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家房子是好些年前买的,当年为了买房清空了所有积蓄,而且还向父母亲戚借了不少钱。当年的装修只为能住进去,所以并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如何能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毕竟当刚装修完的房子空间还是非常的宽敞,买的家具什么的,看起来还挺协调,柜子里也是空空的。过了几年时间,发现柜子里都塞满东西了。又过了几年,发现不但柜子满了,连地上都满满的都是东西。现如今两个娃慢慢长大,开始要为他们准备自己的小房间了,于是慢慢的我们又重新考虑要再次装修的事情,希望采用北欧简约风格或者日式侘寂风格,主要是希望进入眼睛的空间比较大,可收纳的空间比较多。

阅读全文 »

因为很喜欢蒋先生解读的红楼梦,于是看完了第二辑,这讲述的是红楼梦第11回到20回的故事,其中秦可卿香消玉殒,黛玉父亲过世,元春回家省亲,贾家兴建大观园等等都是这10回的内容。

故事自不必细说,长篇小说,每一件小事都是有用意的,更不必说每一个小人物。我只记录让我触动的部分,譬如秦可卿的死,让王熙凤也确实伤心了一把;被父亲看不上的宝玉,诗性颇高,恰如其分的为大观园的景致提名写词,有才而叛逆或许这才是真实的宝玉,也才是曹雪芹的真实写照吧。

阅读全文 »

本书是老舍先生的作品精选集,书中的小说基本上是选段,因不完整,所有有时候总是想了解故事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老舍先生是我们中小学语文课本时常能见到的作家,以前的网络并不发达,我除了只知道老舍先生原姓舒,名庆春,字舍予,至于先生长什么样子,此前有什么经历,结局如何,一概不知。

重读先生的作品,或是因为年初观看了濮存晰先生朗读的《宗月大师》一文的选段,让我萌生了重读先生作品的想法。先生是投湖自缢的,说来也是悲怆,在《又是一年芳草绿》一文中,先生写道:

悲观有一样好处,它能叫人把事情都看轻了一些。…我的悲观还没有到想自杀的程度,不能不找点事做。有朝一日非死不可呢,那只好去死喽,我有什么法儿呢?

我想先生原本只是自嘲,没想到也真到了非死不可的一天。

阅读全文 »

这是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涉及的科学问题的解释,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与叙事表达中不是很出彩,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力求没有科学错误的去拍摄一部涉及前沿物理学的科幻大片,确实是很不容易!

当了解完这部电影后面富含的科学内涵的时候,我默默的提高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评分,与此同时,我对诺兰本人所拥有的极高的科学涵养,尤其结尾表现超立方体与时间的那一部分,完全是他自己凭借自己对超立方体与多维世界的理解构造出来的,连这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基普·索恩,都为之感叹不已。

阅读全文 »

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我基本上都没怎么看过原著,也就是《水浒传》看过前十回八回,那也是初中时候的暑期作业。显然,我那一年的暑期作业没做完,恰逢央视版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我也就津津有味的坐在电视机旁守候了。

86版的《西游记》的电视剧,八十年代生人是不可能没看过的,同理,91年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我也是一集不落的看过的。唯独《红楼梦》,我是看不下去的,穿着打扮雍荣华贵,文绉绉的对话,平淡的剧情,顿时让我心生困意。于是三十多年来,我从未触碰过任何关于《红楼梦》书籍与影视作品,直到某一天,单位请了中山大学一位教授礼仪的老师,最后提到很多传统的礼节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尤其着重的推荐了《蒋勋说红楼梦》,蒋先生我是知道的,先生的文字既平实又风趣,我爱不释手,于是回家便入手了《蒋勋说红楼梦(1-4)》,感觉如果能喜欢,便把后四本也买了,倘若是一如既往的枯燥和无趣,也算是支持了蒋先生一把。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蒋先生解读红楼梦的文字,让我着了迷,若是少年时期,能碰到蒋先生解读红楼梦,或许很多青春的烦恼也就自动消失了,毕竟正在成长的青年人身上本能的欲望与教养中人性的矛盾与挣扎,是其最苦恼的。能触碰到先生的文字,也是一种机缘,正如先生所言,不同的年岁读《红楼梦》,却是会有不同的感悟,而没有经历过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先生的这个观点,我非常的认同,毕竟回顾自己这十年八年的经历与想法的变化,便印证了先生的观点,少不更事,无知无畏,撞塌鼻子,方知天高地厚与才疏学浅

阅读全文 »

前两日路过1200书店,发现老板竟然把西塞罗的《轮老年》,塔西佗的《编年史》以及一些哲学与宗教类的极度温暖人心的书,放在书店一入门的位置,大部分书店,这个位置都会被畅销书说占据。

