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本书是蒋勋先生的作品,全名是《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恰好最近学习了《熊逸佛学五十讲》,对佛学有了一些系统的理解,读书的感受便与以前会不一样。
我想,最大的差别在于,以前是好奇金刚经讲什么以及佛学是什么,如今在感受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心境,慢慢学会如何破相和放下执念。
终究妄想–《舍得,舍不得》
正如以前不太了解佛学一样,我也并不犹太人和穆斯林不可调和的矛盾是什么。以巴冲突的硝烟,让我震惊,重新翻阅了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故事,我不理解,为什么所谓的文明世界,瞬间可以变成屠戮妇孺,烧杀淫掠的地狱。
显然,我的描述也体现了我的态度,用一个更中性的说法,那便是对平民的无差别杀害。军人是要上战场的,在战争中伤亡,是文明世界可以理解的事情,两次世界大战建立下来的文明基石,其中一项就是要尽量减少流血冲突,减少武力对平民的伤害,要给战争失利一方的军人给予足够的尊重,就是为了减少平民的伤亡和大规模杀害战俘。
生而为人,得以善始,获之善终,竟是如此难得。不禁想起了《昨日世界》的作者茨威格,为什么在二战时候,选择相对体面的离世方法。所谓的文明的、美好的、黄金般的世界,可以一下子变成人间炼狱,文明可以在顷刻间荡然无存,人可以一下子变成连动物都不如的存在。拿平民做肉盾,杀害女人并游尸街头,这仿佛不应该在文明时代出现的事情,很惊诧地上了新闻。
结语
悉达多王子菩提树下的顿悟,并不是为了让众生向善,而是放下执念,切断业力,走向解脱。用暴力来诉诸解脱,经书上不是没有,而是很少,然而禅宗慧能被追杀的故事,依然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但执念终究是执念,天道酬勤也未必是对的。
蒋先生说,我们眷念青春,放不了手,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终究也要和自己再见,舍不得终究只是妄想。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舍不得,最终都要学会舍得。
其实,我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了,或许觉得自己能看懂,也是一种执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