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笔记0x9

再过一个月,来毕节就一年了。在乌蒙山区的300多个日夜,我似乎开始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工作任务依旧繁重,但找到了自己和别人的边界,养了两盆花,买了两个香炉,添了两个音箱、两个茶壶、两个锅、两个冲咖啡的器具,购置了私有云盘和两块大硬盘。这种孤独单调的日子,却似乎也能接受了。

#笔记0x9

听家里说,儿子现在对乐高的机器人套件很感兴趣,基本上能自己看着ipad的拼搭说明书,完成自己的构建,并养成了每隔一小段时间会回顾检查手上的拼搭,测试基本功能的习惯。这个习惯已经贯穿了现在他生活和学习的行为,听到这个进步,我很激动,这些我在完成大学课程,在企业实习才养成的工程方面的习惯,没想到,小孩子已经掌握了。

扶不上墙的国产系统(东软)

很多人都觉得管理学、软件工程学、过程模式、软件成熟度模型是个花架子,是那些光靠嘴皮子捞钱华而不实的东西,我并不认同,创业初期当然可以用各种野路子,但是一旦走上正轨,那些花架子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东西。潜移默化的将单元测试、V&V测试、软件调试的技能交给孩子,我想这些技能会让他受益终生,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能成为工程师、研究员,我是满意的,不管他是否做出了什么成就,我为他的这种专业的职业操守自豪。

毕竟这个世界,充斥了太多鱼目混珠的欺名盗世者。不拿这十年八年我遇到的技术混子和难以评价的项目做例子,就拿上周的故事来说事吧。

一个以国家冠名的考核系统,三年前研发,去年上线后,在关键时候崩溃,然后宣布19年的考核不用系统,20年的考核再用。在密集的录入一个月的数据后,该系统以“服务器存储已满、无法再上传附件”的理由宣布维护,无法访问。对于我们这些老鸟来说,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表单数据录入及文件上传系统,加上权限管理及安全框架,应该说不具备什么高技术含量,唯有工程量和维护量。当我和一位曾在华为北研院任职的朋友吐槽的时候,我们都笑了,当他离开华为,我离开电信的时候,发现外面的世界果然一片混乱,除了互联网大厂,传统的软件商真的是难以评价。原来曾经在电信级别的厂商工作,对人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包括银行级别、电力级别的系统,这才叫工程,有安全的策略以及承担系统挂机后的巨大损失。

果然,如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一书说道的,不承担一线风险的人是没法给出合适的指导和决策的。比如这个系统出问题,局方第一时间推到了存储,那么责任就不在局方选型和开发不合理方面了,也不在厂家技术不行,而在于不可抗逆的硬盘空间,而在现有的财政制度下,不做计划、立项安排资金,是没法在短时间采购硬件存储的,最后问题在于立项批复的团队与政策背锅,而整改就是加强运维、加大后期开发的投入、以及及时采购备件。

再者,局方的项目干系人未必能有技术架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的背景知识,各个厂家没有底线的拍胸脯,拿了项目后最后让项目烂尾,造就了信息化系统的坏名声。作为一个老手,我很难过,因为我们讲出的残酷可能性,是项目负责人不爱听的,不愿看到的,我已经改换了很多种表达方式,始终未能改变事情的悲剧化走向。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负责模块的数据统计,我花了点时间来分析接口数据与交互协议,发现这个东软(似乎是)做的系统,用做局域网的理念来做全国性的系统,数据接口的数据非常的冗长,看得出这个系统背后的硬件很强大,但是也经不起这么大的性能开销与浪费,简单的说,这个系统没有做真正的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每次数据交互都用了时间戳、token和一次一秘的数据摘要,这些安全的开销继续增大了系统的负担,老旧的js页面技术使得人机交互薄弱导致后台数据经常刷新,系统看起来没有做合适的负载均衡与数据分布式处理,导致雪崩效应明显,开发环境与生产环境并未分开,所以我有一次误入了没有验证码的登陆平台,之后我就可以规避登陆输入验证码了,所以这个系统虽然使用了安全策略,其实并不是很管用。

任何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工程师都写不出这样的代码,只是大部分像我们这样的工程师,都看不上这些厂家,于是这些厂家就找了很多培训班培养出来的码农,像苦力一样,任劳任怨的干着技术含量不高的代码活,作为软件开发流水线上一个装配工,这和当年东莞的“三来一补”制造业上的工人有什么区别?