我并不是对畅销书有偏见,也不是故作深沉以示自己清高。畅销书放在起眼的位置,当然可以增加销量与营业额,但是却丢掉了爱书之人的情怀与风骨,随波逐流,本不应该是知识分子做的。

阅读全文 »

这本书是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的读书活动领取的新书,主题也是最近很火的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个月初世界财富论坛在广州召开,多了解一下世界的趋势预测也不是坏事。

这本书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写的,大家对世界经济论坛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定听过达沃斯经济论坛,达沃斯就是世界经济论坛这个组织举办会议。

阅读全文 »

这是我今年看完的第50本书,算是提前完成了自己年初预定的目标,回想去年和前年,有点强迫自己看书的感觉,为了冲刺一个更高的数字,即是想给自己做个压力测试,也是让自己能在人前好好炫耀一把。

去年挑战了55这个数字,而今年我的目标是50,从现在到年底还有2个月,估计还是能看上几本书的,数量能和去年持平。这并不是什么值得自己大书特书的事情,我只是为自己坚持了3年的刻意练习,自己给自己点个赞罢了。

前几天,举世瞩目的19大刚刚闭幕,新一届的政治局常委,清一色的全是文科专业毕业,前两天参加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的读书活动时候,有人问前来做读书分享的李淼教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毕竟这一期的读书主题是,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解读的是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

李淼教授轻轻的说,这才是正常的啊,理工科思维不一定指的是理工科毕业的人专有的东西,管理很多时候不但是个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我想,作为中大天文系的复办人,李淼教授估计是感受颇多。在李教授的演讲结束,提出一个观点,理工科思维就是经济学思维,同时推荐了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我想我能理解教授的用意,为什么不是曼昆或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材,而是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

我想补充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思维都是理工科思维。

阅读全文 »

这是一本畅销书,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是在节目《罗辑思维》。当时,罗胖说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书,看完之后,我很认同罗胖的观点,当我们想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时候,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

很多书给出的观点与方法可能都难以落地,比如那个《高效能学习的方法》,如果天赋不够,他的那些方法是没法学到的,我是觉得我是学不到了。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很系统的提出了自我提升的方法,提供了可以循序渐进的操作实践,一本书好不好,除了书的内容以外,对读者产生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 »

序言

30多岁,在中国的古代,用来描述这个年龄的词是“而立”,这里的立不是立业,而是说自己已经开始有独立的想法和做法了。现如今,似乎也是这样的,起码我对我的工作、专业什么的已经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了。然而除了这个立,我觉得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怀揣着自己没有兄弟姐妹的遗憾,生下两个小孩以后,面对一个4-2-2的家庭结构,的确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小孩需要多加照看,老人也开始病痛缠身,其实年轻的我们身体也不如前,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左边腰疼,右边肩膀疼,外加耳朵也不舒服,去年还得过一次哮喘,我这完全不像30岁年轻人的体质。

阅读全文 »

序言

如果按照书的英文标题直译,本书应该叫做《圣诞老人存在吗?》,这看起来是一本不太吸引人的书,但是译作《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立即焕然一新。除了彰显了本书的哲学内涵,副标题清楚的写道《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而且还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加上作者是《生活大爆炸》的导演,于是好奇害死猫,我就入手了。

阅读全文 »

这本书是在上个月月底看完的,一直没来得及补上读书笔记,今儿补上。这是看完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后入手的书,仍记得查理·芒格在他的书中写到,他读完影响力这边书后,深刻的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不情愿但还是掏钱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于是他给了西奥迪尼一股巴克希尔的股票,这是他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我看完后,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面对那些温柔的购物圈套,我也是有办法的人了。

阅读全文 »

按理说黄帝内经的第一章是《上古天真论》,第二章才是《 四气调神大论》,反着看这两章,其实问题并不大。虽然此书讲的是黄帝内经,但是字里行间还是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包括

  • 愉悦是两种状态,前者是表鱼水之欢的极致,后者用作一般美好心情的描述;
  • 道德是两回事,道是天地运行之理,德是我们的行为要循天道;
  • 健康是不一样,健表示有力气,康表示运化通畅;
  • 厌倦也不一样,厌表示过分了,腻了,倦是肌肉团起的意思,意为劳累过度了;

看起来,我以为我以为的还真不是我以为的,而且还很有必要的回头学习一下说文解字,了解一下繁体字以及每个字后面的深意,不然词不达意,闹出笑话,贻笑大方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阅读全文 »

这一本梁冬与徐文兵关于黄帝内经的对话录,在上一次京东300减200的特价时入手的。梁冬可是个大熟人,当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他已经是凤凰卫视当红的主持人,据闻还是个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久跳到了百度做副总,传闻是做公共关系的工作。很快他就离开了百度,后续就不怎么能看到他的消息,直到几年前,发现他和吴伯凡主持了一档广播节目,《冬吴相对论》。

