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段时间,谷歌前总裁施密特在施坦福大学的一个对话活动,因为主办方的一个疏忽,导致对话直播到了互联网,虽然主办方采取了紧急措施,但是施密特的言论也原原本本地流传了出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政治正确使得西方的技术专家在向公众演讲的时候没有办法很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譬如施密特说谷歌落后是因为过于重视生活质量,以至于无法与初创企业尤其是OpenAI那种加班加点的竞争。
后来我看完了流出来的视频,以及对录音的整理,感受非常地大。作为一名入行20年的计算机人来说,这篇材料对我的冲击极大,一个是关于AI的展望和作为战争机器的延续,另一个是关于行业内部的两级分化日趋加重的不可逆。材料中的主持人提到施密特和基辛格在去年出版的书《AI世代和我们的未来》,讲到AI到底是作为一个辅助人类的角色,还是统治人类的角色出现,需要我们深思。
炼妖壶–《AI世代和我们的未来》
或许很快,关于如何决策这个问题,人类就会站在一个三叉路口,是听人类的,听AI的,还是人类结合AI的?这看起来是一个无聊的问题,然而如果把场景换成是俄乌战场,那些执行任务的杀人无人机,是人类控制的,还是机器控制的,还是机器追踪后人类扣下扳机?
我思故我在
如果在一年前,甚至两年前,只有计算机领域的关于安全伦理的专家会思考,人究竟如何跟机器共存,然而大部分时候,读者更多地认为这些专家在骗稿费,营造一种被威胁的论调。在我的眼里,有两个里程碑似的事件,一个是ChatGPT的上线,另外一个是Llama模型的开源。前者向世界宣告,AGI人工智能商用了,而且很便宜;后者推动AGI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只要一个不太贵的计算机,就可以体验AGI带来的好处。如果用熟悉的工业革命的物件来比喻的话,前者就如同英国的斯蒂文森发明了蒸汽机车和铁路,后者就如同美国的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建立了美国的铁路帝国。和这两位不同的是,OpenAI和Meta看起来并没有挣到巨款,但是AGI的威力与铁路旗鼓相当。
古腾堡时刻
基辛格和施密特也同样认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跨时代的意义不亚于改写人类文明走向的古腾堡时刻。因为大规模纸张印刷的出现,知识才有可能不掌握在神职人员手里,不掌握在威权的手里,于是启动了新教改革,触发了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理性的最高体现,然而,从IBM计算机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谷歌DeepMind的阿尔法狗打败世界围棋大师李世石开始,到现在DeepFold开始帮助科学家找到超级抗生素海利霉素,科研领域要是没有了AGI的参与,进程将会被拖慢很多。某个程度上,AI可以发现并掌握人类并不可知的理性知识,难道在这个层面上,人类不需要重新思考人类的理性和尊严该是什么吗?
当下的AGI,是不具备反思能力的,因为它没有动机、道德和情绪,它有的是人类都无法驾驭的超级理性。或许这就是Ilya坚持要用人类的价值观来做AI价值观的对齐,从而限制AGI的能力。如果某一时刻,AGI涌现出了自我意识,那么多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意味着AI也是一个独立的智慧物种了。
我是谁,谁是我?
关于AI能做什么?AI会不受控吗?AI会灭绝人类吗?这些话题,早已经在各大科幻电影中有了不同的思考。
《星际迷航》中星舰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一个超级为人类着想的AI,解答所有的问题,告诉舰队如何应该危机,如何分配能量和保护舰体,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所有的控制事项包括航线,属于人类和AI共同决策。
《终结者》中的AI就是有了自我意识要毁灭人类的存在,在机器和智能的加持下,人类不堪一击,AI不但判断得准,还能不断研发制造新的武器。
《星球大战》中的AI就是一个被限制了的存在,遵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为人服务,没有自我意识。
《黑客帝国》的AI已然成为了一个新物种,人类变成了一种生物能源的存在,AI已经牢牢掌握了世界的控制权,人不得不听命于AI。
智者千虑
这些电影描绘的场景,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自己的选择到底如何?作者施密特和基辛格,同样也有这样的担忧。
- AI通过独有的学习能力,能深入认识到一些人类不能轻易认知或几乎认知不到的领域,将来人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应该如何定位。
- AI通过特有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可以轻易驾驭对当下许多问题的认知,能快速地人的喜好和倾向,可以制造信息茧房,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播不真实的信息。
- AI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有效地瞄准并锁定军事目标,对战场上的人类进行有效地打击,一方面开枪的指令是否需要人来决定,另一方面如果AI叛变或者被他方控制,情况变得可怕。
- AI可以有效地发动网络攻击,不但具有隐匿性,而且攻击的范围和规模都难以迅速地被确定,威力和破坏性远大于黑客们启动的攻击。
- AI通过现有的语料信息学习,然而现实中存在大量的偏见、仇恨以及暴力的内容,有可能会怂恿人使用暴力,也有可能在做决策的时候,走向极端。
- AI会遇到”电车问题“,会迅速审核人的征信,给出面试的评价,这个时候,AI的立场和价值观就非常重要了。
人工智慧在执行这些任务的时候,产生出接近或甚至超越人类智慧的结果,挑战了定义人类的属性。不仅如此,人工智慧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功能)学习、演化、进步。持续学习让人工智能可以获得复杂的结果,过去这只有人类和人类的组织才有。
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人类的角色、人类的愿景、人类的成就等定义都会改变。
我们会歌颂哪些人类特质?这个年代的信念是什么?人类过去靠信念和理性这两种传统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人工智能成为第三种。
这项改变会验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转变我们对于世界和人类地位的核心主张。理性不但带来科学革命,也改变我们的社交生活、艺术和信念。
在理性的严格检视之下,封建社会的阶级崩解了,民主崛起,代表有理性的人们可以主导自己的政府。在这些原则之上,我们建立了自我认知,而现在AI要测试这些原则。
