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说实话,这两天挺高兴的.我一直感觉自己的英语实在是一个拿不出的东西,或许是因为胆怯,因为紧张,因为害怕出错……除了在中考那次拿了满分之外,似乎就没有别的说的了……看到这个活动,自己挺想去的,但是总是感觉自己的英语拿不出台,俨然一个酸书生.最后战战兢兢的报了名,战战兢兢的面试,意外之中,我竟然通过了.接下来的两天,尝试着去说英文,开始表达我的意思,聆听人家的英语,其实自己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糟糕的.实际上,这次是我第一次接触香港人,接触香港的学生,感觉上比我想像中的要好很多.从说英文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同学更像是读英文,人家是用英文,所见即所得一般,正如MR.Rock所说,他们讲的英文就如同我们讲普通话,感觉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地道.在MR.Chen和Mr.Rock的speech中很强调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们拥有很强烈和很浓厚的人文精神,关注周围的事物,关注学生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他们看起来是领导,但是不是那种冷冰冰的领导,是那种能弹吉他,能和学生一起唱歌,能鼓舞同学思想,能引导同学思维的人.与此相比,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缺失那有多么的可怕,我忽然一下子找到了我心中的象牙塔的形象,霎时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名香港的学生……活动中我越来越明白,我的英语到底差在什么地方,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该如何作一名有人文性的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自己,关注身边的所有的人和事物……更感谢Oliver,感谢我们team的每一个member…….

  前几天,一好友邀我去一个天主教的分享会,可惜的是没有去成,太遗憾了.天主教的是信上帝的,心中不仅疑惑,疑惑的是,最早推翻宗教束缚的是那帮西方人,但是仍然信仰上帝的还是那帮西方人.记得不只一篇报道说过,西方人听闻中国人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后,发出一声感慨,东方人还是没有开化阿.意思是东方人还是蛮夷之人,不曾受到教化.听起来算是笑话一个,付诸一笑.回想国内的宗教,大多与迷信搅成一团了,很功利的希望神给予,成功了是神的给予,不成功却是自己诚心不足.功利的希望,焚香燃烛,三跪九叩,算是完全放下了人的架子.平时不烧香,急时报佛脚.源源不断的投给香油钱,道理简单得很,钱越是投得多,心越是诚.至于解释,则不敢苟同.一个宗教,不知其精神的财富,而追求宗教的形式,不迷信才怪.以前总说三教九流,是社会的一些分层,虽然不算很合理,但是也是当时的社会的写照,三教,道,佛,儒.除了佛教是舶来品之外,另外的都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儒教要说是宗教,勉勉强强也算是吧,至少他传承了人一种挺不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接收了不少,比起宗教来说,我感觉他缺少是一种避难所,就是那个万能的主,大凡儒学的大家都知道,神鬼是骗人的把戏,典籍里面就是这样说的.对于心灵的避难所,或许是我对儒学的了解仍然不足,还没有找到,感觉似乎儒学的大家总是一个世外之人,境界不同凡人.比起儒学,道家更象是一种宗教,与儒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同,但视野更为的开阔,与天地自然有更深入的接触,把人往更深的地方带,虽然也有焚香燃烛,也算是过个场,更主要的在人,而不在形式.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平,希望通过人自身的提高,来追求一种超脱自然的境界,变得仙风道骨,以至在一个时期,老子还被佛教尊为胡佛,算是认认亲戚.对于佛教,不说别的,在国内,变成一种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意境的宗教,总是因为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去求神拜佛,对佛教的理解仅仅在从善和轮回.说句笑话,因为轮回,所以要善,说不定你的下一辈子就是那家伙.但是与本土的不同是,他有一系列的神们,神仙多了就变的难伺候了.这些神,也可以作为我们精神的痛苦的时候的庇护人吧.但似乎从善就是三教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吧,国人更希望修身,能自我的提高,所以在本土的教里头,跟要求了对自己的精神的要求.与此同时,地球的另外一边的宗教也如火如荼.在西方人里面,或许影响最大的就是耶苏,就是这个万能的主,对于他旗下的几个新教也好,天主教也好,或是其他什么不同的门派,都有一个共同的总裁,其他的都是不同的执行官.虽然在中世纪之前,这个残酷的,不讲人性的宗教一直束缚着社会和人性的发展,但是,别忘了,我们的生物学,等等自然科学都是来源自我们的神学院,当那场可怕的鼠疫使得欧洲的人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的时候,开始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当文艺复兴,人性开始张扬,文化开始变得多元化,科学开始进步,虽然是否定了神的万能性,但是并没有把神推翻,并没有将他看做洪水猛兽,教堂,传教士依然作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很多的大科学家都是有神论者.现在的西方人经常会去礼拜,祈祷,吃饭前感恩……这些不都是从善的表现吗?而且他们是自始至终的去从善,不为功利的去祈祷,去膜拜,去给香油钱,他们的宗教现在意境没有那些形式化的东西,更突出的一种精神的境界,但是那里还会有万能的主.看起来很是矛盾,既然知道主不是万能的,神不是万能的,但是他们会愿意去信仰那个万能的主.为什么?看起来,很多西方人是很乐观的,很豁达.而很多的东方人很是小气,很是拘谨.最近似乎各大高校都有不少的学生自杀,社会上自杀的人也开始慢慢的变得多起来了.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心里的压力太大了.我们经常是在说人的承受力实在是强,但是说真的,人的心理承受力是很有限的.这个承受力很容易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影响,人往往选择自杀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的他的承受力已经变得很脆弱,弱不禁风.我觉得,没有人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境遇,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或者挫折,面对这些无形的心灵的压力,心灵肯定会是压抑和痛苦的,然而心灵受到的痛苦得不到释放,很容易就会得心病.往往在这个时候心理的承受力就会降低.很多时候,在我们面对很多别人的压力和痛苦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一旦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很多时候,跟他讥笑那个人相差无几了.人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变得不理智,因为他已经陷入到这个事情里面,很难跳出来在从理智的观点来考虑事情.人遇到实际的灾难和痛苦的时候,可以找一个避难所来,规避那些灾难,来医疗肉体上的痛苦.然而,我们的精神的痛苦,是无形的,找得到一个精神的避难所,给自己规避那些,灾难和痛苦吗?不可能没有,只不过很困难,或许你的朋友,你的亲人,或是别的东西,让你可以暂时的栖息.其实宗教就是一个精神的避难所,我以为.在西方的宗教里头,”把问题留给他,他会解决的”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解脱自己,通过一个万能的主来帮助人来解脱很多自己在精神上遇到的难题,加上朋友亲人的安慰,事情很快就可以解决了.但是无神论的人,如果不是修养造诣很高的话,很可能就会变得压抑,但是不一定看得出来,慢慢的就会如同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终究有一天会变得无法承受.积羽沉舟!寻找一个心理的避难所,我觉得是现代的人需要的做的事情,宗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其他很多也可以成为自己的避难所,让疲惫的,痛苦的,郁闷的,压抑的,焦虑的,紧张的……心灵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安静的,能解脱的,能平静的地方,释放压力.或许不同的程度的压力,需要不同的避难所,以前的我在古典音乐力寻找自己的心灵的避难所,但是慢慢的渐渐的发现,这个避难所已经不足,我需要选择新的,更好的避难所……

