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科幻大师克拉克关于太空漫游四部曲的最后一本,怀揣致敬的心,看完了整本书。这虽然是克拉克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比起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而言,我个人觉得这个故事的规划与宇宙观的格局,都要逊色不少,难免有点失望,多少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这词批的太狠,不符合我对大师一贯以来的崇敬,然而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唯有凑合用了。
游戏人生
看完译者的后记,感觉自己并没太看懂这部作品,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这不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四部曲的作品(也包括三部曲),但是一般而言,个人感观都是一部不如一部,到最后真的是硬着头皮翻完的。
《3001太空漫游》,前半本书把早期一个死了的人,复活了,借助他的视野,描绘了1000年后的景象,人类生活远离地面,都在高空,到处都是人造的角色,仿佛进入了游戏世界,似乎有一种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感觉。
前两天,腾讯的吸金大作《王者荣耀》被人民日报批评,接着游戏的运营者便抛出了一篇苦情的公关文,重新的定位游戏,展露中外游戏界的差异,表达游戏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他有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腾讯股价大跌。
无独有偶,罗振宇在他的每日音频中也表达了游戏是一个不可抗拒的产业,通过任务分解与增加满足感的方式,做到生活游戏化,学习游戏化,从产业定位与主要观点来看,老罗的观点我是认可的。然而以腾讯为代表的游戏商,在我看来,是不具备什么社会责任的。我不太爱玩游戏,主要是因为玩的太差,也不太期希望在虚拟世界沉迷,或许因为这两个前提,我从未在网络游戏中获得过多巴胺急剧上升的快感,因为我对游戏有天然的免疫,换句话来说,天生我就玩不好游戏。
然而,青少年还不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的时候,就接触“荆轲是女的,李白成了刺客,扁鹊能用毒”,似乎真的会让他们误以为历史就是那样,或许我们应该采用游戏分级制度,具备这种情节的游戏必须只能16+以上年龄的才能玩,不然就重罚,封号。电影没有采用分级制度,还有广电总局能严格把关,虽然争议很多,毕竟还是有社会责任感在里头的。
故事架构
或许克拉克本来就没想写4部曲,最多就就两部吧。《2001》太空漫游规划的宇宙观很大,包括人和计算机的博弈,造物主和人类的博弈,人类对宇宙迷恋和与技术的原初,继而包括木星爆炸,欧罗巴(木卫二)的物种大爆炸历程,让人很自然的在人类与造物主的视角中切换。
然而,后两部书,似乎就没再继续拓展这个宏观的造物主与宇宙层面的内容了,而且造物主要毁灭地球,仅靠计算机病毒就让造物者的军队全军覆灭,老爷子有点太儿戏了。不过老爷子应该是更关注,在技术大发展之后遇到的关于社会、道德、伦理的问题,所有的技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连造物主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书的最后一页,老爷子是这么写的,
他们的小宇宙还很年轻,他们的神还只是个孩子。现在评价他们为时太早,当‘我们’在‘末日’回去的时候,会决定谁该被拯救。
这是不是又回归到了基督教中,审判日的桥段中去了。与其说《未来简史》是一部历史书,不如说是一份关于未来的硬科幻小说,扩展《3001太空漫游》中关于未来的描述,智人(homo sapiens)向神人(homo Deus)迈进,却遇到造物主的过程。
结语
关于技术、公平、伦理,是科技无论如何都无法测地解决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公平,对人类是这样,对宇宙也是这样。我想这才是老爷子最后想表达的,而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爱”,爱自己,爱别人,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