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今天是到毕节的第1262天,看看笔记0x21的时候,发现也是跟杭州有关的。我长这么大都没去过杭州,最近的两个月我竟然去了两次杭州,这种感觉真的非常特别。上一次去感觉杭州不是一个神话中的地方,这话还是有点问题,断桥之上还是有小青和小白的;这一次去杭州让我感觉,甚是想念广东菜,广东的西点和广东的咖啡,此话一出,吃货的本色暴露无疑。
上一次去杭州,算是圆梦之旅,弥补自己十几年前的一个心里的缺憾,爱之深恨之切。这话还是有问题,应该说梦之深,恨之切,一辈子都没去过的地方,怎么能说爱呢,只能说梦。梦中的西湖,梦中的西溪,梦中的阿里,还有梦中的杭帮菜。
笔记0x22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一些特别的、不能说的原因,所以没有能按计划回去。老人小孩都失望了,我的猫也失望了。既然事情不能改变,那还是微笑地面对吧,好歹我还是一个爱笑的人。可是我觉得我还是要吐槽,我还是讲几个故事好了,倘若你要笑,请不要告诉我。
霎时间没水噶?
如果重温周星驰经典的电影《功夫》,一定会记得那个经典的场面,就是酱爆在一楼洗头,包租婆突然把水关了,满头肥皂泡的酱爆问,“包租婆,点解霎时间没水噶”,“……从听日开始,我一三五制水,二四六间歇性供水,吹呀?”
我重来没有想过,终有一天,我和酱爆的遭遇一模一样,至少他还找包租婆,我还真找不到人来出气。按道理,我吃过一次亏了,当然就不会再吃亏啦。按道理,柏拉图去叙拉古上当受骗,就不会再去了,事实上柏拉图还去过两次,差点丢了小命。所以,我吃了一次亏后,陆续还吃过好几次,也是正常的。
因为毕节旱情严重,为保证居民和企业的生活,实施了单双日供水的政策,共渡时艰。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好晚上10点停水,第二天晚10点来水的。可为什么停水很准时,然而来水却姗姗来迟?等啊等啊,等到凌晨1点钟,我看了看水压,嗯很大,可以洗澡,于是抹上了洗发水,接着就是停水了!
有了这个经验,我晚上不洗头,等到中午洗总可以了吧。于是吃过午饭后,我开始洗头,为自己的错峰策略沾沾自喜,打完洗发水,类似的一幕又出现了,停水了!
想想其实10点停水,我8点半洗澡,应该是没问题的。打完洗发水,顶喷不出水了,水压低,我换花洒,还是不出水,换水龙头,勉强留下了一丝丝的凉水,是没停水,可跟停水有什么差别呢?
我忽然发现,原来不停电,不停水其实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随着旱情的加剧,现在我已经搞不清什么时候有水,什么时候没水,上厕所之前,看看水龙头;做饭前,看看水龙头;洗碗前,看看水龙头。洗澡前,先烧上一大壶的热水,接上一大桶的冷水,以备不时之需。
有架势,没实际
轮到杭州了。作为一个外地人,几天光景的匆匆过客,不能对这个真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有太多的偏见的,这跟停水一样,这不是赶巧遇上了吗。我是星巴克的重度用户,但我并不会只去星巴克。然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坐在吧台上,听着轻爵士,喝上一杯味道熟悉的饮品,瞬间会感觉到很温暖,很幸福。
我在广州的时候,时不时穿街串巷都会遇到咖啡店,很多时候会给我意料之外的惊喜。我想,杭州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这么几天下来,我受到的不是惊喜,是惊吓。比如,来到“洋家乐”的发源地,莫干山俞村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咖啡店,装修别致,很罗曼蒂克,于是走上前去,“你们有什么豆子?”“你喝什么,这里有单子。”我重复了一遍问题,人家也重复了一次答案。
于是我问,“你们有单品豆子吗?”
“什么?单品?单子上有的都能做。”
“不,不,我看上面都是拿铁什么的,有没有手冲咖啡?”
“什么是手冲咖啡?”
接下来,好几家店都重复了上面的对话。看来还是要找大店,远处有一家Costa,于是我点了一杯拿铁,咖啡味道非常的淡不说,奶泡的味道和咖啡是分离的!后续的行程,我遇到的很多咖啡店,装潢摆设都不错,磨豆机也不错,小姐姐们都很好看,可是咖啡都不好喝,要不是就是咖啡味太淡,要么就是糖浆的糖味太重完全掩盖了咖啡和奶的味道。
在准备回贵州的前一个晚上,我打算去找个地方买面包,毕竟早上的飞机太早了,根本不可能找到地方吃早餐的。还别说,还给我找到一个感觉不错的面包店。主要是它飘出来的香味,让我感觉这家店应该不错,第二天吃面包的时候,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买面包的人很多,结账要排队,于是我怀着美好的心情,再看看其他点心吧。好几款款迷你的芝士蛋糕,看起来像是好吃的样子,再一瞅,还特价,必须买它,对,就“伯爵绿茶和樱桃黑森林”,算了,“再来一杯埃塞俄比亚吧”,毕竟这是我为数不多的,能在杭州看到单品豆子的地方。
毕竟是大客户呀,店员专门拿了一个备用的收款机给我扫码,受了一丢丢优待的我,开心地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望着远处的咖啡师。白色的长嘴壶加热凉水,看起来像是小鹰同款的磨豆机,旁边还有V60的滤杯和电子秤,我饶有兴致的走了过去,问:“是这个豆子吗?”
