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我们读书会本期选定的书目,主持人还为我们找到了电子版,良苦用心,考虑周到。作者邱振海,凤凰卫视大名鼎鼎的主持人,不过自从取消了有线电视后,收看凤凰卫视的难度就增加了,一般的电视软件,都不会有港台的节目,即便列表中有但是实际上也无法连接。
很难想象,港台节目陪伴着我成长,在我成年的时候,却难以再找到港台节目的踪迹。实话说,翡翠台已经基本不去看了,亚视根本就倒闭了,唯有凤凰卫视能长期的占据家里电视机的屏幕,现在连凤凰都没有了,电视机就成了专业播动画片给小朋友看的工具了。
急不得等不得
读完这本书后,这两个词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面对当前的很多事情,就是等不得和急不得的矛盾体,比如房地产这么火,不调控大家都投资房产了,调控等不得,然而调控怎么调才能有效,这又是急不得的事情,因为稳定压倒一切。
虽然作者有提纲脉络,但是每一个章节,其实他并没有很确定的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而是通过梳理现状,做了一些开放性的探讨,毕竟讨论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在我的历史观与时间观里,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我们的未来也只有一个,我们还原不了真实的过去,在未来我们也只能感受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很难找到一个所谓绝对正确的观点与切入点。
中国的双重转型
厉以宁教授非常出名,除了自己的学术独树一帜以外,他的学生也身居高位。作者引用了厉以宁教授对中国现状的评价,我非常认同: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双重转型阶段:
-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亦即转向现代社会
-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双重转型交叠在一起。
而且厉以宁教授对“中等收入陷阱”观点的批评,我也是非常的赞同,
一个经济体在低收入阶段有发展陷阱,当其进入高收入的时候也会存在陷阱。只要是不发展,或缺乏发展动力,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陷阱。所谓的发展陷阱,并不是中等收入阶段独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探讨的不是有没有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而是如何继续发展探寻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改革的源泉。
谈创新太奢侈
作者觉得未来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灵魂在于创新和保持经济自由度。不过创新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绝对是个奢侈的事情。
首先,需要社会中大多数人具有活跃的思想,敢于怀疑一切,敢于挑战一切现有的权威体系。然而,这不能极端化,必须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其次,创新需要大多数人都具备创新的习惯和能力,而这显然又来自我们从小的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是一个东西方教育模式硬衔接过程,大学以前是传统的东方的学而优则仕的应试教育,优势在于基础牢固,劣势就在于崇尚老师的权威,不然考试过不了。大学之后是西方教育,需要有试错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过短短的一个高考,能让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立刻转变思维模式吗?邱振海到德国读博士,发现教授把自己正在构思的论文拿给学生看,让学生提意见,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反观当下,我们能听到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有意见,没什么想法!”
再者,创新需要法律保护。尤其在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如何保护版权,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收益,这很重要。如果满大街都是盗版程序,那这个环境就没法激励与鼓励创新。早年的苹果手机,大家都喜欢越狱,在西方的技术社群里,洋溢的观点是,苹果的限制太多,不自由,连换个字体特效都不行,我要争取自由;而我们的技术社群是,求一键越狱的方法,然后求各种破解了的软件,追求免费。这恰是反应了我们当下是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现代化不只是硬件,更重要的是根植在每个人心里的软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质上市场经济是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相结合,但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确实是一个难题。遇到难题,要做的不能是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一个充满生机的市场环境是需要用时间积累与经验总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搬硬套只能是水土不服。吴国盛教授在《什么是科学》一书中提到,东西方的文明正如一棵是苹果树,一棵是桃子树,西方的苹果树很茁壮,结出的苹果又大又甜,可是无论你怎么借鉴西方的经验,自己家的桃子树都是结不出苹果的!
作者谈到这一块的时候用不断试错的描述,来形容我们的经济体制与社会改革,虽然我们的纠错能力很强,但是矫枉通常都是需要过正的,很多政策的负面影响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毕竟事情从大方面来说是好的,但是落到个人的话,他的痛苦是其他人获利也无法抵消的。
结语
未来不容易,我们仍需有信心,才能让桃子树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即便很多时候,我们如同俄狄浦斯,多少年来一直在做一些十分可笑的事情,更可笑的是做得相当的投入,似乎人人都在从事一件伟大而正义的事业。
索福克勒斯写俄狄浦斯的故事,也只是为了表达,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和无能为力。虽然是悲剧,却温暖人心,为所有明知现实残酷还能笑对前路的人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