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3
序
自从看完了梁冬与徐文兵的《解读黄帝内经》后,自己比较认可梁冬与徐文兵这两位作者。一般来说,靠谱的人写的书一般也比较靠谱,这本质上和谷歌的PageRank的核心算法是一致的。
无论中医的争议有多大,作为广东人还是会乐于喝上一碗时令的汤水,无论是祛湿还是润燥,春夏秋冬,各有有不同。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这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作为广东人却是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好处。
滋味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中医的理念已经深深的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只是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习惯也不尽相同。譬如清明前后,南方有摘下艾蒿嫩叶,与糯米粉一起蒸成糍粑的习俗;端午前后,北方有摘下艾蒿,挂于门上让其自然风干的习俗。前者北方鲜有,后者南方未见。
然而,关于上火、中暑、湿热、脾虚、肾亏等等这些来源于中医的词语,在生活中经常能看见,而且看起来大家都讲得头头是道。最让人头痛的是,往往张三和李四在同一个问题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可大伙最常见的选择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我想害死人的不是好奇,而是这种和稀泥似的解读,久而久之,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奇葩的说法,弄得神秘得很,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与和稀泥的人水火不容的就是那些拼了命要把中医抹杀掉的人,那秉承的的确是西方的科学方法,尤其是西医对人体研究的成果。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学者,是不会轻易的否定一个价值观体系的,而且证明一个道理正确与证明一个道理不正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理论。
中医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体系,在这个价值观中围绕着核心的拼图扩展了好大的版图,正如当年科学革命中的地心说价值观体系一样,在论证地心说是对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心说的局限,进而一步一步的宣告了这个价值观体系的过时。盖伦一直认为癌症的根源是黑胆汁,维萨里笃信着寻找人体的黑胆汁,却一无所获,不但留下了精致的人体解剖图,还彻底的宣告了黑胆汁理论的破产。以前,我以为只有从对的方向,才能有对的结论,其实这都是马后炮的想法。有想法,不管对错,用心的去验证它是对的,像费曼一样,做有说力的实验,好不掩饰实验中的结论,在这种努力下,才能够把中医这个理论升华,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
如果说癌症与众多的疾病的来源都是基因的话,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恰好在这一个领域与中医强调的个体差异是吻合的,无论是在针灸还是汤剂,抑或是食疗,只要效果是显著的,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既然无法验证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黑中医的人也只是假借着科学的大旗反对科学研究,这在科学史上比比皆是。所谓着用对中医的态度作为世界观价值观的试金石的说法,倘若你真信了,我只能感叹你对科学史的了解甚少,对医学史的了解也不够多,如果你不是见识不够,那就是对科学精神有着本质上的理解偏差。
结语
对于中医,我们还是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如果你觉得他是对的,你一定要有你的理由,得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当你觉得他是存疑的,你也要有足够多的实验,不过,你能证明的只是这个现象与理论的相关性不大,而并不能简单的证明是这个理论是错的。
此外,自己多去了解一些中医的理论,正本清源,回到最原初的理论体系上去,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见识。如果能把中医与饮食结合起来,其实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