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国庆假期,我把罗曼罗兰巨人传三部曲的《托尔斯泰传》(前两部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是从小就听闻的伟大作家,惭愧的是我从未看过他的作品,前两年买过一套《战争与和平》,一看到这厚重的大部头,于是我就没敢碰了,但迟早肯定是要看的。

阅读全文 »

这本介绍奈良的小册子,我是国庆期间看完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奈良的美和它城市展现出原生态的一面关系甚大。其实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人厌倦了高楼大厦,七彩霓虹,愿回归自然,释放平日的工作压力,在山水田园间修复自己。

阅读全文 »

2020年10月6日,我坐上了南方航空飞往毕节的飞机,飞机不大,然而我的行李也不多,背着一个装着电脑的红色书包,拖着一个装了衣服、药品以及几本书的小旅行箱。上飞机前,家里那边还传来女儿哇哇哭的声音,虽然一个雪糕便让两个娃又重新兴奋起来,而手机后面的我情绪却是复杂的。

阅读全文 »

在回广州的高铁上,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沿袭了得道课程一贯的讲述风格,严谨却又活泼,严肃却又生动,是一本真的是写给外行看的学科通识。我们几乎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和医生打交道,提起医生不禁想起医院里消毒水和酒精的味道,孩提时候对医生是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医生能治疗我们的病痛,安抚我们紧张焦虑的情绪,怕是害怕打针吃药做治疗。随着年岁增长,自己也由孩童变成中年人,也有过因为家里人病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经历,然而,30多年来,我从未像现在这样真正的看过学过医学通识。

很多时候,我们对医学的认识是来自医院挂号看病的医生,或者从事医生行业的亲朋好友。无论是素昧平生的诊疗医生,还是情谊拳拳的好友,几乎都不会用上一整段的时间来讨论医学上的通识,只会针对某些感兴趣的话题扩展开去。近年来看的一些医学上的科普书籍,《基因传》、《癌症传》、《吃货的生物学素养》、《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人为什么会睡觉》等等,让我对疾病和人体的一些生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至少我知道了癌症源自于我们的基因,9成以上的癌症都是自己的基因,知道了糖的代谢过程以及糖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作为一种生命物种我们都是与自然妥协的产物,纵然有各种缺陷,但并不影响我们繁衍生息。

有了这些知识背景再看薄医生的医学通识,感觉还是挺轻松的,因为书中的不少观点和认识,我已经提前思考过了,某些文字描述还让我想起了原文,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快乐。

阅读全文 »

时隔几个月,又翻开蒋勋先生的书。蒋先生的书太能打动人,我并不舍得一下全看完,最近把它拿出来看,是因为我的心灵的真的很需要慰藉,人生30多年,这么多年受的气都没有这几个月多。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心狠的人,也不是一个太有心机的人,以往师长朋友给我的评价是实诚。在这里几个月,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有点轻度抑郁的倾向了。

遇到委屈,我试过很多应对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转换角色思考、投身到无限的科学领域,也包括一醉方休等等,都不好使。以前在办公厅我愁的是,我为什么不能把事情再做得好一点,这个项目、这个程序、这个方案。而如今,我愁的是,我该如何的活下去,如果不是来自审计局的兄长极力开导,我已经彻底的怀疑人生了。

十多年前,我也曾独自带着一帮同学到远离学校几百公里的小县城做项目,当年只是生活艰苦,大家是融洽的,作为领队的我也总是请大家吃饭喝酒。至少当我现在偶尔去北京的时候,大家都能纷纷赶来一聚,我感动不已,你是怎么对人家的,其实人家也就会怎么对你。

阅读全文 »

本书的作者阿比吉特是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的作品《贫困的本质》确实给我了带来了不少新的观点,这些理论对我理解当下在贵州的扶贫协作工作还是有着不少的帮助的,至少让我确认了不少自己的猜想原来不仅仅是个猜想。

最近他又出了一本新书,书名有意思得很《好的经济学: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行动方案》,中文版的翻译很不错,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下的政治经济格局,为什么特朗普会选择这样的策略,到底经济学家对当下的贸易战怎么看,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经济学家。

