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7就这么过去了,2017年末与2018年初,我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加班,一个字,累,两个字,很累,三个字,累趴了。我原本想在加班的时候把这篇年度总结完成,仔细想了想,似乎这一年并没有什么事情让我一提到2017就立马浮现到脑海的。
生活回归平淡,这或许是一种常态。这一年,我并没有想太多关于前途,关于未来的事情,而是接连不断的解决家里的以及工作上的事情,单位下班回家意味着另一种上班,老人家身体不舒服,小孩子身体不舒服,而我和我老婆是不敢让自己不舒服的。
日复一日的匆忙却又几乎一样的生活,而自己已经不再能熬夜,虽然可能彻夜不眠,但是要整夜去工作或玩耍却是吃不消的。这只能意味一点,我也不再年轻,我不再是那个不知疲倦、身上充满无限能量的小青年。
Hold On
和以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如今只能说我也就只能胜任手上的工作了,最多写几个小程序玩玩,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时间的心态很平和,只是一旦烦躁起来,脾气也就变得不好了。
对标《For 2017》
好惭愧,没有完成的任务是:
- 依然没有成功的用叮咚音箱播放我群晖的音乐,
- 分形图依然没画出来,
- MIT technology review 没有读完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文版 只看完了几本
- economist商道精选连续看完了3个月,只因为app有提示哪些看了,哪些没看
- WordPress框架依然没有学习
- 没有继续用Flask与Python数字化手上的工作
- Docker、CI、Zabbix在运维依然没有落地
完成了的任务只有:
- 学习了Ionic框架,初步掌握用Hybrid方式开发手机app
- 因为要掌握Ionic所以要学习Typescript
- 持续阅读来自经济类、社会学、心理学、科学哲学、文学以及计算机类等图书
- 完成年度61本书籍的阅读,完成超过5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
- evernote初步做了知识管理的工作
- 自己所有的文章都用Markdown编辑
- STEMP科学教育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危机感
即便现在我现在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时不时我总有缺乏安全感的感觉,很大的原因是收入不高。另一方面,我总是很害怕丧失竞争力,因为那样我就没有了存在感。
所以,每每我写完一段程序,心中总有一种满足感,这不是因为我的程序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我竟然还能写得出,高兴之余,我也会给自己扣一盆冷水,即便是华为对于35岁会写程序的人也不友好。
世界这么大,为何要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所以我还是很开心,我还能写出程序。
前些天,我与母亲聊天,她说和她一起在广场上耍太极的人,人家在上海有好几套房子,家里也有好些商铺,现在除了退休金还有一大笔收入,她称赞人家有眼力,人家回她:
当年下岗,一无所有,总是害怕老了以后怎么办,所以有一点钱就买房买商铺。可像你,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不会有危机意识,所以终究也就错失了买房置业的时机。
我一只相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不要纠结逝去的机会,别错失下一个让自己蓬勃的机会,do it!Just Do it。
2017,看了61本书,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记录,在工作带娃之余,我也没让自己好过,我这种对自己都苛刻的人,更别说对娃,或者是对供应商了,所以时不时总会被气得感觉肺都要炸了。
关于看书,其实还是有不少的朋友有不同的观点,比如看太多没用,实际干了才成;看书多了,人就变得呆板了;有一大通牛逼的理论,你不也还在干着这些微不足道的杂活…其实人家都说得没错,我都同意,可是我还是愿意看,毕竟我暂时还未能找到一种更好的,能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办法,与其让时间流逝,不如收获几个观点。
年岁增长,担子变大,工作增多,人难免不会有情绪,难免不会有抱怨,我借助这些书化解了自己很多的情绪与抱怨。自己关于科学与社会的想法,原本以为只是自己突发奇想,慢慢发现原来这是被认可的。情绪与抱怨的爆发,或许就是认同感的失衡,期希望来自于工作与家庭生活的认同感能让自己重新进入一个平衡的状态,极度不容易,因为工作中大家都辛苦,谁会无端认同你呢?家里有老有小,能照顾好已经不容易,不做错事就好了,还想要认同?
