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ASML是一家传奇的公司,垄断了最先进的光刻机的市场,我原以为这是一家一直都很挣钱的公司,不然怎么会撑到其他同行都关张了呢?原来故事并不是这样的,不过我对飞利浦这家公司有了更多的敬意。
ASML的神迹–《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
我一直都对飞利浦有好感,主要是因为我的一位曾经在飞利浦工作过的师兄。听完他给我讲述的当年在飞利浦广州研发中心的传奇故事后,我对这家荷兰的公司忽然有了几分的敬意。一个是说当年他为了完全不用日本的半导体元件,而要完成成本和质量都一致的电路板的时候(用的是韩国的半导体元件),我觉得这人讲究。同时也觉得,飞利浦能够这样来出活,也是家了不起的公司。
不过师兄说,他们研发的很多产品,并没有推出市场,而是入了公司的产品库,或许是等到时间合适的时候,再拿出来推出市场。最神奇的莫过于他讲述的关于飞利浦的日本女博士女科学家千山千穗子的故事,说是后来去了英伟达。英伟达女博士,女工程师居多的故事,也是从他的口里得知的。后来说你看,信息产业好多的公司原来都有飞利浦的基因,十多年前的故事,我能记住的已经不多了,然而ASML也是飞利浦分出来的这确实是我意料不到的。
多年亏钱竟然最后成为了市场霸主
书中讲述的是ASML最最艰难的那些时刻的故事,毕竟它的威水史大家都很清楚,世界上只有他一家公司能生产出可以制造2纳米芯片的设备,就是极紫外光光刻机,而5纳米制程的生产线也只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有,如果不是受制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大陆境内也会有同款光刻机的。然而从当下来看,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大陆还没有办法完成这项工艺。
按照书中的讲述,ASML是因为太烧钱,而又没法自负盈亏才被踢出飞利浦的,合资公司ASM的5000多万投资最后也打了水漂,毕竟ASML真正崛起和挣钱的时候,ASM几乎已经没有太多的收益了。前前后后几十年ASML可算是一个吞金兽,广东话说的二世祖。不能说没有技术,不能说没有能干的科学家,不能说没有情怀和能力于一身的CEO,这些传奇的人物似乎都没有等到乌云散去的一天,不过ASML的老员工们都记着他们。或许这就是命吧。
长期挣不了钱,还能坚持将近二十年,这不是一般的技术型企业能够做得到的。ASML的首任CEO虽然履职的时间不算长,然而作为一名管理上的好手兼理论物理学家,他确实为ASML在亏钱的状态下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做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日本的佳能还是尼康,还是美国的GCA,他们有的错判了到底光刻技术用什么光,有的错判了芯片到底是专用的还是通用的,更有的错判了光学器材是不是有问题。要不是ASML有办法坚持自己是对的,并证明蔡司的镜头有问题,ASML估计现在都死火了,蔡司也死火了。虽然数学家和光学物理学家是蔡司的最顶层人员,但是有的事情毕竟是属于工程领域的,理论没错但是实现方法有一点的纰漏都会影响高能短波的紫外光。这个进程和当年蒸汽机产业与冶铁技术的同步成长如出一辙,科技史上也无新事。
台积电和ASML,两个同时代的小公司,两位都拥有理论物理背景的掌舵者
如果当年没有台积电这个飞利浦的子公司的订单,没有那一场火灾让保险公司买单重购光刻机,ASML或许也难以活得下来,无独有偶,张忠谋也是理论物理出身,芯片产业或许真的是一批理论物理学家在搞研究的时候顺便推动了产业的进步。
因为当产业低迷,大部分通过管理岗位或者财务岗位做到CEO的人都会选择节流,通过财务的方式提高收益,并削减研发的费用。从这些大公司的历程恰恰反映出这就是一个局部最优化但全局最弱化的一个选择,如果CEO的技术没有足够的底气,是不敢向研发迈进的,所以有的事情短期看起来是对的,长期看起来就是非常致命的。这个事情苹果经历过,微软经历过,台积电经历过,ASML也经历过。
科学素养对一个技术型的企业极为重要,他的能力不在于某些细节,而在于对这个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洞见,从而在总多的可能性中选择一个有把握的,成功率大的。然而,并不是有过这种技术背景的人,就能有这种能力,这也是一种天赋,就如同灵感之于艺术家一样。
曾几何时,大家都不看好的神经网络成为现在AI的主流,大家都不看好的Transformer结构成就了Chatgpt,有时候我们需要那么多的“大家看好”吗?我的意思并不是让大家放弃主流科学,而是我们必须要有科学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自己有把握的科学认识要敢于坚持。正如当年当年达尔文在笔记中也是以“我以为”为开端,提出了物种进化的假说;爱因斯坦自己在论文的开篇写道,“在我看来”,极度谦逊的描述伟大的思想;法拉第在其介绍电磁场这个具有伟大意义的概念的时候,提及自己“犹豫不决”。
结语
科学是科学精神的产物,倘若没有科学精神这棵树,没有实证主义的这朵花,没有工程技术的滋养,是无法结出科学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