阅读全文 »

很早之前,我就有想去东京走走看看的想法,整好那一年老婆怀上了小朋友,于是作罢。这一耽误就是5年之久,估计接下来的3年都无法成行,算算那就有8年了。多年前的一个决定,就与日本的生活失之交臂,越来越多的资料让我明白到,当年的选择太草率了。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挂职的第247天,昨天刚把老婆孩子送到机场,回到宿舍就感觉两眼一黑,躺倒了床上。当我摸出了探热针,过一会儿发现水银柱飚到了38度8。一开始我还不太相信,于是又探了一遍,发现温度真的上来了,脑袋很难受,去厨房倒些水,从阳台吹来的风让我打了一个又一个寒颤。于是我和来毕节挂职的医生联系一下,他们让我先休息,多喝点水。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挂职的第237天,这段时间老婆休探亲假带着娃过来看我,感觉生活又回到了正轨,忽然很理解为什么不少人愿意更努力的挣钱,让老婆变成全职太太,因为我也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阅读全文 »

我们真的有自由意志吗?上次听王立铭的课程提到,人的很多性格偏好和行为举止都是基因决定,我们被基因控制着,蒙在鼓里却以为自己是个清醒的,拥有自由意志的人。这本心理学的著作,继续的告诉我们,我们在心理层面其实也是被基因控制着的,我们脑子的想法可能真的不是来自我们的真实意志与想法。

阅读全文 »

因为对作者的热爱,继看完了《时间的秩序》后,我又将《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读完了。实话说,这本书没有前两本好读,或许是大量缺乏背景知识的缘故。但作者继承一贯的写法,把现代科学和古希腊哲学巧妙的串联起来,让人感受到科学的脉络从来就没断过,这个诞生于希腊的文明火种,终于点亮了全人类。

阅读全文 »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作品《贫穷的本质》。看完后顿时感觉,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中国,其实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这一次我可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

阅读全文 »

苹果在前两天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准备用自己设计的ARM芯片替代INTEL的,虽然小道消息此前已经传疯了,但是从库克口里说出来,这分量完全不同。

X86的辉煌,是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离开仙童半导体,自立门户创立Intel的时候创下的。作为一个计算机人,不应该忘记计算机的老历史,因为相似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基本上没有大而不倒的公司,IBM除外,然而当下的IBM也不是以前那个叱咤风云的IBM了。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186天,我曾经想过模仿《star trek》记录航行日志,发现这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那只能偶尔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牢骚,第XX天,可是用程序算出来的,这样不会错。

阅读全文 »

年初在收看罗胖的跨年演讲的时候,知道他们团队推出了几本新书,其中一本是香帅的《钱从哪里来》,不禁觉得罗胖越来越像出版人了。没舍得买新书,在多抓鱼平台淘了一本二手的。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和何帆的《小趋势2.0》有点像,个人感觉读起来像一份年度的商业报告,出于对作者的认可,我还是愿意掏钱的。

阅读全文 »

我喜欢万维钢的书,每次看他的书,我都会从中受到不少启发,这次也不例外,这些最让我意外的是,通过这本书,我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不下十年了。

简单的说,这是我读研究生时候产生的一个想法,这世界到底是不是确定的?也就是说万事皆有因,到底是不是存在的?当年,拉普拉斯妖为代表的确定论真的是被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洛伦兹的蝴蝶效应推翻了吗?混沌揭示的是细微的变化经过多次迭代会出现显著的差异,而混沌系统就是一个确定性但不可预测的系统,它怎么会推翻确定论呢?

到底世界是不是确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命中注定的?

阅读全文 »

亚普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

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

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这两种精神的差别也表现在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里。

惭愧得很,这么晚才把费孝通老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看完。这本成书于上个世纪40年代,而作为读者的我阅读起来毫无违和感,根本看不出这书已面世80年。

时代变迁,斗转星移,人心与人性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乡土”。

阅读全文 »

年初,因为身体不适,到了好友的诊所,做了一次五行针的治疗,然后针灸的医师给我推荐了这本《精神健康讲记》,书上有几个观点还是让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些不同的思考。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