面对这个吐槽,我和朋友哄堂大笑。老实说,即便如今,在后台做过C++开发的工程师依然量级很少,毕竟有大量的农民工的存在,一个外行怎么能看出哪个才是正牌的工程师而哪个是码农呢?

You Deserve It

刚到毕节的时候,我什么都不舍得买,过得很是拮据,一方面是真的有资金上的压力,另一方面觉得憋个三年就回去了。实际上,在面对孤独上,人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大的能耐。短期工作的原因,加上需要爱护羽翼,在当地并没有太多的朋友。队友中有半数以上的另类,一开始直叫人怀疑人生。说他们异类,毫无褒义的意思。毕竟,在硅谷,异类值得是乔布斯那样的存在,而在这里便是自我中心、极度自私、非常贪婪、事事推诿的代名词。

在我最心灰意冷的时候,遇到古道心肠的同事,喝喝咖啡,听听音乐,煎上几块牛扒,蒸上几笼包点,小酌几杯,谈谈人生,吹吹牛逼。想家的时候,开个视频,调侃上几句。当极度低沉的时候,也只好找硬盘上的小姐姐了。

最近的一段时间,虽然任务很重,工作之余我依旧会看看书,看看美剧,倒腾一下程序。对我而言,看得大都是科幻题材类的美剧,最近看了两部美剧,一个是赞美人性之美的《星际迷航:发现者》,一个是表达人性险恶的《星球大战:曼达洛人》。对我们这些工程师而言,《星际迷航》就是一部表现科学与工程和谐共存的乌托邦世界,明明知道是个梦,但还忍不住要去看,还一边骂着剧情狗血,毕竟工程师看起来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但工程师的内心世界很宏大,一般人不好理解。《星球大战》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文剧,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善心都必须隐藏在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竞争下,不要说成年人的世界、外边的世界很残酷,当你到了这分年岁,若不是这份残酷,你或许已经伤痕累累、郁郁寡欢。

今天能够平和的记录心绪,是自己挣来的,不能靠委屈、吃亏期待施舍回来的。干工作,我是有职业操守的,不管是技术的活,还是管理的活,然而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得迅速干,什么时候可以红脸大吵一场,我已经有自己的分寸了。若然委屈吃亏之后,心理没有负担和情绪,那是没有关系的,比如帮朋友一场大忙,累点是没关系的;若然委屈吃亏之后,心理负担和压力变大,甚至会让自己低沉和低落,那就红个脸,与不讲道理的人没道理可讲。不止一次,我的同事和朋友们都跟我说,很多事情要自己去争取,如果不去争取就要接受,接受不来又不去争取,会把自己压垮的,以前不以为然,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深夜回来,倒腾一下自己买的NAS服务器,成功的启用了服务的Ubuntu系统,开启了SSH和VNC访问,配置安装好了可以播放视频的kodi,下载文件的aria2和百度云盘客户端,播放音乐的网易云音乐,用手机来遥控,在小房间的小电视看看电视剧。虽然工作很累,但却没有什么成就感,但倒腾计算机的这1-2个小时,满满的成就感,我,还是一个技术人。

借用《杜拉拉升职记》的原话,“you deserve it”,面对不好的事情,那是自作自受;面对自己挣来的东西,那是应得的。

结语

以前觉得黄霑的曲《沧海一声笑》很老土,现在听起来很治愈,尤其他在唱,我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