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回广州的高铁上,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沿袭了得道课程一贯的讲述风格,严谨却又活泼,严肃却又生动,是一本真的是写给外行看的学科通识。我们几乎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和医生打交道,提起医生不禁想起医院里消毒水和酒精的味道,孩提时候对医生是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医生能治疗我们的病痛,安抚我们紧张焦虑的情绪,怕是害怕打针吃药做治疗。随着年岁增长,自己也由孩童变成中年人,也有过因为家里人病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经历,然而,30多年来,我从未像现在这样真正的看过学过医学通识。
很多时候,我们对医学的认识是来自医院挂号看病的医生,或者从事医生行业的亲朋好友。无论是素昧平生的诊疗医生,还是情谊拳拳的好友,几乎都不会用上一整段的时间来讨论医学上的通识,只会针对某些感兴趣的话题扩展开去。近年来看的一些医学上的科普书籍,《基因传》、《癌症传》、《吃货的生物学素养》、《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人为什么会睡觉》等等,让我对疾病和人体的一些生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至少我知道了癌症源自于我们的基因,9成以上的癌症都是自己的基因,知道了糖的代谢过程以及糖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作为一种生命物种我们都是与自然妥协的产物,纵然有各种缺陷,但并不影响我们繁衍生息。
有了这些知识背景再看薄医生的医学通识,感觉还是挺轻松的,因为书中的不少观点和认识,我已经提前思考过了,某些文字描述还让我想起了原文,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快乐。
草木并非兵–《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从去年的12月起,我就被派往贵州毕节工作,为期3年,在出发之前,我做过两次体检,一次是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干部体检,看是否能胜任在海拔1500米到2500米的毕节开展工作。一次是单位组织的常规体检,为的是能够在体检中心留下信息化的数据,好让自己跟踪自己的身体情况。
半个月前,我回到广州参加了年度常规体检,不到一周,体检结果便推送到了我的手机上,从18年开始每年都增加了1个到2个提醒注意的问题。从碳13的呼气测试阳性(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到尿酸和游离甲状腺素偏高,这些生化指标都在提醒我,真的要重视自己的身体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饮食结构、运动量、睡眠质量与心理承压能力。
从大的方面来说,薄医生给了几条建议:
-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这些有潜在致癌风险的感染,如有感染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戒烟限酒,多运动,多吃全谷食物、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猪肉、牛肉、羊肉)。
- 定期进行疾病筛查。
- 要做好和细菌、癌症长期并存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是进化的妥协和基因注定的结局。
通过动物实验能发现,承担同样的痛苦,有压力的一方,身体表现得会糟糕,尤其是消化系统。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情绪紧张、承受压力、长期焦虑、不规律作息等等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从而引发消化道或者致命的疾病。如果水土不服是一种菌群失调,肠道内的菌群遇到了新朋友,总要发生些什么,它们的欢腾最终以我们的上吐下泻的方式来体现。
薄医生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心脏病学家关于A型性格和B型性格的发现:
- A型性格:雄心壮志,喜欢竞争,苛求自己;渴望出人头地,以事业成败作为人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下楼时候会抱怨电梯慢,恨不得自己跑下去;好斗,对人有敌意,看谁都是敌人。这样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身心疾病。
- B型性格:表现谦逊,不自以为是;做事有条理,游刃有余;足够自信,但不在别人面前自夸,也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不轻易反对和敌视他人;心态平和,不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善于主动调整心态,不偏执,不自虐。临床医学表明,B型人更长寿,患心脏病的概率更低。
- C型性格(肿瘤性格):内向,喜欢谁不喜欢谁,心理知道但不说;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遇到不公时候,怒而不发;爱生闷气。这类人容易患肿瘤疾病,也被称为“肿瘤性格”。
其实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为C型人格,虽然说B型人格才是我们推崇的“中庸之道”,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只做到了C型人格。仔细想想,我自己也是C型人格,然后慢慢向不压抑内心过度。薄医生说,对人真正造成威胁的不是压力,而是你处理压力的方式。薄医生建议:
- 对抑郁、压力等精神问题来说,锻炼永远比不锻炼好,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
- 挥拍类的球类运动,和有氧体操是最能使身心受益的运动,骑单车的效用比游泳更有效;
- 对普通人精神健康最有利的是团队锻炼、骑单车和有氧体操;
- 每次锻炼的时长应该在45-60分钟,少于45分钟效果减弱,高于60分钟受益锐减。
结语
活在当下,甚不容易。前些时间,一中年人在飞机的卫生间自杀,网上有人撰文说,人最怕的是半生一过,突然间就对人生迷惘了,对事业失望了,也对这世界彻底灰心了。我最恨的是自己已经中年,还被人说年轻人不懂事;我更恨明明受了委屈还要装作无动于衷,这不是成熟的表现,而是把人逼上绝路的手段。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能免责;人要绝望了的时候,只要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就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众生平等,生而为人,谁也不欠谁的,更不必说以后。
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所以人生最遗憾的是,努力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却没能活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