“是的。”
于是我拉开密封条,很用力地吸了两口气,忽然感觉有什么不对,于是再用力吸了两口气,还是不对。“这个豆子是你们的供应商供的吗?”
“噢,不是,是我们董事长的儿子烘焙的。”
“好像烘焙得太轻了,没什么香味,还有点青草味。”
“这款豆子就是浅烘焙的。”
“我知道,但是…”没等讲完,他把磨好的粉端到我跟前,让我感受一下。
“哎呀,还是感觉没烘够时间。”
他默默地把滤纸湿润了,有板有眼地把咖啡粉倒下,对了,磨粉的时候,还专门扔了几颗豆子下去,怕风味搞混了。
热水慢慢地从长嘴壶里流出来,我心里纳闷,“咦,怎么没停下来焖一下?”
水慢慢地没过了咖啡粉,怎么下面的玻璃壶没有咖啡出来呢?
“我们用的是聪明杯,这样比较好把控质量。”
望着磨得很细的粉末,我竟然无言以对。
“咦,怎么水冲下去咖啡粉不冒泡,是不是咖啡豆放久了?”
“这个豆子,我们才开了一个星期。”
“聪明杯是好,但是,你们…”
时间快到了,只见他拿出一个新的玻璃杯,用热水温了温,摁下聪明杯的按钮,咖啡便流到了下面的壶里,接着倒进了已经温过的杯子里。
“加多一杯温水吧。”
我把温水和咖啡端到桌子上,喝了一口温水,差点没把我烫到。再喝一口埃塞,简直淡得如洗咖啡的水了,没有太多的风味。接着我开始吃芝士蛋糕,饼底是软塌塌的,牢牢地粘在纸上,伯爵绿茶蛋糕吃不出茶味,全是糖味,齁嗓子。我不由得喝了一口咖啡,这回可啥味都没有,再喝了一小口温水。整块黑森林,放入口里,也是糖味,说好的黑樱桃呢?说好的酸味呢?都没有。
这种体验,真是让人失望,所有的设备仿佛都是齐全的,所有的操作似乎都是标准的,连细节都有了,可是豆子不行呀,味道出不来。仔细想想,本来喝单品的人就少,人家也就是个噱头,好不好人家是不挑的,反而是我一个乡下人,一会儿说人家烘得轻,一会儿说人家糖味重,一会儿说人家不够酸,你自己做好啦。
人家外地蟹泡过阳澄湖,就可以是阳澄湖的大闸蟹。我这怎么就不是黑森林了,怎么就不是埃塞,我这可是大店!
应了那句粤语老话,“得个架势,没点实际”。
有时候,想想,果然我们老广就是太实际了。
搞下艺术
年初,看和菜头的公众号,看他推荐了几款AIGC的画画软件,我便开始尝试,发现还是MidJourney最好用,而且出来的画艺术感要比其他的平台要高好几个档次。
关于大框架是好还是不好,我看专家们议论纷纷。只是我们这边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人家搞出了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等。我不是搞机器学习的,大模型和小模型对我来说都一样,但是我输入文字,能画艺术作品的,对我就不一样了。
仍记得2015年,我就在年度计划中列下要创作分形艺术的项目,可是一直都没有干成,毕竟要找软件,找教程,找回理论来看看,所以一直都没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方法。MidJourney的出现,弥补了这些问题,只要改动prompt的指令就好了,公众号的插图,全部都可以自己搞定了。
这软件的出现,对我这种向往艺术,却又不懂艺术的人,多大的机会呀。在MIT Technology Review中也连续多期谈到了这个话题,表示现在数字艺术家也开始分化,有的艺术家坚决抵制AIGC,认为这是对艺术的亵渎;有的艺术家主动投入AIGC,尽量地创作更多的画作并用NFT来确认数字版权的归属。
对我而已,多了个活,我像玩游戏刷视频一下,不断地变换prompt主题词,来做自己的数字艺术品。说不定,有一天,我都可以开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画展了。
结语
碎碎念了一晚上,只不过纪念一下没水的生活,吐槽一下杭州的咖啡,显摆一下数字艺术品。
这就是来毕节1262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