遥远的未来
作者认为我们两个选择:循序渐进地做出反应并适应;或有意识地展开对话,集合人类企业中的所有元素,定义人工智能的角色——同时也定义我们自己的角色。
个人和社会必须下定决心,想清楚要为人工智能保留哪些层面,哪些事要交由人工智慧处理,哪些事则由人类和AI协作。人类和AI的合作不会是同僚关系,打造和指挥人工智慧的终究是人类。但是我们愈来愈习惯、愈来愈依赖AI,限制人工智慧的代价就会很高,甚至还会不愿意限制AI,或是想限制AI但技术上有困难。
我们的任务是要理解,AI将为人类的体验带来哪些转变,对人类的身分提出哪些挑战,哪些发展需要管制或靠其他人类的决心来制衡。要勾勒人类的未来,就必须定义人类在人工智慧时代的角色。
涌现:从混沌到有序
基辛格教授并非一个科技大家,却是一位拥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观的学者,中美关系的破冰,基辛格功不可没。因为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种新的世界观,而不是简单的一些思考,最重要的一句话莫过于,“当下是人类的另一个古腾堡时刻”。为了给读者重新梳理什么是古腾堡时刻,作者开始了哲学的思辨之旅,从柏拉图开始,一直延续到中世纪,人类理性的光芒被掩盖了千余年。
没有混沌,就没有涌现
书中将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古腾堡的印刷术类比,主要是因为两者都代表了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深刻的社会转型。正如古腾堡的印刷术彻底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推动了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人工智能也在重新定义人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方式。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是一个复杂网络的涌现过程,从来没有人喊过什么口号,说“我们要文艺复兴、我们要科学革命”,只不过因为工业革命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为了找寻这个突破性发展的源头和原因,我们把那些历史和故事称作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涌现是一个动力学网络的名词,并不见得可以乱用,人工智能套用了这个词,是因为在越来越多的语料训练以及越来越多的参数设置之后,训练的模型的回复能力出现了显著的提升,从符合人类语言逻辑变成了有一定语义能回应人类提问的回答,接着这个回答的质量越来越高,逼近领域专家水平。那么从符合语言逻辑变成了有一定语义的回答,这个过程的出现就是涌现(emergence),为了解释涌现,行尊霍兰德在《Emergence:From Chaos to Order》书中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涌现,也提出了多层神经网络的思考和构建过程。
数学只是一把利剑
在AI的构建过程中,数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学科,因为仅仅通过研究数学是没有办法做出神经网络或者多层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科学家们通过技术的实现,借助了数学方法不断地将前人的想法实现,这就是数学的重要,Ilya作为深度学习的三巨头的真传弟子,绝对是对技术和未来有一定预见性的。如果他们没有发明梯度的反向传播技术,深度神经网络依然无法起作用,莫非这么多的数学家不知道可以这样来计算梯度吗?不是,而是不屑。
一堆的工程师,看到了反向传播,也不问为什么,只管去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我们根本没法从核心去优化我们的GPU计算的原因了,照葫芦画瓢,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大部分的事情不可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想想,一堆连跨平台编译都没法做的科学家,又怎么能贡献核心优化库呢?
拥抱AI,结伴而行
这是我的选择,其实《黑客帝国4》,便给了一个导演们的答案。如果人类要顽抗AI,最后可能会灭亡,《西部世界》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虽然人创造了AI,AI会在很多方面超越人类,然而所谓的“利他性”(简单地说,就是全心全意为别人好)是现在看起来所有的其他生物体都不具备的;“反思性”,对过往的事情进行批判和重新认识,指导并调整后续的行为,这些人类特有的性质,是机器不曾有的。
一旦机器有了自我意识,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很重要。这同样是基辛格很关注的一个层面,试想一个邪恶的AI遇上一帮原教旨主义的信徒,这个世界会遭遇什么?
从历史上来看,光彩夺目的苏美尔文明遇到了什么突然中断?埃及是如何被罗马征服的?希腊是怎么没落的?大宋为什么会败在成吉思汗手里?暹罗是怎么隐没在荒草林中的?文明总是被野蛮逼得无路可走。
训练大模型,这个事情和普通人没有关系,然而如何用好AI平台和离线大模型,这是我们所有人可以做的。古腾堡时刻,意味着信息垄断终于被打破,而AI大模型上线的时刻,意味着,你一下子可以拥有全量的知识和相当的技能,你到底想走向何方?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活着就不会有方向,每天100个短视频会让你感觉到幸福感满满,假想一下《黑客帝国》中的人群,其实是活得很自在的,因为不会去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向何方?”《美丽新世界》的高级人群,没有不幸福的事情,连性爱都是社会不断给满足的,然而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吗,赫胥黎给出了他的答案。
拥抱大模型,下载大模型,使用大模型,把大模型接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才是一条合适的路径。如果在这个时代,轻言“我不懂,我不会,我不能”,结果显而易见,你驾驭不了AI,那就只能成为被AI压榨的一份子。
结语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殊的机遇和挑战。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使命。
人生的悲欢离合逃不脱时代的局限和约束,唯有人类的理性之光,能让人在艰难的时候活下去,在迷雾中找到隐约的出路。
宁做一只曳尾滩涂中的乌龟,也不要做一个快乐不思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