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or2024

这是一篇迟了大道的随笔,毕竟这十来年都是以这个标题来开启年度的读书笔记的,不过迟到总比不到好,这不也是来了嘛。

For 2024

在海拔超过1500米的地方,几近独自撑过4年,回来之后多少有种重生的感觉。按照公式计算,那里的氧气只有广州的84%,长期以往,身体是一定有反应的,只不过从别人的眼中觉得,这只不过是年纪增长身体变差了而已,没有切肤的经历,又如何能理解切肤之痛到底有多难受。

身体感觉很差,出现了许多亚健康的症状,精神也很差,情绪也很低落,所以这便是拖了半年迟迟不动笔的原因,或许也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吧。事实上,有很多事情也真的没有什么印象了,或许这是也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吧。

粤语的执念

母语是粤语且从小学开始讲普通话的广东人,其实是不会对粤语有什么执念的,因为我会讲啊。

粤语歌也曾经一度红得发紫,好多人都以会唱一句粤语歌为荣。然而,现在出现在K房的《大风吹》、《广东爱情故事》等等这种夹杂着普通话和粤语的流行歌,让我对粤语产生了执念,因为填词人没有粤语底子,写出来的粤语歌词真的就非常别扭了,如歌词“就让这大风吹、大风吹、一直吹”,回想起张国荣的“风继续吹,不忍别离”,这完全天壤之别,地道的粤语和蹩脚的粤语,差得又岂是口音标不标准呢?

我第一次听赵鹏的新歌《一生所爱》时,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什么灌制唱片的时候会选择这种不咸不淡的粤语呢?即便唱不出卢冠廷的感觉,唱成王闻那种感觉也成。朋友说,你天真了,毕竟不咸不淡的《一生所爱》符合很多不懂粤语的乐迷们的口味,毕竟他们唱这歌很多时候就是这个味道的。听后,我却无言以对。

咖啡的降级

不在广州的时候,我经常都会选择买一杯星巴克,找回一种还在大城市的感觉。回来广州半年了,我在星巴克的消费屈指可数,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已经回到了广州,不需要假装了。我不是戒掉了咖啡,而是选择了瑞幸,毕竟它便宜啊。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表达,就是“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我挺不喜欢的,因为买不起就买不起吧,为何要装呢?不是都不喜欢“绿茶”吗,这么“绿茶”的表达为什么会红成这样呢?或许,我已经是完完全全的中年人了,不再知道年轻人的真实想法了。以前,我走在高校的路上,偶尔还会有人把我误认成研究生,现如今,两鬓的白发出卖了它的主人,我再也装不成研究生了。

降级的又何止是咖啡?能节省的开支,都立即节省了,以前是百般不情愿,觉得自己就这一点爱好了都不能满足吗?现在是,非必须的开支都主动砍掉,哪有爱好不爱好,省钱就是最大的爱好。

对我而言,生活中很多的快乐都是笔记本给的,因为它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无论是写程序,编代码,运行大模型,这小小的笔记本都运行得非常流畅,不会轻易出现哪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小镇做题家的软肋

几年前,我还很抗拒“小镇做题家”这种表达,现如今,这也变成我常说的词语了。其实,做题出来为了什么呢,或许是大部分“小镇做题家”都不曾思考过的问题,或许感觉大学或大城市有一条完美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跳过了这个“龙门”,以后的一切都会顺其自然,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想想以前的自己,真的是多么地天真无邪。

前些年,我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做这个工作,我可以做什么?”,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底气的。现如今,我再次思考这个问题,发现没有好的答案,只能让自己不要思考这个问题。一种悲凉的情绪油然而生,难道这就是中年危机吗?

我想,这就是的。只不过我神经比较大条,通常的人在35岁就思考的问题,自己拖到了40岁。

结语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这是一位老朋友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现在想想,还是蛮有道理的。

附录:

氧气浓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1500米处的氧气浓度与海平面的氧气浓度比较大约是这样计算的:

  1. 气压变化:随着海拔升高,气压会降低。大气压可以用国际标准大气压(ISA)模型来估算。这个模型表明,每升高约5500米,气压会减半。因此,气压随海拔的变化可以用一个经验公式来近似计算:

    [
    P(h) = P_0 \times \left(1 - \frac{h}{44330}\right)^{5.255}
    ]

    其中,( P(h) ) 是海拔 ( h ) 米处的气压,( P_0 ) 是海平面的气压(约101325帕)。

  2. 计算海拔1500米处的气压

    [
    P(1500) = 101325 \times \left(1 - \frac{1500}{44330}\right)^{5.255}
    ]

    计算这个表达式:

    [
    P(1500) \approx 101325 \times (0.9662)^{5.255} \approx 84,477 \text{ Pa}
    ]

    这大约是海平面气压的 83.4%。

  3. 氧气浓度变化:假设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21%)随气压的变化保持不变,因此,海拔1500米处的氧气分压与气压成比例。因为气压下降了约16.6%,氧气浓度也相应地减少。

综上,海拔1500米处的氧气浓度约为海平面的83.4%左右。

结论

海拔1500米处的氧气浓度约为海平面氧气浓度的83.4%。

看完的书:

  1. 《钱从哪里来5》
  2. 《变量6》
  3. 《Software Engineering at Google》
  4. 《阿里巴巴 DevOps 实践手册》
  5. 《疯狂的尿酸:不止是痛风》 4.16
  6. 《医本正经》4.17
  7. 《说医不二》4.19
  8. 《控糖革命》 4.26
  9. 《医学就会》4.29
  10. 《谷物大脑》4.29
  11. 《这就是ChatGPT》4.30
  12. 《菌群大脑》5.4
  13. 《拐点》5.17
  14. 《智能运维》5.27
  15. 《中医的常识》5.28
  16. 《AI公文写作一本通》5.29
  17. 《人人都该懂的能源新趋势》 6.3
  18. 《芯片战争》 6.7
  19. 《李育辉组织行为学》 7.3
  20.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7.18
  21. 《牛顿传》7.23
  22. 《提示工程:方法技巧和行业应用》7.23
  23.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7.31
  24. 《AI世代和我们的未来》8.23
  25. 《时间旅行简史》8.28
  26. 《技术封建主义》9.2
  27. 《Technofeudalism: What Killed Capitalism》9.5
  28. 《万物本源》9.6
  29. 《草民》9.11
  30. 《量子霸权》9.18
  31. 《智人之上》10.14
  32. 《深度学习革命》11.3
  33.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宁人神往的静坐开悟》11.15
  34. 《西游记》12.15
  35. 《浪潮将至》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