  日志列表 | 上一篇 | 下一篇哭笑不得,无法动弹.MARS 发表于 2005-12-31 17:41:19明天就是元旦,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与旧的一年又有何不同?新旧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回想以前,即使是新历的新年,我们都会高高兴兴的说又是新的一年,心中充满了企盼和憧憬.现在虽然嘴上说又是新的一年,但是心中的那种高兴兴奋的企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好一个人不同.人的确是不同了,否则为什么会对周围的事物无动于衷呢?大学城很大,平时的熙熙攘攘现在已经变得沉寂,走在路上已经见不到几个人了,本来最为热闹的饭堂也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冷冷清清,恰似我现在的心情,冷冷清清.或许人的想法开始变多,或许人已经开始变得现实,或许人心已经开始变得麻木,或许...难以想像,才21岁的我已经变成这个样子,31岁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已经不敢想像,41呢?为什么?为什么?做了一天的实验,加上前几天的连续作战,现在整个人已经疲惫不堪,晚上开始熬夜,早上开始拖沓,看到人家早早的就把实验结束,自己也不甘心落后,但是可笑的就是忙碌了一大圈,似乎没有一点进展,我甚至开始怀疑我到底有没有天赋和能力继续我的专业,变得很沮丧,但是我总有那么的一点想法,我还不至于此吧.于是继续下去,带着焦急和担心一直做下去.很奇怪,为什么一下子我就落后了那么的多?我不知道.我的努力并不少...落后,其实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了.一下的出现,真的搅乱了我的整个生活.忽然忽然不知怎么的,感觉少了一点什么,整个人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隐约的感觉到,自己的脾气开始一点一点的变坏,整个人开始变得急躁,慢慢的开始了不冷静,人也开始懒惰...不敢去想,慢慢的,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缺少了脊梁柱,我已经找不到一种可以支撑我的思想了,并不是我的思想广阔,反而是我思想的狭隘,,已经开始迷失,已经不会理直气壮的去做某一件事情,我的灵魂在沉睡,沉睡,我的灵魂,你什么时候才可以苏醒,让我变成原来的我.到底是什么担心让你沉睡了,告诉我,我去将他打破!我的灵魂,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复活,让我重新的支配我的一切,到底是什么让你消亡,告诉我,我会让他消失!头脑空虚,心灵空虚,情感空虚,我还拥有什么?那些死的,不会说话的书和电器.我宁愿变成机器人好了,我可以解脱.本无所谓有的东西,也无所谓无了.哭笑不得,无法动弹.滑稽得很,打字打着打着竟然睡着了.仔细想想,似乎已经变得有点奇怪.以前一向厌恶和摒弃的做法,现在已经在我的身上发生了,唉,想想,不是当时太幼稚就是现在太堕落,还有第三种的可能吗?没有了.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二日星期四今天宿舍有喜事了,舍友的托福成绩十分的优秀,我们整个宿舍的都为他感到高兴。或许也是他迈向国外的第一步,人生的目标也开始很确定的去考GRE,重新考专业课程的成绩,为以后的留学生活做好一切的准备,我相信接下来的一大段时间,他都会很忙碌,而且高兴的痛苦着。无意中,一曲明年今日闯入耳间,蓦然间,脑中涌出了千头万绪。仔细想想,明年的今日我们是怎么样的呢?出国的朋友肯定已经准备好了行囊,憧憬着大洋彼岸的美好的求学生活;打算找工的朋友肯定也offer在手,安枕无忧的想着未来的美好的生活,可能开头艰苦,但是总算是自己养活了自己;打算考研的朋友,也成竹在胸,等待时日,金榜题名。这都是我的朋友们,敲敲脑袋,问问自己,你该做什么?我也渴望出国,渴望感受国外的风土人情,盼望见到那脑海中一直憧憬的象牙塔生活,希望能站到世界顶尖的技术的人员的里头;我也渴望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盼望得到我的个人价值的体现,希望有一天我能够站到同行的前头,骄傲的面对这个世界;我也渴望读研,盼望能够得到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希望出来之后的工作前途会更加光明。明年的今日,我会是什么的一个样子?很残酷的的一个问题,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这个答案,明年的这个时候,我想我一定有答案。身在大学里头,总听外头的人说,你们大学生太幼稚了,太理想了,也听过过很多的大学生出外碰破了鼻子,有的甚至头崩血流……我一直不以为然,觉得那只不过是外人的偏见,只不过是社会的诋毁……到现在,我感觉其实这并不是偏见也不是恶意的诋毁,的确是我们的幼稚。我们象一群桃花源中豢养的小鸟,四处有社会和学校的保护,处处都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来保护我们,然而在这双大手的保护下的我们却是不以为然,认为我们的一切那么的理所当然,认为天之骄子必然有过人的地方,我们远离了社会,忘记了我们的初衷,我们能一直在这双大手的保护之下吗?我们头上的光环能够发多久的光?我们可以一直的留在大学里面一直有这双大手的保护吗?不能!即使是你留在学校,你也没有这双大手的保护!我们不知道,钱来的艰辛,却很享受花钱的快感;我们的无忧无虑,是建立在了我们不需要养活自己的前提。我曾经有过很理想的信念和信仰,有过很学术的幻想,想过要成为一名不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专心的钻研我的东西,曾经极度的排斥功利,极度的鄙视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几个小钱就把人弄的疯疯癫癫的。人是要生活的,日子是要过的,有谁不想住得好一些,有谁不想生活好一点,有谁不想吃得好一些,有谁不想出门能够随心,有谁不想……没有了收入,没有了经济的来源,一切都是虚幻!吃得不好,睡得不安稳,四处忙碌和奔波,天天拼命工作维持生计,能有空余的时间做你的东西。收入从何来?社会!工作!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工作过,没有认识过这个社会的真正的样子!我们眼中和耳中的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的偏差,很多的虚幻,因为你没有抢人家的饭碗,也没有人抢过你的饭碗!我们不清楚这个社会是怎么样的,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个社会呢?如何的做出自己的选择?明年的今日,你在做什么呢?

