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从在贵州读过冈田武彦写的《王阳明大传》后,感觉王阳明这人更神秘了,对阳明心学又增添了几分兴趣。然而,我始终不明白,自己平时为什么不怎么听过这个心学呢,心经倒是听说过不少。大家都说儒释道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最近对道家和佛家有点了解,反而增加了对儒家一些观点的迷惑,阳明心学出来更增加了几分不解,到底朱熹还对不对?
克己复礼–《王阳明:一切心法》
这些个问题,好像有答案,又好像没答案。想请教一下懂行的人,又不晓得怎么开口,生怕被别人笑话。幸运的是,熊逸又帮我戳破了这层窗户纸,让我在不被人笑话的时候,也搞清楚了好多心中的谜团,终究理解了十几二十年前老教授们说的话。作为没有什么家学传承的娃来说,或许我们接触夫子的著作都是从语文课本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开始的。接下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确实很有道理。至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是有道理的。
从此自己就觉得,俺是学过《论语》的,俺要做君子。这个逻辑没毛病,确实也达到了语文课本要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的效用。坏就坏在“俺是学过《论语》的,俺要做君子”这句话,确实自己就信以为真这就是《论语》以至于儒家的关键思想,确实自己觉得要和圣人看齐,确实没有亲朋好友棒喝一声“你个傻子”。
实际上,我不是不知道,还有四书五经这玩意,但是一翻开这么些古文,立马就两眼一昏,进入了接近睡眠的状态。当是时,我只是觉得君子是一个好的称呼,总比他的对立面小人好吧,于是在作文里头时不时加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然而,这确实能让自己的作文加分,但是我总不明白,为什么君子喝水而小人喝酒呢?所以,我认为自己不合适念文科,一头栽进了理科里,毕竟数理化比较容易,有个明确的结果,能验证对错。
其实,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至于说出一些大言不惭、大而不当的话。只不过周围的人,可能也是李鬼,即便偶然人群中有一个李逵,他也觉得见怪不怪了,跳出来的话说不定大家指着李逵骂李鬼。如果当年能有人,帮我戳破这个信息茧房,我想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阳明心学中的“心即理”,大概就是我想的就是对的,毕竟我不是空想的,不是有私心的,是有点道理的,最重要的是一根筋的。
其实,我的孩子很像我,也爱读书,也爱琢磨,也爱跟我说一些他的感悟。我没有选择去夸奖和鼓励他,而是告诉他想错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为我真的不想让他再钻进那个,曾经束缚了我许多年的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