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在毕节看完的第一本书,速度有点慢,读书笔记也跟不上,心情真的会影响很多东西。心情不好的时候,真的会有人选择看书吗?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人文一定是精致的–《蒋勋说红楼梦第六辑》
“人文一定是精致的”,蒋勋老师的这个观点,深深的打动了我。蒋勋老师提到了现在建筑行业招投标中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会放逐人文;最低价中标意味着买不到最好的东西,这个社会的建筑最终会越来越丑,质量会越来越坏,因为大家在竞那个最低价标的时候,本身就已经在偷工减料,因为你合理来做,是不可能用那个价格做出来的。
这一小段文字真的温暖了我的心。来毕节之前,跟进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语音转文字系统”的集成采购,花了2年的心血,最后差点让一个完全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冲标,即便在加了现场演示的环节,由于价格优势那个几乎不能用的厂商冲到了前三。至于最后的中标单位,也是差劲的一塌糊涂,一个有头有脸的大公司糊弄验收材料,而态度也不算太好。
最大的荣誉
我从一线的开发岗位转到项目甲方,将近有8年的时间。我并不是因为做不好技术,才离开一线岗位,而是想体验更多的角色,进入一个更大的空间。我仍然记得我写过的代码,每一行代码我都是负责任的,从变量命名,重构函数方法以及类,都有着我的意图,“简单,高效,优美,好维护”。我的代码量不算很多,但基本上敲下每句代码之前都有着深深的考量。因此,我有本钱对那些糊弄我的厂商嗤之以鼻,对那些试图把系统的问题栽给信息化部门的厂商(我的老东家电信就是这样的),骂得狗血淋头。然而,骂人也是有代价的,极度耗费心神,弄得自己也感冒发烧一场。
的确,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感悟到,如果我是一个项目乙方,我可能也不会来做政府项目,正常的预算被工信委(现在是政数局)请来的专家大砍一刀,接着招投标再被最低价冲标,最后派出的只能是猪团队了。那些项目经理或项目成员基本都是不是正牌的科班出身,既听不懂专业的行话,也听不懂业务处室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每每看到这里,我都恨不得把他们哄跑,自己上了。
去年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在市委值班室跟班学习或者抽调专班。我惊奇的发现,7年前在市委值班室留下的一小段程序,依然在使用,服务着在这个岗位上战斗的兄弟姐妹。对一个软件工程师最大的欣慰,不是给了他多少的荣誉和金钱,而是他的代码一直被使用,一直在服役。对此,吴军也是这么说的,他再次回到谷歌,看到自己的代码还在被使用,光荣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于是我在闲暇时间,为市委值班室开发了2.0版本的程序,把原本要花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复制粘贴工作,用几个小程序完美解决。原本,如果时间足够,2020之前,我想我是有可能把django+vue的程序完成了,值班值守的骨干流程基本可以实现信息化了。阴差阳错的很多事情,让我来了毕节。为此我留下了一份精简的,能够阐述我构思的设计文档。按照我的预计,这个软件的报价一定会超过300万(估计500万),而且出来的效果,不一定会比我写的好。
精致的人文
蒋勋老师叹息当下的很多产业,都没有人文气息。一个产业,没有了文化,绝对是一种糟蹋。一个学科,其实也是这样,10多年前,我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在建设学生会的技术人文情怀,回想起来,我是成功的;当我去到了大连,想把广州的模式复制过去,发现这是水土不服的,这片因对日软件外包兴起的软件园,在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呈现出了颓势,因为这里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
人文一定是精致的,其中包含着细腻和讲究,他能使一个人懂得品味。“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讲的就是让产业精致起来,让产业与人形成良性的循环与迭代。买贵的、好的、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东西,不是浪费;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不能用,才是真正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附庸风雅,热衷于文化美容、文化速成。但是,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本来就是该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的,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公务员,等到要用的时候才开始学就来不及了。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治民的学问藏在生活中。
很多人把美归结到语文教育,总觉得人文的缺失是语文教育的缺陷。决然不是,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是有情怀的,至少我接触过的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可是大家为了追逐考试成绩,已经没有欣赏美的心境。不得不说,很多人的语文成绩优秀,不是因为他有美的眼睛,而是在“学而思”这些地方掌握了考试的技巧,鱼目混珠。让我欣慰的是,我从未想过我在高考的时候,成绩最高的竟然是语文。为此我要感谢我的外公,在帮我修改作文的时候,让我知道哪些是技巧,可以拿分,哪些是审美,可以提升自己。
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靠的不是别人,而是苏东坡的审美。他认为,修完堤岸后不种些东西挺难看的,于是派人种上桃和柳,春天的绿柳衬着桃红,成就了千古美景。桃和柳都不是务实的东西,如果官员不懂美学,搭建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审美而言了,一旦建完就难以弥补。城市景观如此,软件开发亦如此。
关于经营园林,宝钗说“勤于始者怠于终,善于辞者嗜其利”,意思是,一开始表现得太积极、太勤快的人,最后可能是最懈怠的;一开始讲的太漂亮的,保证利润是别人的几倍的,很可能有贪心的成分。如果不是蒋勋老师特别的指出,这部厚厚的红楼梦,我可能真的是看看故事梗概就过去了,啥都留不下。
肉身的告别
红楼梦的第五十六回,写到了贾宝玉在梦中遇到了甄宝玉,这或许应了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冥冥中“蝴蝶”和“蝴蝶效应”就有着说不清的关系了。
蒋勋老师说,一个人在寻找另一个自我的时候,你身边最亲最近的人都不一定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亲如夫妻、亲子恐怕都不会懂,人的本质上是孤独的。王尔德《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渔夫每年在月圆的时候,去海边与自己的影子会面,其他的时候,他的影子都在外流浪。然而他发现自己一直是二十岁,而影子却越来越老,希望与影子合在一起,却怎么都合不起来了。我们都有一个自我,你无时无刻不想拥抱他,真正的合二为一,但非常难。
如我一直想回到技术岗位、回到象牙塔,可我总下不了决心。我们总说最痛苦的告别是夫妻、骨肉、父母之间的分量,这种悲伤是可以用情绪发泄出来的,而灵魂与肉身的告别是超越情绪的,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回到《星际迷航:皮卡船长》,关于Data放弃永生,与皮卡船长的对话,就是关于肉身和灵魂的深刻对话。为了联邦的和平事业,皮卡和Data都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皮卡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Data毫不犹豫的舍弃自己,无论是遵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也好,遵从于仿生人的人性也好。Data选择结束自己的永恒生命,因为只有有限的生命才能创造美好的事物。难道这不就是希腊神话中,很多神不惜放弃自己神的优越,去到人世间获得爱情,获得友情的一个翻版吗?
结语
工科生有一技防身,总是一个好事。
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大院,我能确定的是,收入至少不会比现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