&emsp;&emsp;看了无极,很是失望,加上最近还看其他的一些中国电影,感觉中国的电影越来越开始铺张,却没有什么很大的进步,电影中的人文气息越来越淡,是不是大家都开始抛弃了?不过出于意外的是,觉得老谋子的新电影很是不错,虽然他的题材很是老,亲情和诚信,但是给人以不小的冲击.无极看到最后似乎能给人留下的只是一些夸张的画面,除了那些画面,还有其他吗?或许我的层次不够,还没有挖掘到陈导的良苦用心!难怪有网友做了一集<<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搞笑得很,实际也是对无极的无奈,失望.到底我们的导演为什么要拍电影?我始终也琢磨不透了.说真的,我很敬佩冯导,冯小刚导演.他的那一部电影不是反应社会的,通过他特殊的冯式幽默演绎了这个世界的社会的无奈,将不少人的面具撕破,让人们可以更深入的透视这个世界?冯导的片子可以让你一直笑,笑到最后哭笑不得,在我看来这个就是他的厉害,就是他的电影的人文性强的缘故吧.依然很期待冯导的新作.

&emsp;&emsp;(梦的延续)MARS 发表于 2005-8-2 15:00:01我在小时候,一直很盼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因为形形色色的小说和报道深深的吸引着我,我盼望能星级旅行,能够控制时间,能够与地外文明接触……可能是由于我的喜好,所以我特别喜欢自然科学,也特别喜欢看科幻片,最近花了好多时间看完了《STARGATE SG1》的前8季,应该有170集了,述说的是通过一个古人留下的时空旅行环,不断的去其他星球探险的过程。看完了这部片子,心中的感触颇多,因为它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了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科技,我们的社会,也试图诠释了许多无法解释的古文明,但是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去解释中华文明,也可能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文明不太了解。他们以埃及文明为主线,解释了maya(美索不达比亚)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特兰帝斯,celtes(古英国)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非洲的部落文明……无论如何,我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大胆的想象和猜测,以及合理性,真的感觉是十分的合理。里面虽然有一点泛美主义的影子,但是也丝毫没有影响我对它的感觉,从科技文明和合理使用,不同文明之间需要的交流和接触到做人和追求。SG-1小队以他们及其负责任的行为和人类利益和文明至上的态度,那种是完全的付出,不求私利,一种为全人类的事业做贡献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跟着剧情时而紧张,时而激动,时而担心,时而喜悦,这是一条荆棘路,但是他们已经踏着这条荆棘路,一直走下去。里面也提到了高等的智慧如何对待不如其的生命的态度,就象人,一旦被奴役后就觉得不爽,要不惜一切去反抗斗争,但是我们面对的世界里,似乎人已经到了金字塔的顶部,我们仿佛就可以去控制和掌握其他物种,其他生命的存活,实际是已经是这样了,其实是很不对的,提出一个这样的说法真的很矛盾,如果是出于对所有的生命的敬畏那么我们就连青菜都不要吃,但是这样的话,人也不用活了。但是不从这么极端的方向出发,至少在我们对待其他的生命的时候不要认为可以控制或把握,因为在地球上是金字塔顶,在宇宙中一定不是,或许等到有一天,我们的金字塔顶不是人类的话,才能最深刻的体会到生命的含义。存在即合理。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莫里---------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他压低了嗓音说,“去接受爱。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但有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却不这么看。他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他一字一句地又重复了一遍,“‘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莫里

