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当了解到孩子喜欢乐高机器人的时候,我想这个课程完全可以自己教,依老父亲多年对计算机的认识,绝对不比外面的老师差,外面的课400块一节,我上一节是不是就挣回来了。说得虽然是笑话,但是教孩子上STEM课程的构思,我已经准备了好几年。

阅读全文 »

花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并完成了这本书上的例子,毕竟书上的源码,不修改过的话,真的是无法运行的。然而,修改代码,需要很大的勇气,经验,以及去网上搜索答案的能力。某个程度上,我还是蛮佩服自己的,还是能啃得下这硬骨头,至少底子还在。

阅读全文 »

这本书也是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候向大伙推介的,出于对得到系的认可,出于对财富的渴求,我还是把它买了下来,一口气的读完了。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分化,以及分化后面的推手–信息技术。关于分化,我们可以当一只鸵鸟,不断的对自己说,我看不到看不到,你分你的,我过我的,只要锅里还有米,哪管分不分,化不化的。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404天,来这里已经超过了一年了,而年后回来是否还在毕节,其实都是一个未知数。年关将近,还是想着能早日回去的。

阅读全文 »

我猜,何帆老师每年推出的《变量》,都会成为罗胖每年在跨年演讲重磅推出的书。坚持每年走南闯北,用自己的专业眼光来审视这个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是值得敬佩的。

关于2020的中国,何帆用了一个很精辟的词来形容,本土时代的崛起。关于本土时代,何帆是这么说的:

本土时代不是向后退了一步回到自力更生的封闭时代,而是朝前走了一步,是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才会出现的一个新阶段。过去的改革大多是向别人学习,过去的开放也是向别人学习。

过去,之所以要跟别人学习,是因为我们觉得别人有标准答案。现在,遇到了新问题,谁都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靠自己寻找解题方法。从今往后,国内最大的动力不是要从外边借,而是要从自我的深处找,寻找新的路。

阅读全文 »

这是比尔盖茨在自己的博客中推荐过的书,看到中文版的面世,迅速的收入囊中。这本书讲述萨米特中学如何在美国的应试体制下,通过项目式教育启发并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学会独立的探索与学习,自己找到答案。

我看完这本书后,感觉有点激动。几年前,我曾想过做STEM科学教育的项目,在我不断的对接资源的时候,发现大家对科学教育的热情在于如何去参加比赛、如何获得加分,并不是真正的想让孩子具备科学精神,掌握通识知识,培养独立探索的能力。

阅读全文 »

2021的开头,与往年有点不一样,我上电视了。一个不经意,还抢了人家的台词,毕竟我也不是故意的。自己的生命融进了历史的大潮,有个片段的留影,也觉得值得了。无论我是留在原单位,还在奋斗在别的战场,这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历史。c’est la vie。

最激动的不是我,而是孩子,虽然镜头只出现了几秒,但是表达的意思还挺完整的。仍记得摄制组来毕节的时候,他们一直忽悠我,说我有潜力,让我去带货,某个程度,在次年的元旦实现了,我把他们的片子和自己都带了出来。

阅读全文 »

这一年,我基本都在贵州毕节,回来的次数不超过5次,包括了节假日。这一次回来,一方面是参加广州台的《新山海经》4k纪录片的发布仪式;一方面处理一下拖了将近一年的家事,租了个小房子,将父母接来了广州,并将行李一并搬了回来。

阅读全文 »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材料学家,以前看过他写的《迷人的材料》,才发现周围看起来是稀松平常的东西,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甚至还很有趣。这一次,这位材料学家给我们介绍了我们常见的一些液体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一次从伦敦飞往旧金山的航班展开的,书中介绍了易燃易爆的燃油、宁人陶醉的葡萄酒、无坚不摧的波浪、黏结万物的各种胶水等等,或许液体的各种特性对于学习化工以及材料的兄弟姐妹来说是极为简单的事情,而对于行外人来说,都是神奇的存在。

能写出引人入胜的科普小书,足可见作者的厚实理论知识和过人的人文情怀。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来毕节的362天,是国务院扶贫办对广州-毕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考核最后的一天。工作不算太忙,于是在纳雍的金海大酒店看完了《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尤其是看到晴雯去世的情节,我伤心不已。这位只是因为长得好看,聪明伶俐会办事的女孩,被那位成天礼佛的王夫人赶出了贾府,病逝于破落的家里。或许王夫人真的是曹雪芹的母亲,所以他并没有对王夫人的做法有太多的评价,只是在晴雯的祭文《芙蓉诔》中将王夫人称作悍妇。

晴雯的惨死、黛玉改诗改出的谶言、迎春遭受的家暴、香菱受的折磨,伴随着音箱里传出赵鹏的音乐《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不禁伤心得流下了眼泪。这一切都源于那位念佛的恶人,在我们的脑海里,大恶人总是长着满脸横肉,或是尖嘴猴腮,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是好东西。然而我们在现世遇到的恶人,长得慈眉善目,甚至是礼佛之人。

