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因为我几乎对每个主题都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当我饶有兴致的看完每一个章节的内容以后,重新阅读一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突然,灵光一闪,快速翻看自己标注的地方,发现这本书《香帅财富报告3:熟经济》可谓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学习工具书。
整个2021的很多政策,正是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为接下来要打造的数字孪生城市和数字经济下的全面治理奏响了华丽的序曲。我很激动,因为这个规划的出台,标示了数字化不再作为一项业务辅助提升的角色出现,而是像蒸汽机车出现,要全面替代马车在路面行走的势头那样,全面成为业务的主体,走向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前头。
以前是系统辅助业务办理,而现在业务办理辅助系统运行治理,难听一点的说,以前系统为职能部门打杂,现在是职能部门为系统打杂。
打造数字孪生城市–《香帅财富报告3:熟经济》
2021年的我们,是不是都活在平台里?香帅是这么说的:
工作室是在链家上租的,开会时间在微信上沟通,滴滴打车解决通勤问题,美团定的外卖,京东送的矿泉水,水管工从58同城上交,课程在得道销售,纸板书在京东和当当销售,出差基本靠携程和飞猪,闲了逛淘宝、刷抖音、刷B站,跑个步用keep……
其实我还要加上,坐地铁搭公交用手机的电子公交卡,买个早餐用微信支付,看个电影用淘票票,看飞机是否准点用飞常准,看天气预报用彩云天气。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交换行为都跟数字平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离开数字平台,整个社会的交换将效率下降,规模萎缩,成本上升,数字平台已经成为支持交换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数字平台就是一个带着公共管理属性的有效市场
为什么要有市场?张五常说,因为市场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平台即市场,数字平台就是数字时代的市场,而且效率极高、规模巨大、拓展性极强。在平台“下单”的操作,意味着启动一个标准化合约,有效的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数字化平台是一个将复杂交易合约标准化并进行批量处理的市场。
平台靠的是数据和算法积累的数字资本,但这是一把双刃剑。
- 一方面,很多的平台都是企业,又是市场,还是社会组织,并扮演了政府才具有的裁判员的角色,对消费者、劳动者和传统厂商有相当的支配权,越来越多地触碰到看政府传统的权力领域;
- 另一方面,数字平台对技术和业态依赖性太强,如果一个技术过时、一个业态弱化,其赖以生存的数字平台立即会被取代,旧平台面临着资产减值甚至清零的危险。
各种数字平台,掌握了自己独有的权力,就会面临权力是否会被滥用、是否会被寻租、是否会用于故意打击友商、是否会变现。这就是我曾经遭遇过的被腾讯以安全为主停用账户、搜索结果可以用钱来干预的百度、微信上以安全为由屏蔽淘宝抖音的链接以及滴滴出卖数据到境外的事情。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就是平台的原罪。
平台的出现,有效地规避了传统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美团的骑手,他们辛勤工作下没有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有效的规避了公平交易的规则,比如淘宝、京东要求供应商二选一,美团对饮食业的佣金压榨了小商家的利润且不可议价。人社局、市场监管局对他们的行为就很难管,毕竟法无禁止则可行。
元宇宙的现实版: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国务院在2021年12月12日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其中第七点“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中谈到:
(三)推进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数字孪生城市,意味着元宇宙出现了现实版,元宇宙需要的基础数据已经由数字城市提供了。对于基础数据以及用户数据,变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数据要素,既然可以交易,那么就一定会有监管,想偷偷的索取或者私下的交易,一定会触发监管部门的管制。这么做,对企业可以起到约束、对个人可以起到保护的效用。
《规划》从8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 一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推进云网融合、算网协同,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 二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
- 四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营造繁荣有序的创新生态。
- 五是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
- 六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推进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
- 七是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重要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 八是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如果构建了数字孪生城市,职能部门是扮演为数字城市提供基础数据的角色。在数字城市里,公务服务是透明的公开的,不存在含糊不清的制度和操作方法,而对数字城市的治理,会打破原有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归宿,首席信息官成为数字城市的规划者,等同于当下的城市规划部门。运行畅顺的数字城市,为城市管理的主官提供各方面的决策数据,数据的自洽性会将现实中很多的信息不对称、报喜不报忧、偷报瞒报等各种行为消除。
在首席信息官的规划下,数据要素才能得以脱离单一智能部门的系统,与数字平台的数据资源一同成为城市的基础数据,变成元信息(Meta Info)。数字平台将权力上交,与数字城市政府的相关职能合并,运营团队和技术团队在监管下获得收入,并通过合规的方式将脱密后的数据卖给其他平台,相关的用户也可以获得收入。
技术不能引入更多的不公平,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小公司的不公平,对消费者的不公平,对从业者的不公平,对合作商的不公平。所以,技术要与产业结合,提升传统农业和工业制造的水平,通过提供更多更优质更有竞争力的消费品来获得技术红利,避免大资本通过裹挟公共资源独享红利收入,变成另外一个“房地产”行业。
构建开源技术社区,通过代码贡献的方式推动国产软件的质量提升,打破当前软件开发商用以前开发的封闭、难以保证质量的软件充斥市场的行为,通过同行评审、代码规范、安全联动等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促进软件行业的良性发展,建立软件验收及可替代的规范,让不适合数字孪生城市发展的软件商在市场无法生存。
国内已经完成了信息产业双循环的产业基础的构建,虽然很多关键技术仍然面临卡脖子,但随着数字孪生城市的资金投入,软硬件技术有机会不断的迭代升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技术塑造经济
“经济的结构是由它的技术形塑的”是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在《复杂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
经济不仅必须随着技术的进化而重新调整适应,而且还必定会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地形成和重构。这也意味着,经济的特征,即它的形式和结构必定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当一项新技术进入经济后,它就会召唤新的安排,即新技术和新的组织形式。新的技术或新的安排,反过来又可能引发一系列新问题。为了找到这些新问题的答案,又需要进一步的新安排,或通过修正现有技术来实现这个目的,而这就又打开了对更进一步的新技术的需求之门。
香帅通过2021年的23个关键词,梳理了2021发生的一些比较大的经济类的事件。何帆和香帅分别从小处及大处着眼,告诉我们2021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我看这边香帅的书,每一个章节都有关于数字经济的内容,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才看到了各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讲述的是数字平台与政府、用户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故事,我才恍然大悟。不过,我猛的发现,原来这些担忧都被写进了《规划》,看出了国家对待数字经济,对待数字化产业的态度。
我也从《规划》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当下信息化工作遇到困境时候的破局之法。可以想象,前路并不平坦,毕竟数字经济呼唤的也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必然也会撼动很多人的奶酪;行业也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平台不再可以为所欲为,资本也没法通过平台垄断行业了,或许从业者能够有更多的尊严和报账,或许更多的新行业也会应运而生,总而言之,这是数字化行业的春天。
结语
技术是冰冷的,人心是温暖的。千万不能让技术,寒了大伙的心。我们搞信息化的,也有了干劲和奔头,毕竟我们都是有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