“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相爱或者死亡,”我把它写了下来。奥登说过这话?“相爱或者死亡,”莫里说,

“说得真好,说得太对了。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这是我母亲去世时我最想得到的——我称它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他看了我一眼。“工作也办不到,”他又加了一句。---莫里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他那天对我说,“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莫里

“这就是我说的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莫里说,“我并不是让你去忽视这个社会的每一条准则。比方说,我不会光着身子去外面转悠;我也不会去闯红灯。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都是我们的文化要你相信的。别去相信它。”---莫里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莫里说,他扬了扬眉毛,这是他最接近耸肩的表示。“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不管你生活在哪儿,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莫里

“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他叹了口气——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米奇,”他又说道,“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是的,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莫里

&emsp;&emsp;听父母说,在以前,被这样说的人通常生活得很痛苦。慢慢的,长大了一点,发觉小资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嘛,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遭遇?到现在,忽然发现周围都是小资。小资在我的心目中倒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有很高的文化造诣,有很高的修养,过着丰富的有滋味的文化精神生活,专注文化,对物质的要求很高,但是不为炫耀,只是为了追求一种文化的感受。小资不会很有钱,但是却会比一般的人多些。小资们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人,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艺术造诣。或许小资会喝酒,但是喝酒的小资也会有异与其他人,因为他们的脑中充满了思考,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文化基淀,喝酒也会若有所思。感觉上小资的特殊,是因为他有一种觉悟,有一种感触,有一份文化的责任,但是他却无法改变,造就了一种忧郁的诗意的人。看起来这样人很不同,感觉是很有文化,因为他们感受文化的内涵,因为他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世界观,在社会的文化中有他们独特的定义。越来越发现我原来是想成为一名小资,有自己的特殊的社会定位,有自己的造诣,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成为我理想的文化人。也算是一个追求吧,说不上高尚,谈不上什么入流,但是算是一种和谐的生活,不一定很有上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思想的高度和社会地位的高度是不能等同的吧。发现自己迷失了很久很久,向往小资或许可以令我从迷惘走出,找到一种生活的渴望,寻求文化和思想的归属。追寻小资的生活,不断的提升文化修养的造诣。做一个体验文化的小资吧。----------------------------------------小资是怎样的一群人袋袋裤/文小资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小资情调又是个什么东西?什么人被称为小资?什么人又自称为小资?掀起小资们的盖头来,让我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所谓的小资首先要有个硬件水准,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之为小资的。首先大部分小资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受过一些欧美文化的熏染(要不怎么叫小资呢?)英文未必很棒,但口头禅里一定时常夹带几句。其次,小资的经济基础在中产阶级边缘,高于普通民众,一般工薪阶层是肯定的。但也没超过中产阶级的上限,在这个边缘的人最多。小资们未必都有车有房,但也是要住公寓,打出租的。大部分小资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这是小资的硬件水准,当然仅仅有了这两个硬件还是不能算小资,就像没有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电脑,即使你有颗”笨死”的心也只能是裸机一台。小资最重要的软件就是小资所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调,也就是被称之为小资情调的东西。小资们是喜欢穿休闲服的,在非工作状态和非正式场合,而且是品牌服装,但很少有人会穿Adidas和NIKE那样招摇的大众名牌,正像《格调》那本书里所说的,小资们认为,只有贫民才喜欢那样标榜自己,小资们是有格调的,小资不是城市贫民,所以小资不选大众名牌,他们选择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线产品,这不仅是他们的服饰标准,也是他们选择一切生活用品的通用标准。既要跃升于大众之上,又俨然与暴富分子划清界限,限于经济基础,又无力追逐超一流品牌。这正是是典型的小资情调之一。小资们一般都会有些固定的喜好与习惯,有些人喜欢咖啡,有些人喜欢鸡尾酒。无论是哪一种,他们的喜好通常固执而与众不同,”我只喝那种放冰块的苦咖啡”,”这种Pisa我只在一家店里才吃”,这是小资常用的句式。典型的小资要么对星巴克、三里屯酒巴街喜爱到依恋与沉溺,要么厌恶到不屑与不齿。都是固执与狂热的心态,不过是两个极端而已。小资们是比较钟情于艺术的。他们喜欢珍藏经典的DVD,喜欢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声的,绝不看中文配音的。资深的小资则只愿意谈谈黑泽明,说说《红》《蓝》《黑》三部曲,讨论一下法国意大利的艺术片,而不屑谈好莱坞。对畅销书和大众艺术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只谈村上春树,怀旧的会翻出梅里美和玛雅文化。他们未必懂歌剧,但他们总爱说起《公主彻夜无眠》,他们总是站在主流与大众的边缘和角落里。小资不屑与流行为伍,在流行到来的前夜,他们是着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巅峰到来之时,他们又成为流行的唾弃者。小资们也要为生计奔波的,但绝不会把这些挂在嘴边,所以小资们大多是忧郁和含蓄的,他们本质上向往稳定的生活,但又经常把自己装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概括起来所谓的小资情调其实就是一种固执与狂热,边缘与非主流,忧郁与含蓄,并以此来标榜他们的与众不同。这就是小资,他可能是月光下一个忧郁的诗人,可能是酒吧里一个狂放的歌者,也可能是写字楼里一边品咖啡一边整理文件的职业女性。《中国青年》

&emsp;&emsp;来到华工也有一段日子了,日子过得很快,一下子就过了半年一开始的时候的那种好奇,向往早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才发现原来的对大学生活的种种幻想和憧憬都是那么的幼稚和天真.我幻想着大学的生活很轻松,大学的作业很简单,大学的老教授特别多......简直就是一个天堂,可以从高中那个地狱似的地方一下子来到这个天堂.

