲曾经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而且他热爱着自己的事业,盼望着能够让世界改变对印度的看法。当看到自己的女儿在与男孩打架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搏击天赋,他重新燃起了心中的信念,也坚信自己的女儿一定能拿到世界级的奖项。
为了克服世俗的成见,与增强女儿的运动技能,对女儿们开展了严格的训练。没有科学与刻苦的训练,哪个领域都不可能出现拔尖的人才。女儿的少不经事,到叛逆后归顺,再到成人后认为专业的国家队教练比父亲专业后的再次叛逆。这种少不经事的叛逆,往往被家里严加管教,嘴服心不服;成人之后的叛逆,只是觉得父母已经过时,片中的父亲已经由于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父母看着子女远去的身影,是何等的痛苦。
于是父亲只好对小女儿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期望大女儿能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真正证明自己的老去。失意的父亲,最后盼来的是大女儿一连失意,心里焦急却又苦于不知如何与女儿沟通。当大女儿打电话来泣不成声的承认错误后,电影中的父亲沉默一会之后便像没事儿一样欢迎自己的女儿回归。
父亲坚信自己女儿的能力,认为教练并没有完全让她的特长变得更优秀,反而通过技巧的练习让其变得平庸。去帮助女儿,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当学院发现女儿们私立离校准处分不让他们相见的时候,他通过看比赛录像去对女儿进行指导;半决赛获胜后,教练带着他女儿去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他还在观看另一场半决赛,试图帮助女儿搬走冠军宝座上的大山。
一路来,女儿都在父亲的指导下比赛,直到最后一场关键的比赛,父亲在赛前被恶意的隔离,大家都会猜想这是那个国家队教练耍的花招。开场的顺利,中场的节节败退,末尾的大比分落后,父亲的离席,最后完成了一个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得分动作,力挽狂澜,扭转局势,赢得了国际声望。这是她的个人觉醒,走向个人独立的标志,而这正是多年前,他被父亲推下河,被告知父亲不可能永远在身边,遇到艰难需要独自面对的作用。
她成人了,破茧成蝶。没有这个执意破除万难,隐忍自我的父亲兼教练,她是不可能成功的。
轻快的催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情不自禁的眼泪不仅为电影的父女而流,更是为自己而流,为自己的少不经事而流,为自己的心比天高而流,也为了未来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而流。
电影中主人公的遭遇是让人异常心酸的,学习摔跤的难度不亚于《霸王别姬》中主人公学京戏的困难。可是电影选择了特别的拍摄手法,配上了欢快的印度音乐,使得这一段历程像音乐剧一样表现出来。观众能愉悦的体会到小朋友们的心酸,训练的痛苦,被同伴孤立的悲催,必须控制进食与娱乐的郁闷。然而,每一次遇到讥讽、遇到官僚与强权的时候,电影用的都是调侃的语气,也并没有明确的追责,只是让观众带着眼泪的笑容来面对。
主人公的扮演者阿米尔汗的敬业,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包括一个人扮演了19岁,29岁与49岁的角色,需要胖的时候,自己吃胖,需要瘦的时候又减肥减下来,需要肌肉的时候有肌肉,需要肥肉的时候有肥肉。对摔跤的热爱,可以通过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对话里感受出来,从来看不出他对穷困生活有一丁点的抱怨与苦闷。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作品,大部分印度人的生活压力其实是不会小于我们国内的挣扎的小民,阿米尔汗通过自己的表演与作品试图让世界认同印度,让印度人在世界有更多的自信。
相比之下,国内电影每况愈下,不要抱怨是总局的管束,只不过是少有阿米尔汗这样有着家国情怀,遇到再多的苦难也能坦然处之,并拿出出色作品的人。怕是各行各业皆如此。
结语
我虽然也是个搞计算机的人,但是我并不像电影中的父亲是个全国冠军,然而我对科学以及计算机的热情,也不输于他。所以我的眼泪也为自己而流,也为自己的热情与追求而流。
加油,让我们怀揣这家国情怀一同前行。以此话献给看到此文的同行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