书籍只是我用来让自己有存在感与认同感的事物,而这种作用不见得对每个人都有用。
规则感
与去年一样,我还是看了最新的一期《时间的朋友》,虽然站在台上的还是罗振宇,但是与去年不一样,我已经不太能认同他的观点了。
为了做内容付费行业,他拼了。可是让他一如既往的免费提供他的个人心得,这是不现实的。在我不知道有这样的观点与意见的时候,他在节目里引导并告诉我的时候,我是很感激的。当然我会按图索骥,列入书单,自己阅读。当我看完了这些书以后,对同一个事情的观点,也许我就与老罗相左了。
这最新一期的《时间的朋友》,我觉得收获不大,他的确是告诉了我一些关于行业与创业的走向,互联网的风向怎么就突变了,跟随者的响应是多么的迅速。尤其是谈到游戏,腾讯已经做得雄霸天下的程度,谈到游戏代言,先用侵权的方式投放,再按实际效益给到明星们,进而谈到了概率的模式,尤其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玩法,适用于我们生活,我简直是难以接受了。
老罗要挣钱,这不是问题;老罗想靠内容挣钱,这也不是问题;可当你现在想的全是挣钱,内容只是一个形式与包装的时候,我觉得我开始不太接受了。
我一如既往的不喜欢游戏产业,适度的娱乐我是认同,但是要让用户成瘾,让其欲罢不能,持续的投入金钱和精力的时候,我是厌恶的,及其厌恶的。腾讯以这个发家,以这个成长,最后雄霸天下,在我的价值观里,这和带血的黑金,带血的黒钻,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没错,但是突破规则的底线来创新,我并不认同,在人体里其实也有这样的细胞,最后多半都成为了与正常细胞抗衡的癌细胞,最开始的癌细胞也是个相对正常的细胞,只不过是比正常的细胞要活跃一点,出色一点,凭借自己是身体的一部分享受了养分,也可以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既然突破规则,总能获利,那对守规则的人是不是不公平?那就让大家都去突破规则吧,那就没有了规则,这个社会就变畸形了。老罗不是不知道的,但是他还是要说,我很难猜测,到底他是怎么想的。
关于人脑的思维模式,《快思慢想》作者康纳曼已经提出了系统一是感性不理智的思维模式,系统二是理性以及需要计算的思维模式;塞勒在《不当行为》中一再提到,理性的概率分析与量化分析很多时候都是与实际背离的。概率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是一个需要有些科学哲学背景,才能融入到世界观的事物,老罗怎么就觉得是不二法门呢?
进而老罗竟然还用了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提到的伎俩,通过各种心理的暗示,绑架用户,暗示如果不是得到用户,你会丢掉很多机会,失去美女的青睐,降低职场的认同度。
结语
我想老罗已经离初心越来越远,我不愿意去想,这或许才是老罗的初心这样的假设。这一年,经过自我的努力,我也开始能分辨或者用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角度都是我以前所不具备的。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才hold得住自己,才能让自己尽可能多的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相由心生,心好,一切都好。
附上2017的阅读书单
- 《别闹了,费曼先生》
- 《自私的基因》2.15
- 《程式设计逻辑训练之SCRATCH初学特训班》2.21
- 《月亮和六便士》2.22
- 《未来简史》2.28
- 《2010太空漫游》 3.10
- 《数学之美》 3.11
- 《你管别人怎么想》 3.15
- 《魔鬼经济学1》3.20
- 《与机器人共舞》3.22
- 《魔鬼经济学2》3.29
- 《超效率数字笔记术》3.31
- 《商业的本质》4.1
- 《介绍丛书:精神分析》4.13
- 《魔鬼经济学3》4.21
- 《人有人的用处》4.24
- 《魔鬼经济学4》5.4
- 《GitHub入门与实践》5.5
-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5.9
- 《魔鬼数学》5.11
- 《2061太空漫游》 5.15
- 《情人》 5.17
- 《发现的乐趣》 5.19
- 《数据中间商》 5.24
- 《乌发碧眼》5.31
- 《公正》 6.13
-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6.22
-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6.23
- 《当呼吸化为空气》 6.24
- 《3001太空漫游》 7.5
- 《给孩子讲的量子力学》 7.9
- 《白鹿原》 7.19
- 《〈星际迷航〉里的物理学》 7.24
- 《当务之急:2014-2017中国的最大风险》 8.2
- 《什么是科学》 8.3
- 《人月神话》 8.11
- 《世界观》 8.21
- 《持续交付:发布可靠软件的系统方法》 8.24
- 《出国自助游教室》 8.27
- 《穷查理宝典》 9.1
- 《摄影的艺术》 9.11
- 《不平等,我们能做什么》 9.22
- 《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四季调神》 9.26
- 《黄帝内经说什么之上古天真》 9.30
- 《影响力》9.30
-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10.11
- 《黄帝内经说什么之金匮真言上》 10.16
- 《精进》 10.18
- 《黄帝内经说什么之金匮真言下》 10.20
- 《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异法方宜》 10.25
- 《小岛经济学-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10.28
- 《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天年》 10.31
- 《第四次工业革命》 11.04
- 《银河帝国1基地》 11.07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11.17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11.22
- 《星际穿越中的科学》 11.27
- 《我这一辈子》 11.30
-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12.3
- 《小家越住越大》 12.6
- 《不当行为》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