上个学期傻忽忽的熬过了后,还很不情愿的说怎么这么多课,怎么这么少时间,怎么学来学去都搞不明白,怎么这里的伙食又这么贵而且又这么烂.然后有事没事也开者电脑,美其名曰,学习编程嘛.一开始刚刚接触C++的时候感觉,这么简单~~然后写完高数就开始了打机,只要是有空就打机而且我又不太有天赋~~,几乎是只要哪一边和我一组的就必输,从CS到WC3,我就是一个任人鱼肉的对象,怎么玩也提不高,后来干脆就不玩,任凭同学怎么叫,也不玩了.不玩的是竞技游戏,那我玩些单机的咯,由于喜好的问题吧,早不到想去玩的游戏,只好把半个星期通关的盟军玩了又玩~~

时间不知不觉的耗掉了,还有几个星期就考试了,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是还没有看过的,师兄门都说"考试前拼命看书就行的了",可是我面对的是那厚厚的一摞书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我死命的看就是看不进,拼命的做,就是做不出,幸亏最后我还是全部过了,但是发现好象自己一直都做错了什么.

我是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我一直都想着我要为国家而读书,尤其是在看了某某科学家的故事后,就经常的对自己说.然后还幻想着有一天或许我也可以成为那样,变得好有激情,不久~~似乎感觉到,我是做不了的了,休息吧~~然后就想如果我有钱就好了,就开始做以后的黄梁梦~~~来了大学,我想我自己应该要打好基础,学习尽可能多的东西,焚椒继晷,埋头苦干,可是现在,是尽量的休息,生怕明天太累;尽量的打机,为了自己不要太烦;尽量的看电影,为了可以品头论足;......

我发现自己在浪费生命,浪费时间.考试要过不难,关键是难道来到象牙塔,我就是为了过这些考试?过了之后有什么用?到了这个学期,发现现在要上的课比上个学期多了好多,,似乎是出自内心的醒悟,和不断的反省,我好象改变了好多,几乎是天天都在看书,做题,偶尔累了的时候听听音乐我发现这样的我才是原本的我,才对得起自己.

以前不论是影视作品或什么文学作品也好,对大学的生活都几乎是描述同一个画面,一对情侣,小鸟伊人搬的及其轻松的浪漫的生活,而且还有许多的馅饼从天而降~~~~~这是我们的现实吗?

04.3

&emsp;&emsp;事情来得是那么的突然,然而事情又是那么理所当然的结束.面对下雨天气是穿雨衣,是打伞,还是雨中漫步?选择了穿雨衣,意味着可以避开雨水的偷袭,选择了雨中漫步,当然是”直面惨淡的人生”,选择打伞,可以挡雨,但是也不完全,意味着折中,折中或许意味着懦弱.是的,意味着懦弱.当中断慢慢的变成了轮循,当可逆反应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时候,一切就进入常态,融入了生活.直到有天停止,从一个常态跳转到另外一个常态,忽然发现常态变了,关机了,轮循自然停止,可逆反应也会选择新的平衡点,只是感觉坐标跳转了,沿着一个间断的轨迹.

今天跟几个朋友在喝茶,谈笑中似乎也略带了些无奈。我们在谈文化的缺失,谈文化的冲突,谈泰斗的陨落,谈我们的学术,谈我们的未来,谈我们的教育,谈我们的思想,谈我们的人生……

我们这些80年代中期的人,也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然而这些年来我们在学习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学习考试的技巧,学习外来传入的舶来品,学习如何去享受,学习如何去浪漫,学习如何去颓废,学习如何高人一等,学习……

我们学习了些什么啊?学习了很多,但是就是缺少了科学文化。胡扯!这么多年的书你白念了!我们一直在学的就是科技文化知识啊,否则你是怎么样考上中学的?怎么样考上大学的?科学和文化,学的科学都是些什么科学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因为你考试不错,所以你的科学学得不错。是的!我们学的是什么文化?方方面面的文化,大到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小到行为的文化,我们身上的一切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我们是文化人啊!不是么?是的,我们是文化人哦。

再问一句,我们的身边的东西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科学来改造一下么?当然,你就跟据那个那个什么原理再加上个这么这么的一个东西就可以拉!那帮个忙,我们一起改造下好么?改天吧!其实就是在瞎吹,然后在不懂的人面前糊弄下,就俨然一个高人的样子,真的坐下来的话,就可以搞得惦了么?不见得!我们是文化人啊?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人啊?你学习的是那一门的文化?有人振振有词的说:中国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呃……这个嘛,中国的传统文化啊。那究竟是个怎么样的文化啊,有什么样的特征么?…估计再问下去也没有什么答案了。

