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笔记0x5-川贵行

今天是我到毕节挂职的第237天,这段时间老婆休探亲假带着娃过来看我,感觉生活又回到了正轨,忽然很理解为什么不少人愿意更努力的挣钱,让老婆变成全职太太,因为我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笔记0x5:川贵行

我是一个出门不多的人,读万卷书我有可能完成,但行万里路却远远不达标。人穷志短,我总是把不出游的理由归咎于兜里没钱,另外就是心里浮躁静不下心,总觉得出游得为了什么,找不到这个为什么,干脆呆在原地不动。其实以上大部分的理由都没有什么逻辑性,经不起推敲,或许真的是心里装着事情,做什么都急匆匆,根本无暇顾及旅游之事。现如今,半年不曾陪伴小儿玩耍,心中满是亏欠,想着趁假期带娃走走玩玩,带老婆吃吃耍耍,弥补半年不能照顾妻儿的缺憾。

少即是多。长期的分开方显团聚的难得,这次挂职之行,算是给我家里的每个人都上了一课。这几个星期,走了毕节的景点织金洞、乌江百里画廊、奢香古镇、百里杜鹃风景区,黔南的景点大小七孔、天眼,以及成都的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锦里、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宽窄巷以及春熙路。这几个星期走过的地方,怕是比我这十年都多。

跨越千年的国之重器

其实能因为一个工程而流放百世的人并不多,李冰之于都江堰,南仁东之于天眼,让我感慨不已。无论是天眼这个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还是都江堰这个造福一方的水利工程,都是国之重器的代表。这两个跨越了2000多年的大工程,都相当的了不起。然而“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为了建造这个望远镜前后花了22年时间,都江堰的建造花了李冰父子32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了建造这些国之重器,他们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他们都遭遇了前所未有难题,而他们都用了超人的办法,精湛的工艺,完成这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工程师的伟大,和科学家不一样。或许大部分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什么是工程,这不重要,让人更难受的是,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传达的一样,科学家们是看不起工程师的,因为物理学家思考深奥的理论,而工程师则摆弄各种材料,试图在现实中证明这些理论,没有一个工程不是用一组组技术实现的,没有一种技术不是应用了某种的科学理论而实现的。我想,我们应该给予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足够的尊重。

如果说,在都江堰我对李冰父子肃然起敬,对他们在两千多年前完成沿用至今的水利工程感到激动和自豪,那是作为一名工程师对先祖行家的致敬。而对于天眼,我心中多少是充满着遗憾,在天文台工作,曾经是我孩提时候的梦想。当我带着娃住进天眼旁边的酒店,看到房间里那台入门级的单筒折射式天文望远镜,不禁想起自己高中时候,在家里摆弄了三年的天文望远镜的时光。作为一个平时成绩平平学生,能考取中大华工,其实都是一种幸运,只是这个幸运来得太猝不及防,让我想回到过去,更改我的高考志愿。从小立志做科学家,没想到做了工程师,还混得不温不火,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初心。

当我摸着这熟悉的天文望远镜,教我的娃看星星月亮的时候,眼里满含着泪水,拼命不让他们留下来。真的,真没有比现在更糟糕的境遇了。

横跨千里的后起之秀

虽然看过很多关于成都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但当我踏进这个城市的时候,我被震撼了。当我下了高铁,刷卡进地铁的时候,我发现这里的站台、屏蔽门、地铁机车几乎都和广州一模一样。当我离开地铁站,走到成都的大街上的时候,宽阔的马路,精心设计的单车道,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火锅小店相得益彰,错落有致。我瞬间明白,为什么毕节出外打工的人不愿意南下广东,而跑去西面的成都重庆或者东面的温州杭州。正如香港对深圳的吸引力不若以前一样,广东对内地的吸引力也不若从前。

从熊猫基地到都江堰的路程,由于没赶上直通车,我选择了打车。一路上,司机带着我们走省道市道,(毕竟不用给钱)我看到了一座花园一般的城市,道路两旁不仅仅只是种了绿化带,而且视野延伸之处,绿植高低错落,小桥流水隐没其中。途中经过习大大曾经调研过的战旗村,经过出名的郫县(出产豆瓣酱的地方),看到了这里美丽乡村的建设的确可圈可点,司机自豪的告诉我们,市区里头太多景区,太多网红店,那都是招待你们游客的,我们小老百姓要么就在家门小店吃,要么就来这里城郊的农家乐吃,这里的味道太好,价格太实惠,一到周末便是车水马龙。

几天下来,我发现成都的硬件环境一点不比广州差,算得上是一线城市了,旅游的开发程度相当的高(靠近武侯祠的锦里,老旧改造的宽窄巷,都呈现出了老城市的新活力,而且让人耳目一新,夺人眼球,让人愿意驻足消费),以及旅游点之间的公共交通极其便利(生怕游人找不到车,回不了城,花不了钱)。十年前,因为自己是广东人的缘故,回到了广州。当然作为一个广州人当然不愿意说广州的不好,然而,面对这样的后起之秀,广州人的我觉得汗颜。

以前,广州人到外地,粤语是我们的标签,北京路上下九是我们的标签;现如今,讲粤语的人越来越少,自己也不经常在北京路和上下九活动。其实,当外地人来了广州,我们都可以给他们推什么景点做标签呢?小蛮腰?哪个城市没有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呢?花城广场?一线城市的CBD都是清一色的高楼大厦,以及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的广场配套。荔枝湾?单是停车就让人望而却步。成都的天府软件园,武汉的光谷聚集了内地的很多科技公司和优秀的工程师,这里的软件产业比广州要更多元化,人才更多,而对于广州,我失望太多。

更重要的是,一线城市,吃喝玩乐样样不少,一线大牌样样不缺,历史底蕴信手拈来,非遗的戏曲、手工和食物,景区随处可见。想想我们的粤曲,粤式老牌点心糖水,我们广州人都不容易找到,更不要说游客了。成都的房价一般来说从2万到4万不等,这还有什么不吸引人的呢?这为什么不会吸引到大量的外来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呢?

活出千变的迷之生活

对于从事这份职业,我归结到了阴差阳错的选择;对于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我依然归结到了阴差阳错的安排。10年前,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对未来我有千种想法,但从未想过要做今天这样的工作,如果让我再次择业,我还是会回到金融或者高科技产业中去。我毕业的头几年,换了大概5份工作,都是人生的财富。我也尽我的所能,服务好我的东家,口碑还算不错。然而接下来的8年,我一动未动,如果不是这个阴差阳错的安排,我也许还是老样子。

然而,当我来到了贵州工作,又到了四川旅游后发现,人应该活得更多姿多彩。我期望能有多些短期出差的工作,让我能接触更多的风土,更多的人情,这样才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通达的思维。长期的呆在广州,出于潜意识的觉得广州什么都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局限,本身就是一种坐井观天。实话说,井底的青蛙和温水的青蛙,并没有什么差别,最后都沦为他人口中的食材。

结语

当然,我期望下一份工作,能有一个稳定的驻地,阶段性的能到其他一线城市开展短期工作,收入能让老婆做一个全职太太。

或许这是梦,或许这也不是梦,毕竟我看好这接下来十年的国产信息化浪潮,如我名字所言,“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