阅读全文 »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把塔勒布的作品《反脆弱》读完了,自此,我已经读完了塔勒布出版的所有作品了。年初,我的一位朋友说他最近又重读了两遍塔勒布的作品,感触一次比一次深,对《反脆弱》赞不绝口。作为对复杂系统有一定了解的我很好奇,一位数学专业出身、现在做金融投资的他为何钟爱这本书,于是在年底我选择了看这本书。

在我的IBooks上只有1200页的作品,我看了很久,绝对是因为这本书读起来有些晦涩,尤其是我在思考为什么塔勒布会提出这样的观点。相比起其他作品,这本作品的火药味很重,作为一位特立独行金融投资者,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洞见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并因此和各大机构交恶,因为对冲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为此,他专门写下了此书,用以嘲讽那些曾经不待见他的专家和同行。当然,这是我看完本书的感受,毕竟他的这本作品,对自己的理论框架并没有系统性的解释。

然而,作为一名复杂系统的研究者,我也的夸夸塔勒布,因为他很具体的把藏在我们生活中的黑天鹅给揪了出来,让我们可以不再千篇一律的用“蝴蝶效应”来描述复杂系统中的混沌效应,取而代之的是“黑天鹅”。直到今天,我仍然可以自信的说,大部分提及“黑天鹅”的人,根本不懂“黑天鹅”是是什么,以及“黑天鹅”后面隐藏的“蝴蝶效应”。

阅读全文 »

再过一个月,来毕节就一年了。在乌蒙山区的300多个日夜,我似乎开始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工作任务依旧繁重,但找到了自己和别人的边界,养了两盆花,买了两个香炉,添了两个音箱、两个茶壶、两个锅、两个冲咖啡的器具,购置了私有云盘和两块大硬盘。这种孤独单调的日子,却似乎也能接受了。

阅读全文 »

年初,组长就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说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一看。于是,我下载了一本电子书,一直都没来得及看,直到最近工作忙大了,每天回家都是深夜,基本没心情没精力做别的事情的时候,无意中打开了这本书,一看便停不下来,每天晚上回家如同看电视剧一般的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直到今天早上我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

阅读全文 »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以及两位出色的女性科学家是最大的赢家,这个曾经有效帮助法国酸奶企业更好的制造食品的技术,成功的治疗了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黑色素瘤,这个曾经是人类的不治之症,看起来有机会被攻克了。

然而,在一片的喝彩声中,也有不少的华人学者会提到基因编辑领域的另一位传奇人物,张锋。因为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在万众瞩目中,将与CRISPR/cas9技术相关的第一项专利,授予了张锋和他所在的位于MIT的布罗德研究所,既然如此,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不是张锋呢?

阅读全文 »

去年,京东曾经在图书的主页上推荐过这本书,说它进入了19年度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单。对气象领域有情结的我一下子就把它放进了购物车,一直关注它什么时候打折,观察了一年,发现基本没什么折扣。不经意间,发现在二手书多抓鱼平台以超低的打折价出售,于是赶紧入手了一本。

我们是听着诸葛亮架设祭坛借东风的故事长大的,特别仰慕那些能跟天对话的神人,所以我们用呼风唤雨来形容那些有大能耐的人。当我们学英语的时候,老师总说,英国人最喜欢和别人谈论天气,所以听力理解的考试题,关于天气的话题会特别多。从小时候到现在,中央新闻联播之后跟着的一定是天气预报,大小起,我觉得能搞天气预报的人真是不了的,虽然预报的天气时常不准,往往是带了伞的阴天不下雨,没带伞的晴天把我淋成了落汤鸡。

阅读全文 »

这是一本讲述人体免疫系统的小书,是年初疫情爆发的时候下载回来的,一直没来得及看。当翻开这本小书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一页一页的看下去,直到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这书的原作写得很精彩,然而译者风趣的翻译让本书生动不已。

阅读全文 »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讲述阿德勒心理学的小书,这本小书以对话录的形式传递了作者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解,大约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看完了阿德勒著名的作品《自卑和超越》。前两天看完了《了不起的我》,再看这本《被讨厌的勇气》,发现自己看书的顺序应该调整一下,因为也是同样的道理,《了不起的我》采取的表达方式让人更好接受,虽然《被讨厌的勇气》讲述的内容层次更深入。

阅读全文 »

这是牛津通识读本的其中一册,而最近自己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冲着这本书的标题去了,于是硬着头皮把这本书看完,满以为能找到一个答案。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原来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谁都没有。看起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很多答案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而且这个问题成功的吸引了维特根斯坦的注意力,而他的回答让原本云里雾里的我更糊涂了。

阅读全文 »

最近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尝试过很多的办法,依然难以解开自己的心结。我一度怀疑自己有点轻微的抑郁,不过这就和那些个喝酒的段子一样,喝多了的人是不会说自己喝多的。想想这其实不是段子,这个国庆假期尝试了人生的第一次喝断片,我一直说我还能喝,幸亏这只是一个家庭聚会,伴随着家里老人家一次又一次的叮嘱,别喝多了,别喝多了。醉酒的人,通常都是自己求醉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