听说一个美国的小学生随便都可以在纸上勾勒美国的地图,短短的200年的历史,他们都可以说得有声有色。我们的大学生能说得出一段正规的中国的历史么?中国人,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文化的归属,是不是有点悲哀?悲哀到连自己母亲都不认得了。传承文化的缺失,人的价值观必然会改变,到最后会不会变得象埃及人不认得埃及文字一样呢?想想,中国搞社会科学搞了几千年,学习做人的道理也几千年了,可以算得上是礼仪之邦了吧?走到大街上看看,我们的礼仪之邦是个什么模样?不好说。

我们的祖宗告诉过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告诉过我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我们的前人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年轻的一代倒做了些什么啊?当国外的人思想空虚,失去信仰,迷失自我的时候,不少的人会彷徨,会颓废,会堕落,会找些东西来做,从而打发自己的时间,物以类聚,很快他们就会找到了共同的发泄的办法,渐渐的,一种文化也就应运而生,文化的交流很迅速的,很快,这些文化就会在中国流行,加上媒体的攻势,硬是将一个烂鸡蛋说成是一个有着独特风味的东西,营养价值有多么高,多么高,对人有多么的好,鼓励国人天天吃,人人吃。一个臭鸡蛋,摇身一变就是一顿补品,高明吧。但是不少人真就这么认为,偶尔一两个人站出来说,其实不就是个臭鸡蛋的时候,却落得狗血淋头。

我们的人,尤其是比我们小的人,更是深信不疑,看来真是……把弄烂鸡蛋作为自己的目标,把吃烂鸡蛋变成我们的生活,一句话,把烂鸡蛋坚持到底。可怕,真的可怕。不少人可以站出来说,这个是典型的美国文化,那个是典型的日本文化,那个那个是典型的什么文化,口口声声的说这个是什么什么主义,那个是什么什么主义,你跟他聊起的时候,他还跟你说的头头是道,你再问他一下,你自己又是典型的什么文化?说不出了。逼急了,他回你一句,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然后得意洋洋的走开……顿时间,我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说真的,我小的时候很崇拜,华罗庚啊,钱学森啊,赵九章啊,周培源啊……从抗战爆发的清华北大到烽火硝烟的西南联大,再到新中国诞生之初,一代文化人在烽火硝烟中发奋学习长大成人,赴美留学,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最终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返回祖国贡献青春和才华,他们的满腔热血和拳拳的赤子之心奠基共和国科教大厦的精神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他们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到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几十年间,我们的条件好了不少,但是象华罗庚,钱学森这些有国际的权威的人,似乎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脑海……也没有报道过有这些成就的中国人…难道和平的环境减少了我们培养大师的机会?

迷失在象牙塔的人群中,迷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我们如何定位?我们将走向何方?我不知道,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试问众多的同学,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有人会说,为了就业;有人会说,因为家里要我读书;有人会说因为……各种各样的答案不少,但是能说是为了国家腾飞而读书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能这样说,真的是这样想的人,会少之又少。试想我们以前的学术泰斗,无不是在硝烟中,追寻救国的道路,这种精神力量使得我们的前辈登上了学术的高峰,为自己,为国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长期下去,会怎样?我已经不敢想像。

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信仰,我们可以重塑,但是更可怕的是,失去了思想!我们的人都思考过我们自己的责任感么?思考过我们身边的事情么?思考过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么?思考过我们自己么?更重要的是,我们思考东西的时候,是来源自己的么?有否定过自己的观点么?

“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如果连我们自己想着的东西都不是来源自我们的思想,就不必谈其他了!因为他已经失去一个文化人的最根本的,最精髓的东西了。

渐渐的,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为什么越是文化人,心中越痛苦,越是大家,就越是脆弱,我能体会到海子的那种“理想与实际的巨大的差距”导致的极度痛苦,死或许真的是他唯一的解脱的办法。

但是有一天,他们都去了,我们怎么办?

&emsp;&emsp;不是傲然挺立的生,就是悲壮的倒下。我喜欢这种悲壮!不杀身便成仁,大气也。正谊不谋其利,明道不计其利,大气也。我喜欢的就是这种大气。我追求的就是这种大气!今天的辩论赛,我输了,然而我不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我自岿然不动,我不明白我已岿然不动,为何落马山崖?一次次的冲锋,只不过是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理不在声而在人。困兽之斗,临死的高声悲鸣,只不过是为死亡画上一个更加圆满的句号。狗到急时也会跳墙,困兽何尝也不是?我们设下的埋伏,他们上了。他们的进攻之势,我们掩了。他们的后路,我们断了。最终我们输了。死得是多么的悲壮?可以给我们一个死的理由么?没有!士可杀不可辱!

仔细想想,我和古典音乐结缘已经有五六年了,这五六年中我的生活因有古典而变得丰富。是的,当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选择贝多芬的命运,然后听合唱,算是让心和头脑得到音乐的震撼,重新充满力量和憧憬吧。

我不是行家,我根本点评不了这些音乐的优劣,我是一个很笨拙的人,学画画,没学到几天就放下了,学书法,没写几个字就撂下了,学围棋,学到围眼就觉得学习有成了,也没有坚持……自此以后,家里对我的评价就是典型的三分钟热度,也就不允许我再学其他了。

我对这些音乐只有,第一它好听,第二他震撼,第三我会手舞足蹈。就冲着这三条,我说我还是喜欢古典音乐的。从开始一小段的旋律,到一个小的乐章,到一个篇章,或许是进步。从手舞足蹈,到激情洋溢,到最后可以用心的跟着音符一起的前进,心无旁鹜,心变得更加的宁静。

