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笔记0x21

今天是到毕节的第1193天,准确的来说是3年4个月了。前几天,因为公务的缘故,出差去了杭州几天,但是在杭州遇到的一些事情,更新了我对杭州的认知,看来那句老话是一点没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并非用常理逻辑能说清楚,也有很多事情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假想罢了。

笔记0x21

这次去杭州是作为组里的代表去参加中国乡村杂志社和阿里巴巴共同举办的一个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论坛,毕竟去年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成为了这次论坛的几大典型案例之一,还算是被认可吧。所以,在出发之前,自己充满了期待,一个是看看阿里的全球总部是什么样子,另外一个就是看看杭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烟雨西溪

论坛的举办地在阿里巴巴全球总部的九号馆,落地的玻璃窗外是西溪湿地,整好外面有雨,好一副烟雨江南的水墨画。此情此景,我忽然觉得这风景原本应该十几年前就能领略到的,不免有了些许惆怅。

我原本是不知道西溪湿地的,只因为09年的夏季,电影《非诚勿扰》的上映让许多不认识西溪的人,立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也是在那年冬,自己去了深圳而非杭州,成为了这些年来的一个心结。不过,聚聚散散总是缘,有缘无分,这其实是人生中极其普通和平凡的故事了。

这几天的杭州,特别冷,还下起了雨。我穿的羽绒背心,也未能抵御嗖嗖的凉风。晚上,伴随着不间断的咳嗽,身上感觉到了一丝又一丝的凉意。好一会我才明白过来,这是发冷,原来我发烧了。这种感觉,并不太好,于是立即买了药。第二天起床,感觉自己的体温恢复正常,才算是稍微放心了一点,毕竟嗓子很疼,咳嗽的时候感觉到特别地没有力气。

原本想着坐下午的飞机回贵州,早上早点起来还来得及看上几眼西湖,也算是没白来杭州。看来我和杭州的缘分,的确是差了那么一丢丢。

吃饭的逻辑

开会的时候,我们在酒店的自助餐厅用餐。早餐时候,要了生滚的皮蛋瘦肉粥和炒牛河,不过感觉这味道和广州的差得有点远,想到毕竟在这是在,肯定要是调整到更适合当地人的口味才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饮食当有一方特色,在当地还是应该吃点当地的菜才合适。

抱着这种想法,我联系了在杭州工作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约好了晚上一起吃饭。订的时间是晚7点,论坛在5点多就结束了,6点钟从酒店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吃饭的地方,装修别致,有江南的风情。只是前台告诉我,我们约了7点用餐,早来了也无法安排位置,给了我一张排队的小票。不一会开始叫号,始终就是不叫我,我继续上前了解,人家回应7点前一定能安排给我,只不过究竟是6点55安排还是6点40呢,他们不确定,毕竟坐在边上等着叫号的人太多了。

关于订座和排号,这种逻辑我还是第一次见。和我同行的另外一名同事,跑去了西湖边上一个挺出名的老店吃饭。回来的时候告诉我,店家手写的点菜单,把所有客人的菜都弄乱了,一晚上不但没吃上点的菜,反而感受了一把所有客人都去和老板理论的盛况。

看来,我们的遭遇,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给钱

天公作美,太阳出来后,气温升高了不少,我和同事便决定去机场前还是看两眼西湖吧。拖着行李箱,我们便出发了。我们在断桥附近下了车,往白堤走去,只是游人众多,真的是摩肩擦踵,看到乌央乌央的人群,兴致便少了许多。不过,看到真实的桃红柳绿,还真是感觉到了美。毕竟,虽然说西湖是浓妆淡抹总相宜,可杭州在中国文化里浓墨重彩的,有太多太多的文化图腾。

沿着白堤径直往前走,便看到了中华老字号的饭店–“楼外楼”。一琢磨,不如在这里吃个午饭吧。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西湖醋鱼,什么是熏鱼,什么是宋嫂鱼羹,什么是东坡肉。味道确实特别,虽然并没有惊艳的感觉,至少觉得还蛮不错的。

看到了桌上的二维码,我便寻思着,这是扫码付款的入口。这可好,看到我准备付款,朋友着急了,拿着菜单就跑了。原来桌上的二维码不是别的,正是楼外楼的介绍,服务员说这里不支持扫码付款。我这是惊呆了,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城市,老牌档口竟然不支持扫码付款,这真的颠覆了我的想象。

##数据让人多跑路

西湖离机场并不算近,吃过饭后,我们便匆匆地赶往机场。看到等待安检的乘客排起了长队,忽然发现“易安检”的通道几乎没人。我们便奔向了“易安检”,发现虽然“易安检”的通道没什么人,可是入口确围了不少人。因为“易安检”要先使用支付宝扫码,然后在提交预约,预约成功后再点击使用,使用的时候还有弹窗答题,答题通过了才能进通道。

前面有人不耐烦的说,“广州的‘易安检’”扫身份证就能过,站在那里的工作人员不耐烦地回应到,“那是广州,杭州不是这样的”;一会儿,看到有人在问,“为什么我预约不通过的?”,工作人员继续不耐烦地回应,“那是你飞机坐得太少,去排人工审核那边吧”。

后来陆续还有人提问,结果都是一致地,去人工审核通道排队。我很纳闷,信息化的作用不是让信息多跑路,办事的人少跑路吗?为什么在杭州的机场还会出现,不用信息化的少跑路,用信息化的还得多跑路呢?

整个机场,从打行程单,到“易安检”,再到安检,所有人的服务态度都很差,出发点都是你必须听从“我”的安排,至于乘客方面的考虑,几乎是最小限度的,不管你舒服不舒服,合适不合适。

我原本只是想,北上广深杭这些经济体量都很大的城市,服务的水平不应该高一些才对嘛?不至于非常热情体贴,也不至于对乘客冷漠至此吧。看来,长期在广州生活,也真的把广州的很多做法当做了理所当然,本该如此了。

结语

杭州之行,让我再次思考,经济发达和城市服务的关联性到底有多强?在广州,虽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变的是讲求服务,政府会说“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做好服务工作”;各种企业也会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服务好客人。

虽然,我没法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但是我能知道的是,真是不能太一厢情愿了,也别用固有的逻辑去看待周遭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