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笔记0x25

今晚是2023年的中秋前夜,又运行了一段简单的代码,看到输出的是:

到毕节已1378天,约108天后返回广州。

我不免长叹气一口,因为今天儿子把作文发过来让我改,文中提到了4年前我离家的场景,心里感觉很复杂,说不出是开心,还是惆怅。最后还是咳嗽了几声,因为前两周,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我忽然感觉到了气短,伴随着强烈的咳嗽。

我心里一凉,不好,这像是多年前因为准备全会证件加班时候的感觉,后来被诊断为哮喘,用了一年的药。4年前,在毕节做CT的时候,广州胸科医院的专家说我仿佛得过胸膜炎,要备一些救命的药,没想到这还真用上了。

笔记0x25

这个中秋的前夜,过得很简单,我煎了一块牛扒,算是犒劳自己了。原本想到熟悉的店家买份广式烧鸭,但是走到店门口前才发现人家提前关门了,算是悻悻而归。队友们相继返回广州休假了,因为孩子们一直说要去重庆看看,所以也只能选择这个据闻游客爆棚的国庆黄金周出游了。明天一早各自出发,然后在目的地汇合。

不再蛮干

我是个爱琢磨事的人,不晓得是因为这个习惯所以读了理工科,还是因为读了理工科养成了这个习惯。

回想出发前,忐忑不安,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年到底如何?当踏上毕节的土地的时候,忽然有一种使命光荣,全力以赴的想法。住了几天,叩问灵魂的三个问题随即涌上心头:

  • 我能做什么?
  • 我们能做什么?
  • 怎么做?

接下来便是崩溃的半年,从未到过基层工作的我,遇到什么事仿佛都是懵的,而且从办公厅出来的人仿佛就只是适合做办公室的事。

我好像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人设,虽然我一直专注于技术,也做过总值班室应急值守的工作。事情并没这么简单,报账、管车、管采购、管宿舍,管一切大小杂事。正如朋友和我讲起当年的故事,看到一脸懵逼的我,他就忍不住偷笑。当我咨询他事情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他确实是憋着笑来跟我说的,说完就赶我下去,不然就憋伤了。

过了一年,很多事情经历过一遍后,便不再紧张和不知所措。办公厅锻炼出的长话短说,主动领会领导意图以及抓好工作细节的习惯,其实是受用终生的,管理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

这么几年下来,我终于明白到,能梳理出工作的脉络、整理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比胸前一个勇字,风风火火立马就出去干事的要有效率得多。毕竟,事情干得多或许只有苦劳,只有巧干事,才可能有功劳。

如果让我现在再回答这三个问题的话,那就是只要有需要,我就能找到干活的办法,不在乎手上拿到的是什么活;我们在一起干活,事情才有可能得干成,一个人单打独斗是难以成事的;做事情的方向对路了,才有成功的可能,不然做得越多,离成功就越远。

似乎,我已经从一个埋头只做技术的人,变成一个懂些许管理的人了。

仍是少年

一去千日,归来仍是少年,只是白了头。或许是受一次委屈,就掉一根头发,以至于发际线上移得非常严重。人其实不再年轻,只是心中的那团火焰,从来不曾黯淡。我虽然不再是一个只懂得做技术的人,但是我仍然希望利用好技术,实至名归地做到技术赋能。

毕竟,在软件开发上,我们做不来第一梯队,甚至人家都不开放功能给我们用。这算是一件,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事情。政务软件的效能,往往不如商业软件,而商业软件通常又不如互联网软件。

“做对了吗?做好了吗?有多好?”坚持把这个问题问下去,诚实地回答,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的。千万要冷静,千万要清醒,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归家心切

离家四年,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回去处理了。很多家长里短的杂事,根本是不可能找得到人帮忙的。时间久了,也便能分辨得出哪些话是面上的,哪些话是实在的。很多所谓”得闲饮茶“的话,其实都是“得把嘴讲”。

收入是真的少了,而支出多了,开源做不到,节流也办不了。这真是一个宁人头疼的事情,这是一个塔勒布说的脆弱系统,缺乏鲁棒性。30年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调子好像又重新被提起来了,只不过当年是激励大家努力学的话语,而如今是大家“鸡娃”后的写照。

除了一些特别的特长,大家无非“鸡”的都是“数语英”,孩子的奥数题,恐怕我做起来都费劲。孩子背的单词,有些我也不认识。暂时还有点信心的是语文,只怕当继续补课之后,连语文也碾压我了。只不过,这些补课花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虽然舍不得,却又没办法。

李佳琪的那句“十年了,工资不见长,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问题”,确实很扎心,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我是需要自己反思一下了。

结语

买了一盒莲香楼的月饼,等着明晚在重庆,喝着“岩雾尖”,吃着“双黄白莲蓉”,与远在广州的家人一起赏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