从开始的mp3,到盗版的CD,到现在非原装不要,人变得更加的苛刻。为此我其实还是学了一个月的小提琴,刚刚学了第一把位,就是最简单的那个,就又放下了,一是感觉学费贵啊,二是我大学开学了,还别说,对古典的理解又更上一层了,原来那些拉帕格尼尼的曲子的人是这么的辛苦的,偶尔自己也想象一下那个场景,陶醉其中。

偶尔,也可以伸出左手,抓那么几把,以示专业,这不过是给大家增个笑料罢了。从中学开始,面对每一次的心态的起伏,面对每一次的情绪的低落,面对每一次的情感的波动……我就会钻进这个地方,独自的跟随大师的灵魂的指引。

其实我心中的古典,早已超越了它音乐的范畴,而是成为了我最后的心灵的归宿,避难的场所。用信上帝的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我的天堂,一个只是属于我的天堂,是古典指引我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在那里陈列了我所有的理想,我的所有理念,我的所有的想法。

每次用心的感受大师的教导时,总会感觉到在冥冥之中我得到了些东西……

&emsp;&emsp;今天校庆,学校有晚会,很遗憾的是晚上有课,下课之后再去,已经接近尾声。即使是接近尾声,看到台上台下热烈的场面,心中不禁为之一振。台上台下热烈的场面,就凭这么几个字,来描绘当时的场面显得是十分的苍白和无力,但是从每一个观众的笑声,欢呼声,喝彩声,演员的投入,工作人员的兢兢业业,整个足球场四处洋溢着欢乐,我当时感觉到我是华工人,很自豪,很潜意识的,没有其他的任何的想法。我们平时的对学校的意见,不满,牢骚,对华工的所有不好的情绪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取代的是激动和自豪。

我忽然可以包容他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是华工人。毕竟是感性战胜了我的理性。我在学校感觉有诸多的不满和牢骚,但是一旦出去,只要是涉及华工的东西,我都会向着华工,他的事情就似乎就是我的事情,当遇到有人说华工不好的时候,我会挺身而出的为其辩护……

我想我已经有了偏见,华工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其实这不就是个故土情结的一个延续吗?人们,尤其是老人们很留恋自己故乡的那片土地,临死之前都念念不忘要再踏上那土地,国外的游子眷恋着祖国的热土,有人甚至装起一小撮故乡的泥土,随身携带…..

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对土地的重视超过了其他任何的一个民族,对土地比任何的一切都重要,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说起故土,都会引起无限的话语,虽然平时都是一堆的抱怨和不满,但是表达出来的却是一种无奈和唏嘘,总是希望有一天它会变好,子不嫌母丑,因为他融入了这片土地,他和这边土地休戚相关,和在这片土地的回忆牢记于心。

留恋故土很自然的融入了我们的基因,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个故土情结,还会延伸至其他的领域,比如读过书的学校,对自己有很大影响的地方,人,在心中念念不忘,最后在心中打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

不知不觉的,我已经大三,看着现在的活蹦乱跳的大一新生,也开始回顾二年来的历程。经历大一的憧憬,希望,落差和迷惘后,大二也是同样的迷惘,只不过多呆了一年,整个人老练了许多,但是却有无忧无虑的感觉。踏入大三,第一的感觉就是,我们已经老了,不是年龄,而是在大学生活中;第二,开始不断地思考着未来的选择。

考研还是找工?出去还是留在本土?无论如何,这些是迟早都要面临的,现在考虑只不过提前的适应,或许能够让自己到时没有那么狼狈。我在想,到底研究生在干嘛?花大量的时间在做题目,花大量的时间在应试,考到了会不会只是一种自我的安慰?看到那些准备考研的人,早早就开始复习,一天到晚无尽的做题,那么专业课肯定会收影响的啊,试想,一个专业课不扎实的人考研究生,谈何深造之说?大部分学专业的时间都投入到形式的考试中去,这个是务实的表现?这个是功利的表现吧?

我脑中的研究生是,基础很厉害,厉害之余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看了很多优秀的热闹的传记,他们的研究生之路就是深造之路,追求功利的学术之路,学术已经变成追求名利的幌子了,亵渎了学术啊。我们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本科毕业的人可以做什么?研究生到底和本科的差距在哪?文凭感觉不如以前那么的实在了。思路变得混乱不已,我原以为在理工科的大学中会看到大家都在探讨学术,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造诣,都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同时人文修养也很高……或许只是电视的误导吧。

面对现状,只能是自己去适应他。感觉现在大学变得很功利,很花哨。或许是很现实,我一直都处于一个梦境之中吧。梦该醒了。还是出路,我现在比其大一更加的茫然,前方空洞洞的,前路黑乎乎的,前途灰蒙蒙的,我站在一条看不到头的路上,前方雾蒙蒙,我又迷失了,有什么可以引导我走出这片的迷失?

我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是我会默许灵魂的存在。

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我们的思想……

每个人只有一种灵魂,却有不同的影子,在七色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不同的颜色,组成了色彩斑斓的人世间。

灵魂可以出卖,象《浮士德》那样与恶魔交换;灵魂很容易被扭曲,如同《百万英镑》里面的那些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小市民;灵魂可以沉睡,就象那些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灵魂可以荡涤,看那寺庙中的僧侣……灵魂在,精神在!

我们的潜意识就是我们的灵魂所控制的,是根本不可能控制的,其他x虚伪的形象如同影子般的消失…..

