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娃暑假马上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全家跑到了惠东的巽寮湾,看了两天海,想着喜来登做活动促销,感觉应该是一场超值的度假。
虽然我不经常旅游,也算是去过几个地方的海边度假,三亚、普吉其实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回忆。酒店而言,我喜欢三亚文理索菲特度假酒店,这是我去过的最棒的酒店,像是一本活着的教科书,每个细节都做得像管理学教材那样经典。对于沙滩来说,那定是普吉的海滩更胜一筹,沙子很细,海水很清,也没什么垃圾。
让人倍感失望的喜来登
人的失望往往来自于希望过大。巽寮湾我并不是第一次来,上一次是本科毕业的时候,大伙一起到海边围着篝火烧烤、聊天与喝酒,那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记忆中那个海滩的沙子很细很细,直至半夜,涨潮的海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狂欢。
评价一个事物的好坏,我倾向使用”基线(baseline)”这种工科的方法。这原理和普通的坐标轴一样,定义一个x=0,y=0的十字线,不一样的是这个x轴代表的是这个事情做的程度。如果我以三亚理文索菲特酒店的服务做基线,意味着x轴就是三亚理文索菲特酒店的服务水平,比索菲特做得好的在x轴上方,比索菲特做得差的在x轴下方。很多人争执,根本原因是因为各自的基线不同。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是,我原本以为巽寮湾的喜来登应该和三亚的索菲特水平相当,在某些方面甚至应该比索菲特好吧,事实上这喜来登差得有点多了。从年久失修的栏杆,隆起的墙皮,阳台栏杆的蜘蛛网,破败与杂草丛生的停车场,长满绿苔的水池,缺胳膊少腿的沙滩椅,更过分的是明明是定了两天的房,只给我开了一天的卡。度假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失望之余,再整这么一出,真的影响了我度假的心情了,关键是从打电话到总机到我去前台办理,都像不知道这回事为何会发生一样。当我查阅booking.com的时候,发现我的感受不是个案,不少的个人都评价服务质量太差,评分只有6.4分,三亚的索菲特是8.7分,我在普吉住的charming hotel是8.0分。
服务是可以通过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的表情看出来的,不考虑客人感受的员工,不是员工的问题,这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不考虑对方感受的酒店,我也就不能指望它能给我啥惊喜了。
从一个自己活腻的地方,到了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
我小时候在山区长大,十几年都没离开过这片土地,完全不知道除了山区,还有什么样的地区,我傻傻的以为山区只是因为我们粤北比较偏僻。这种认知一直到我大学以后,在北方行走,发现一望无际的平原,且想找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很不容易的时候,才恍然明白什么是依山傍水。
也就是大四那年,去大连为念研究生办手续的时候,我才生平第一次坐上飞机,生平第一次看见大海。跟着那些一日游的野鸡团,远远的眺望大海,第一次看到海,我其实没什么特殊的感受,心想,”哦,原来这就是大海,还是赶紧回广州吧。”
当我在大连念书,一帮同学带着炉子和一串串腌制好的羊肉串,带着帐篷与啤酒,迎着海风把酒言欢的时候,我发现我爱上了大海,尤其是听着海浪声,看着大海发呆。于是我在大连,经常去海边转悠,慢慢的觉得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当一直生活在海边,对大海的喜爱也渐渐减弱了。换句话说,审美疲劳了。
有人把旅游讲成,”从一个自己活腻的地方,到了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严格意义上来说,人家是对的。我们对人对事的喜爱,常态化后,那种当初的喜爱也会慢慢的减弱,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想寻找当初为什么要爱的时候,通常那已经是不爱了,或者说麻木了。
所以说,度假这种事情,不能去的太频繁,不然就容易患上审美疲劳,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压抑就没有放松,没有痛苦就不知道享受快乐。如《美丽新世界》一样,单边的世界是苍白的,失去了痛苦,便不知道享受快乐的愉悦,只有对比与反差,我们才能带来官能的体验。长期的养尊处优,容易滋生无病呻吟!
放空自我不是浪费生命,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从学校毕业后,我们一直都在水泥森林里上班,随着年资的增长,身上的背负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长时间的工作生活,让我们慢慢认识到了度假的重要,时不时的从一个”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去一个”别人活腻的地方”,相比起那些名胜古迹与大好河山,我更青睐那些椰林树影,坐在沙滩椅上慵懒度日的海边,因为前者,会让自己变得更累,后者则是一个偷懒放松的过程。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表述,很多人觉得旅途中那些大饱眼福的景观,让自己觉得旅途的疲惫都是值得的。我之所以不这么想,是因为我身子并不是那么强,我更需要忘记此前的工作与生活,慵懒的待上几天,放空了思绪,才能更好的前行。或许,有同感的人真的很多,所以一个个拥有漂亮海滩的地方,都成了旅游度假的地方。
或许是我对法式情调特别的着迷,三亚理文索菲特度假酒店,让我一下就进入了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酒店的每一位员工都向宾客致以友好的问候,酒店法式情调装潢与法语音乐点缀,让人仿佛到了法国。精致的摆设,舒服的寝具,不得不让人膨胀,原来生活可以过得如此的奢华。
我们一直都提倡回归简约,可是不感受过奢华,如何能感觉回归简约?没过上好日子的人,不可能真的每天感谢穷苦的,毕竟日夜思考着如何脱离窘困。我承认,这些奢华的生活会打动我,很快我就会清醒过来,非常投入的去享受几天的假期。度假,我认为就是一个演戏的过程,来到度假酒店的时候,我们要尽快的入戏,全身心投入,而退房的时候要尽快的从戏里出来,回归正常的生活。
产业的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个老掉牙且没有一丁点新意的观点,我仅仅想说说普吉、三亚、惠东三个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到这个三个地方去,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度假!带着家人出游,让小孩和自己都长点见识,放空思绪。
不得不说,综合排名普吉第一,三亚第二,惠东第三。这恰恰和这三个地方的旅游业的成熟度排名一致,这是不容置疑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普吉旅游业的繁荣远比三亚要好,当你走在普吉的街道,大部分的当地人都会向你微笑,让你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热情,方便的交通出行,相对廉价的新鲜海产与水果,相对厚道的来料加工,在这环境下,人怎么能不放松,不去享受这里的生活,爱上这里的时光,开心的消费呢?
- 的确东南亚的滨海度假城市是二战前后,欧美人开发的,布局得早,做得也用心,有大量的潜在消费顾客,与白花花的银子,这是天时。
- 得天独厚的海滨环境,细腻的海沙,清澈的海水,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加上丰饶的海产与水果,相对稳定的政局,这是地利。
- 一个向善的佛家国家,虽然工业体系不太健全,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制约了这个国家进入先进的工业化时代,但民风淳朴、与人和善、买卖相对公平,大牌酒店旅游企业造就了专业化的旅游从业者,这是人和。
三亚的游客天时地利都不错,独缺人和,惠东不也是这样吗?
不过这间喜来登的墙上,挂了不少2014到2015年获得奖项,有理由让人相信,这间喜来登也曾经“人和”过,只不过天时不再,慢慢的“人和”也消失了,这家曾经辉煌过的美式酒店不知因何理由被流放了。
结语
其实巽寮湾的海鲜也真不错,新鲜,味道也不错。及时的放下自己的期望与要求,糊涂一把,这样才不至于毁掉一个难得的假期,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