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前几天的考试中,我遇到了一个名次解释,那就是什么是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却引出了我的沉思。然而,文化令我联想到另一个名词,那就是文明。然而什么是文明?文化,文明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我们可以说,我们的身边的任何的东西都有文化内涵,不是么?面条,从古至今我们的面条,是不是有改进,从质地,做法,煮法,甚至盛法,吃法,难道这个不是文化?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感受到的,无不没有文化的存在。我们很自豪的是,我们有5千年的文明。

我们说埃及有文明,说希腊有文明,说罗马有文明,说巴比伦有文明,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是精神财富,文化呢?绝对是精神财富。文明与文化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赞叹我们的古文明,但是我们更陶醉,沉醉于我们的现代文明。我们有了电,汽油,机器,电脑,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东西。渴了,我们喝水,没有我们就烧,用什么烧?用木柴?除非,你去体验生活。更多的是,用煤气烧,用电烧。

然而我们的现在文明就是建立在电和化石,不是么?我们有理由说,我们的文明已经超越了我们已知的一切文明。但是我们的文化呢?我们到底有没有文化?如果说有的话。我们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文化?我们自己身上体现的文化是不是我们的?或许有人就笑我了。我身上体现的文化不是我的,难道是你的?可笑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的国人,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么?我们有什么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该传承的?前几天是圣诞节。很多人都忙呼这个节日,早早的就开始准备,想着平安夜该如何的度过,开party,买礼物,放礼花……我斗胆问一句:什么是平安夜?什么是圣诞节?为什么要过圣诞节?有什么习俗?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几人知晓?

我再问一个问题,什么是除夕?什么是过年?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有什么习俗?能够回答的人又有多少?“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还有多少人读过?我的外公告诉我这个是他很小的时候读过的《幼学琼林》,背诵过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感到很惭愧,我直到高中才接触。无论如何,只要是读过小学初中的人,都会接触到古诗,古文,有几个人会感兴趣的学,更多的是一种抵触。过后能够继续研读的人似乎就很少很少。

扯远了!我记得一个名词,是我们一直自豪的用的,那就是“礼仪之邦”,什么是礼仪?我并不是追求《礼》中的繁冗的仪节,但是一些基本的仪节还是要有的吧,这话说得糊涂,什么叫做基本的礼节,很多在小学课本里面写的东西,恐怕很多人都忘了,连将心比心,与人为善, 一举一动都可以透露出一个的礼节。

或许有人说:你这话什么意思啊,那些封建的残余你也也扯上来。其实不是的,文化和修养是不分家的,修养和礼节是不分家的,一个人为什么有气质,有气度,往往不是因为其俊美,而是修养。不需要繁冗的讲究的礼节,言行举止无不是修养的缘故,一个有修养的人懂得如何尊重人,懂得将心比心,懂得事事从大局出发,懂得私利的取舍。

我有个疑问,我们的现在如果还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是礼仪之邦的话,为什么外国不少的博物馆等名胜会用中文写一些很琐碎的“不要大声喧哗”之列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很多所谓的礼仪,不过是一种形式有形无髓,面子工程。难道只是为了做个样子?母亲告诉我,他们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具有纯粹的红色信仰的时代,每个人都不计较得失,几乎看不到投机倒把,看不到那么多的昏昏噩噩的现象,虽然饿,虽然穷,但是依然快乐着,努力的奋斗着,不计回报的付出。

然而,看起来我们似乎失去了信仰,提到信仰,不少人的第一反映竟然是宗教,抛下那么一句“我不信教不信耶稣的”。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方向。看不到现在,更不用说展望未来。时而热血沸腾,时而颓废无力,时而漫无聊赖。我们现在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传承的优秀文化还是舶来文化,或许还有人美其名曰“中外交融的文化”。

我们身上体现了什么文化?我有文化么?我不知道。

但是我觉得,我们拥有了文明却落下了文化。然而有什么比落下文化更可怕的吗?

