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太费劲的把《战争与和平(二)》看完了,毕竟有了上一本书做铺垫,出现的人物大概也有过一定的认识。作为东方人,看到一个个欧洲人名字,很容易晕头转向,因为一会就想这这谁是不是之前那个谁。几个主人公的遭遇,像拍电视剧那样不断的切换,从上战场打法国,到与法国结盟,到订婚毁婚,以及在共济会里找到自我而后继续迷失,故事发生得很快,好多条线交织在一起,还是很佩服托尔斯泰的叙事能力。
代价–《战争与和平(二)》
佩服归佩服,然而看完了第二本书,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感受。然而我看到了大家族之间的算计和交往,奢靡的社交需要大量的支出,孩子的婚姻也同家族的需要绑定。其实大家都不算太自由,上了战场,发现那些英雄的故事背后藏着许多为人不齿的故事,譬如为了顾全兵团的名誉,自己必须承认莫须有的错误;继承了宏大家业的私生子,逃不过美色的引诱,尘埃落定后,美人终究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要驾驭纵人的欲火和言辞,是做不到的,增加的只有自己的不安和猜忌;宗教那神圣的教义,的确可以让处于迷途低落的人找到希望,当信众为此付出一切的时候,却发现宗教的内部早已偏离了教义,总归也是一个名利场,高尚的教义,只不过是一张遮羞布;当一个人踌躇满志开始改革的时候,如果真不具备洞察真相的眼睛,往往会被下面的执行者蒙骗,映入眼帘的是改革带来的好处,其实上大家活得比改革前更糟糕;美色有隐形的代价,因为处处吸引了众人的关注,以至于内心膨胀,即便有再多靠谱的人,也要义无反顾的投入渣男的胸怀,收获众人的流言蜚语,别忘了谁都看不惯美女落在别人手里。
或许是多了些阅历,身边也或多或少的发生着类似的事情,主人公的故事偶尔似乎也有自己的影子。如果早十年我读这部书,可能脑子里第一反应的就是,当年的人生活得真不容易,幸亏我们生活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哪哪都好,离开校园,似乎满地都是机会,都是挑战,都是金矿。人总有天真的时候,怕的就是过了天真的年纪,活得还是那么天真。被别人卖了,还数说着别人的好,给别人数钱。某个程度上,如今我还是羡慕那些大家族,虽然苦恼很多,毕竟收入多,产业多,公子哥和女孩儿们真的是在富余的环境下长大。回顾自己的生活,只是勉强能有口饭吃,勉强能有房子住,吃顿服、旅个游都得考虑一下成本,自己似乎也没太大的才能,却有挺大的脾气。我们不断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验证着许多故事的真伪,无论承认自己是个平凡人,还是处处透露出逼人的野心,评价总逃不出声名利禄,声色犬马。
外人看有万般好,饮水冷暖唯自知。财富,女人,权力,当你没有足够的能耐时,他们给你带来的副作用远大于好处。看到一件事的好,别忘了命运给它的标价;看到一件事的坏,宽慰自己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与那些遭遇更惨的人和事比较,以获得宽慰。或许有人嗤之以鼻,然而我举个例子,当我们吐槽现在工资不高、活很累又没有成就感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说:哎呀,你看看在企业里被人裁掉的人,连工作都没了,你很幸福了。为什么就不想想,那些在企业里风生水起的能人呢?人性暗黑,而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对乌漆漆的黑视而不见。
结语
成长,没有固定的模式,毕竟名门正派培养出来的根正苗红的大家,都打不过野路子的张无忌。学院派的江湖中人常有,而杨过、张无忌不常有。
如果你问我,那怎么样才能应对这个难以捉摸的世界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也在用自己的生命探索这个事情,但是多看好书,多跟比自己厉害的人学习,或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