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往事并不如烟--《置身事内》

这是一本讲述国内政府运作和经济发展的畅销书,畅销之余还不失专业性,为此还是要为作者兰小欢教授点赞的。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也是饱受西方经济学非议的30年,因为对他们来说,我们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逻辑,按照他们说的,我们这三十年会原地踏步,很多重要的项目和技术都无法完成。事实胜于雄辩,作为世界经济总量排第二的国家,很多地方我们是引以为豪的。

说起纸上谈兵,我们的脑子总会想起赵将军,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位赵将军,很多经济学家也如此。理论并不是总能指导实践的,很多时候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出来的。

往事并不如烟–《置身事内》

毕业十余年,我总是没有离开信息化这个行业。这几年,因为参加东西部协作的缘故,来到贵州工作,从一个眼中只有计算机技术的人,转化成了一位深度参与公共管理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从业者。翻开《置身事内》,读到的很多内容,感觉似乎就发生在身边,而且也解答了自己的很多迷惑。

所有同龄人,大家都亲身经历了一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比如得知在南联盟使馆被炸,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群情激愤;看到龙永图代表中国正式加入WTO,莫名的跟着开心起来;那个连卖菜老太太都炒股的年代,我们都迫不及待的要离开学校,直到“次贷危机”爆发,大家全被套牢;工作,结婚,生子,买房,还贷,或许是我们这批80后当下最典型的生活方式,虽然有些朋友已经财务自由,任性的跑去腾冲修行,有的朋友在自己的大别墅里歌舞升平,指点着其他同学该如何发财,这些朋友始终是少数。

所以,我们所有人都“置身事内”了。然而作为这个经济活动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我们是被动的,被动的伤心,被动的喜悦,被动的买房,被动的羡慕富足的生活。想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眼界和知识积累。书店的书很多,似乎都很有道理,大部分时候,看完始终未能解答自己的疑问,我们究竟是怎么样走到现在这样的,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得过且过?完成领导交办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老祖宗很久前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定理就是,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化。看起来有点绕,其实说到底,以为我们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就可以永远不用发愁了,这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假想,像肥皂泡一样炫彩。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在贵州的工作,我们直面财政资金,直面县域的困难,直接受到省市的耳提面命,感受招商引资的快乐和担忧,感受产业规划和当地需求的不断妥协。中央的政策,广东的经验,贵州的现状,条和块的矛盾,有限的资源,数不清的需要花钱的地方,我深深的理解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带队的领导确实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地方指挥我们攻坚。领导的经验也是磨砺出来的,广州的街道工作的挑战,并不会比西部的地市工作小,这本《置身事内》描述的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也是街道领导的基础知识。不然,分分钟就栽跟头,坐不稳这个位子。

其实这个工作很残酷,很多行差踏错掉坑里的人,给其他人树立了警示牌,领导的经验,其实也是从一个个血的教训中积累的。公务员的工作,并不是那个一张报纸、一杯热茶的闲职,而是时刻要面对一个个看起来不可完成的任务,手里只有有限的资源。上级派任务,下级该如何完成,规章制度只能约定传统的业务,高速的发展让大家经常面对一些以前都没有做过的事,该如何合理合规的完成,这个难度并不会比公司治理简单。毕竟公司治理总归是看营收,人员和团队的退出机制是闭环的,而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效率和公平的折衷,平衡点在哪里,这就是个难题,人员也不能随便退出,行事也有自已的方式。

包括书中讲到,东亚发展模式是政府帮助本土企业进入复杂度很高的行业,充分利用其中学习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来迅速提升本土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的韩国,六大战略行业(钢铁、有色金属、造船、机械、电子化和石化)没有一个是优势产业,世界银行一直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一直建议韩国发展纺织业和技术壁垒低的工业。韩国没听世界银行的,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起新加坡的发展模式,李光耀请世界银行来规划,并按照规划来发展,终于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所以,建议归建议,具体要怎么发展,政府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在亚洲。

长期的贸易顺差,并不是一件好事。长期以往,国内需求和消费错位严重,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许多过剩的产能难以被消化,蓬勃的房地产业也让大部分民众承担了过多的债务,至今未能消化。后疫情时代以及全球政治格局剧变,使得经济增长变得困难,企业运行也会因为疫情的不确定导致不可预见的风险,倘若几年后机器人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大量人口的就业也会成为政府的头号难题。美国鼓吹的,“中国人抢了他们的工作”,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美国国内制造业的贡献的GDP占GDP总览的比例一直没有改变,意味着是技术发展提高了产值但减少就业岗位。

结语

至于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当然是听中央的,毕竟这几十年的奇迹,就是国家主导的。过去有这样的成绩,我们怎么能对未来不充满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