.我的灵魂沉睡了很久,以为我失去了人生的信仰,从高考以后,我的梦想,我的支柱,我的信仰几乎一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我的灵魂开始暗淡,我的影子变得越来越多,我变得更加色彩斑斓,没有了方向和光明的荆棘路是艰难的,纵然有十足的勇气,最后也变得消沉低落,在这迷惘的日子里,虽然是随波逐流,感觉应该是不会怎么的辛苦,不怎么的累吧。

事实上,变得更加的疲惫和辛苦,我不断的在反思着我自己,是因为我的信仰缺失么?是因为我没有精神支柱么?是因为我境界不够高么?确实如此,我的灵魂在沉睡,我精神变得空虚,更谈不上境界的问题。

想当初,我为了一个天文学家的梦想奋斗了我的中学时代,当发现我的梦想变得不再现实的时候,其实是我自己放弃了,或许也是我的软弱的表现……我心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依然伟大,一位位逝去的科学巨匠在我心中依然是高大伟岸……学天文,我的梦想就是研究自然,寻找自然科学的足迹,希望与造物主做进一步的交流……

不为功利,因为走荆棘路的人都是被荆棘扎得血淋淋的,在生的时候从来得不到肯定,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我无意功利,无意权利,无意自己的得失,只是在于自己的思想还是不是自己的。

坐在珠江边,望着河岸那一栋栋的大楼,那些被河边昏黄的灯熏得暗黄的大楼.

似乎很平静的呆在那里.江水缓缓的流过,带着岸上投下的灯影…

广州的夜静悄悄…

其实是我的心静悄悄,静得仿佛只有我一个人.

然而在静悄悄的心背后,是我凌乱,杂乱无章的思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关键是为什么找不到答案?或许是不敢接受答案.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欲望?关键是为什么得不到满足?或许是满足了不知道.

为什么的为什么,或许只有他知道.有人说,眼中只看到蓝色,是不好的,因为蓝色很冰冷,不象火那样有激情;因为蓝色很压抑,不如绿色那样有生气,所以蓝色很孤独,看那高高的蓝天,浩瀚的大海,彼此的距离无法可想.

蓝天望着漂浮的白云,看着翱翔的飞鸟,即使是热热闹闹的,蓝天也只有看的份;海中鱼儿遨游,水族们欢快愉悦,海也只有看的份.蓝天和大海是多么的渴望融入他们,但是一旦蓝天和大海快乐起来,我们的世界将是一团糟.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D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世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D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罗文

时运不济,精神不振,或许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真实写照了。

或许是我太过理想,也或许是我太过自信,亦或是我太过追求完美,也或是我自己真的有问题,面对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事情。

从开学到换任,从评优,到现在,我似乎就一直开始走上了这条充满矛盾和荆棘的路。我喜欢荆棘路,喜欢它的刺,更喜欢回首走过的那条血迹斑斑的路,我坚信,这决不是没有尽头和希望的路,反而是充满挑战和险阻。但是我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开拓,我不够坚毅和决断……

我们说海的胸怀大,大到可以纳百川,但是海决不是平静的,无风三尺浪是它的真实写照,更多的是波涛汹涌,反而风平浪静的海,我们却称之为死海!海有博大的胸怀,更有海的气魄,也有海的风格。

海可以发泄它的情感,掀起巨浪,吞噬一切,席卷大地,甚至可以沧海桑田,改天换日,人们看到了海的胸怀,为什么就没有感受到海的性格呢?

倒霉啊,倒霉啊我。

最近几天,倒霉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我可真是烦透了。好好的,竟然掉了钱包,我的老天啊,我只不过是去饭堂吃饭,你为什么这样子对我啊!家里一直叮嘱我说,千万不要把证件和和银行卡放一起……到头来,终于还是发生了。

虽然钱包现金不多,里面有我在北校区的饭卡,上机卡,考试卡,虽然用处现在已经不大了,但是确实是我在北校区,老华工的见证和记忆,更是留念,也是我的大学生活的见证。说没了,就没了,烟消云散一般。如果是有人拣到,有心还我,里面也有我的名片和资料,不至于是找不到我的。至今,钱包仍然下落不明,我对其能与我重逢的机会,愈加渺茫,何时才能重相见,或许铁树开花时!

我的钱包,我的回忆,我的人生见证啊……归来兮,归来兮……希望能将其魂魄招回。落魄啊,我至今才明白,人在他乡,是多么的可怜。一旦落魄起来,如同风中芦苇,飘泊不定。

没有了身份证,我忽然变成了一个无法识别的人,草芥一般。难道真的无法被标识?摸摸空空的口袋,遥望着那在银行里的生活费,近在咫尺,却无法拿到。有如到嘴边的鸭子,但是就是不能啃……离家漂泊的落魄之感方才体味到。

接下来的就是很多烦人的琐碎的事情,奖学金也掉到了500,回想其大二一年,不禁潸然泪下,忙碌了一年如同竹篮打水,不至于一场空,至少还是是会有几滴水滴下来的。

伤心啊,工作不出色,费力不讨好;学习不扎实,分数也不高。你说我没下功夫吧,也不是,考试为什么就会这样子的对我呢?做人,做事,做事,做人……我已经完全陷入进去了,繁冗的事情接踵而至,倒霉的事情也尾随而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倒霉也是可以蔓延的,人一旦倒霉起来,连喝水都会呛着,真是如此。

但愿何时会有个了结,否极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