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每年都会买一本何帆的《变量》,虽然家里几乎已经放不下纸质书了。从《变量1》到如今的《变量6》,见证了中美博弈升级后的国内的经济变化,每年一本也算是一种时代的见证,倘若有天我们老去,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何帆教授讲述的故事或许就是以后的重要史料了。
变or不变–《变量6》
毕竟作为清北的经济学教授,何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学术观点,用一种经济观察的视角来呈现自己的学术观点,我非常认可,这个世界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曾接受过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偶尔看看《经济学原理》,这并不能代表进入了学术范畴,会写代码的人有可能是码农而不是工程师啊。我并非说进入学术范畴有多么的重要和高大上,只是让我们讨论和聊天在一种具有基础的共识和基线之上,不要再为所谓的“学科基本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走错路了?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算是《陈大夫的十年》,因为在陈大夫的故事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陈大夫是江苏人,广中医本硕毕业,听从父母的回老家做了产科医生,10年过去了,曾经最火的产科,现在收入断崖式下降,学的是中医,做的是西医,面对当下形式不得不转型,然而中医方面似乎也拿不出手,陈大夫一直想,“我是不是走错路了?”
何帆记录完,说大家都努力了,自问也没有辜负时代给我们的好运气,只不过这好运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多,它来了又去了,等我们回过神来,似乎已经杳无踪迹,留给我们的只有心慌。时代带来的安全感消失了,而我们走了这么远,却也回不了头了,我们或许都曾经想过,“当初要是有别的选择,换一条路就好了”。
反正回不去从前,继续走吧
然而,曾经的好日子告诉我们,当初的选择其实没有错,因为那是在当时,我们能做出的最优选择。学过微积分的人,都知道局部最优解,未必是全局最优解,只是这么做起来思考起来最容易,最省力,所以这也是计算机算法中贪心算法的理论来源,可要找到相对好的最优解,10年前的计算机根本做不到,虽然那个时代也有人工智能算法。当下人工智能这么火,就是通过可怕的算力,找到了相对的优选解,因此以人的能力找不到最优解,这就是现实,接受它吧。
作为人工智能,动不动,我们可以重置、重启、重算,可人生不能啊。我们回不到10年前,前面还有不短的路,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走完一段并不想走的路。置身事内,是痛苦,思考,是痛苦的,不思考,或许就不会痛苦了。然而,我们怎么能自己骗自己说,我真的不在乎,我能真的不思考?回顾这半年时光,我差一点就没挺过来,差一点就不能继续读书笔记了,我只能说,家人的关心很重要,挚友的关心很重要,这些都不能是虚无缥缈的,必须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关于厄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摆渡方式,好好地和卡戎对话,别让他带你驶向彼岸。
结语
关于应对的方法,何帆也给了建议,一是要关注当下,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二是适当地畅享未来,做一些不那么实际的梦;三是观察周围,看看别人的生活和努力,慢慢忘却自己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