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定数--《未来是定数吗?》

作为一名地道的工科人,一段时间不看看硬核的理工类作品,总感觉哪里不舒服。因此,上次从广州回来的时候,专门把普里戈金的《未来是定数吗》带过来了。

普里戈金何许人也?20世纪70年代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主要的贡献是澄清了复杂性(混沌)涌现的一般物理条件,此外还建立了关于复杂系统的概率分析。普里戈金还是索尔维国际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所长,大部人其实不会不知道索尔维的,不信大家看看下面的照片,是不是很熟悉。

定数–《未来是定数吗?》

关于世界的来源,从希腊先哲到圣经故事都有过讨论,然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宇宙学的当然会关注宇宙大爆炸,研究古生物学的会关注生命的起源,而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我们,当然就会关注微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的混沌效应了,更准确的或许是自组织系统的出现,哲学问题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组织的出现就是这个“一生二,二生三”,而复杂性系统的涌现就是“道”,“三生万物”便可以对应李天岩的那篇著名的论文的标题“周期三意味着混沌”,通俗的说,“三生混沌”。

本文是普里戈金2000年在雅典国立工业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仪式上的演讲。真正的要研究混沌效应,至少要了解哈密顿方程、经典力学、量子力学、朗之万方程、希尔伯特空间等等基础的背景知识,我其实也不懂,所以对混沌的认识我的深度也是有限的。回归这个标题,普里戈金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未来不是定数。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竟然作为了诺奖获得者的演讲标题,其实这个问题不简单,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思考,想当然,也耻于提出这个问题。

最近,丹青先生在《局部·我的大学》提出的观点“不自觉的偏离”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做科学也是这般,如果你崇尚传统和权威,科学也就不存在,爱因斯坦也不敢提出相对论,海森堡也不会提出“测不准原理”,正如费曼先生曾经说过,科学的道路有人传道授业,而诺贝尔奖的道路从来没有踪迹可循。“不自觉的偏离”往往会偏离正统,也难以被大众接受,或许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顶得住外界的压力,天才的玻尔兹曼也因为洞察了熵的奥秘,而没经受住嘲讽而自缢。

科学上很多观点,要理解它,并非容易的事情,而很多时候老师一句“显然”,便扼杀了很多人发问的勇气,因为“难道自己真的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理解不了”,因为质疑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笨,所以便将结论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我想说一句得罪人的话,那就是有很多问题,连老师自己都没想清楚,问多了,老师都会愠怒。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层次越高的学府,教授们站的层面越高却越谦虚,教授们往往不会笑话学生提的问题,而用自己的学识和认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比一般的学府有更多的见识,也难怪顶尖学府的学生往往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思维的深度。

结语

提问需要很大的勇气。扪心自问,你敢提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