节目听得很有意思,不知怎么的停了,后来个人的关注力就慢慢的转到罗胖的《罗辑思维》,其实还是谈话节目更能吸引人,罗胖也有,但是梁冬的节目有着浓浓的凤凰卫视的味道,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梁冬的原因吧。最近收看凤凰卫视有点困难,加上连窦文涛与邱震海的节目都停播了,心里多少有点难过,如同老朋友忽然离开一般。

阅读全文 »

我想,我能有时间坐下来认真的阅读与思考,有关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的话题,得益于这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是《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的导师安东尼·阿特金森的书,凭着对托马斯·皮凯蒂的喜欢,入手了这本书。回头想想,学生比老师出名,老师心里会怎么想?

我想这位牛津大学的终身教授,应该是一位大度的人,因为他的坚持让他成为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非主流大师,当大家研究如何能把蛋糕越做越大,研究政府干预和自由市场的关系的时候,这位老爵士依然固守在经济学的财富分配领域,终身致力于研究经济中的不平等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书的写作风格,与《21世纪资本论》有挺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看得出师承的力量。一个好的导师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关键与重要的。

阅读全文 »

我很早就开始接触照相机了。第一次用傻瓜相机照相,应该是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等考上了大学,我舅舅把他退役下来的美能达相机连同几个镜头,都给了我,那个时候高兴坏了,军训的时候拍了很多照片,等把胶卷洗出来后,才发现成功的照片少之又少。

顿时,我对摄影这种高大上的东西,热情大减。因为那个时候,用的还是胶卷,一盒胶卷只有36张;镜头虽然多,但都是需要手动对焦的;动不动就是许多作废了的照片,穷学生没多少钱,我也不舍得继续倒腾。

初上大学,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好奇与疑问,可总得不到答案,而摄影这种让我小有挫败感的事物,虽然激起了我的求知欲,可比起计算机来说,它的优先级并不高。换句话说,我也只是附庸风雅罢了,装装文艺。其实从现在看,没有一颗文艺的心,有再好的设备也是白搭。

阅读全文 »

在维多利的星巴克,我结识了一个做金融投资的小伙伴,他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追随者。在他的不断建议下,我阅读了这本《穷查理宝典》,受益匪浅,也真恨不得能早点看到。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多年的合伙人,打他们俩认识没多久,就相互搭伙搞投资,一搞就几十年,是伯克希尔公司51年间19.2%复合增长率的缔造者。

阅读全文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做不了。有些旅行,现在不去,也许一辈子都去不了。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最能触动我的一句话。这本书躺在我的书柜上5年有余,仍记得,那是我们第一次准备出国旅游的时候买的,那个时候正纠结是报团还是自助,书买回来后没多久,我们一致决定抱团,于是这本书一直就没怎么翻开。

2周后,我将带着全家人一起去泰国的海岛度假,这个虽然和自助游,跟团游的套路不一样,但是有些目的确是一致的。比如,感受一下东南亚的风情与美食,带着小孩领略海岛的风光,希望在这里获得一些特殊的体验。

这就是我旅行的目的,其实和作者的目的也有几分相似。

阅读全文 »

这本书拿到了第21届的Jolt大奖,相当于软件设计的书籍届最有分量的奖项。不过,这几年由于经费问题,奖项取消了,也已经不再评选有分量的计算机书籍了。

灯塔的作用在于照亮前路,它的存在大家习以为常,可是有一天它不再发光的时候,黑漆漆的前路,不由得让人心生迷茫。

这本书呆在我书柜里不止5年了,我很惭愧。Better late than never。我还是很认真的看完这本好书,这是一本软件工程类的书籍,讲的是一种叫做持续交付的过程模式,它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把开发、交付与运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

阅读全文 »

这本书是因为听了罗振宇的节目,才纳入麾下的。京东卖得比淘宝贵很多,当时买的时候京东260,而淘宝才130,看在400-300的份上,还是在京东买了吧。京东的简介上,说这是李善友先生向大家极力推荐的一本书,尤其是对年轻人们了解科学哲学与世界观有重大的意义。

之前看完吴国盛教授的《什么是科学》,对科学哲学史以及科学在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已经有所认识,而这本书就是一个在西方语境下的科学哲学读本,让人明白的了解科学的前世今生,作者平易近人却不失谨慎的文风,无论是原著还是译者,都能看出他们的良苦用心以及对科学的虔诚。

这本书的好就好在,它不是辉格史,不是描绘一幅科学就应该是西方这样发展的画卷。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