中秋将至,本应高兴畅怀,亲友团聚,共饮明月之下。然而事情之巧,恰逢评优,本是兴奋激动之事,蓦然回首一年往事,可谓一大兴事,一经进入,仿佛乌云蔽月,狂风四起,好不安宁。古人爱月,融情感,抒情怀,叹命运,感身世,忧天下……均是望月之感。

月有阴晴圆缺,人心未免不是这样。圆月其实并不厚道,面对着我们的只是他的一面,永远闪光的一面,千百年来欺骗了多少文人墨客,因其而感伤抒怀。在我们的面前,他永远也不会露出他的另外一面,除非我绕其正面。他很有城府,如果不是的话,他们会将其阴冷无光的一面永远向着无尽的苍穹?或许是我们不给他机会。早知让他近点或远点不就好了么?但是千百年来为何默默无语,只字不提,非得引得这些文人骚客悲情落泪!被骗了千百年的人,是该醒醒了!月亦如此,人也如此。

中秋月明,我们赋予其深厚的情意,均是对美的企盼,月圆团圆心圆,圆圆满满,寄予未来深深的希望。明月也不完满,看他点点的黑斑,看他似圆非圆的脸庞,月也不尽然完美。心中之坦荡有如天上之明月。月下之人,如同林子之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此之说,人兽无所异也。见人如兽,岂不悲乎?人本离兽甚远,如今竟与之相仿。若先人地下有知,岂不痛心疾首?

兰生幽涧,不因无人而不芬芳。匿于幽涧,傲视四方,傲骨峥峥。梅生寒冬,不因寒冬而不怒绽。虽有傲骨,绝无傲气。竹生道旁,不因险阻而不挺拔。一身正气,豪迈不爽。即使倒下,仍有破竹之势。人若如此,则为真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但愿紫气东来,驱散瘴气乌云,还我一轮,皎洁的明月。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海上钢琴师》

ZT from Chinaren

爱,也是一种宿命

我原先一直以为,宿命是东方文化的特质,正如“两岸说”是西方文化的鲜明特质一样。看过美国影片《海上钢琴师》之后,我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部充满神奇的传奇色彩的影片中,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宿命的无所不在。

这部影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被遗弃在海上巨轮中的钢琴天才的生命传奇。他一生没有离开过巨轮一步,最后竟也自觉地追随那艘巨轮一起灰飞烟灭了。影片的结尾很唯美地展现了海上钢琴师的离开人世的最后一瞬:很绅士的他,站在巨轮顶层可以望见天窗的一个狭小一隅,神色宁静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那双曾经弹奏过无数动人旋律、征服过无数过客的修长的手缓缓地在泛着幽蓝色光晕的空气中凝重地抬起,灵巧的十指威严地在空气中机警而有节奏的晃动,它们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空气凝固了,时间凝固了。

突然,天窗外巨轮烟囱的上方滑过了一道刺眼的亮光,船身随之剧烈地晃了一下,似乐队指挥棒“开始”语汇般的有力一挥,那两只手立即向着冥冥中肃立的黑白键盘扑去,十个指尖开始了有节奏的运动,先是中指,紧接着是食指、无名指……他的双眼沉醉地盯着窗外的湛蓝天空,右面的嘴角微微翘起,流露出他惯有的令人深不可测的微笑。

配合着船体粉身碎骨的节奏,他倾心弹奏着一首即兴曲,那张瘦长脸上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和独得其乐的满足。宽阔而明丽的海面上,那只曾经硕大无比的巨轮,象一个垂死挣扎的怪兽随着一阵密集的巨响从腰部痛苦地抽缩鼓起并随着体内暴烈而喷出的火舌在瞬间折断为两半。紧接着是分裂船体痉挛般的颠簸振荡并节节暴裂,无数的火舌喷薄而出。

旋即,巨轮彻底分解变成无数碎片被海面掀起的冲天巨澜所夹带的倒海翻江般的大片大片白色泡沫吞噬贻净……逐渐的,狂飚般沸腾和雄狮般怒吼的海面恢复了平静,刚才的巨轮无影无踪,永远沉寂了,沉寂了……

为什么会这样?对于我们这些恋生的芸芸众生来说,选择这种最最残酷的结局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以上天所附于他的精灵般的天才技艺,要名要利要声色犬马绝对会易如反掌。但他竟然是那样的一意孤行,那样的心甘情愿,即使是面对历尽千辛万苦而终于与他相见的好友泪水长流的苦苦挽留仍然不为所动。他对朋友说,这就是我的唯一选择

促成钢琴师随巨轮殉道的真正动机和原因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难解的悬疑,我的思绪在影片主体部分展示给我们的每一个瞬间穿梭。从人类的本性来说,唯有爱,才是挣脱命运枷锁最锋利的武器。影片展示给我们的答案是:极有可能!不是吗?突然降临的爱情就险些使他作出对命运的完全颠覆——离开巨轮——去陆地投奔他的爱情。但是,但是最后一刻,那无形而冷酷的命运之手却将他无情地拽了回来!

——终究,相对于他那颗一直没有温情滋养的灵魂来说,他更象一个喧嚣尘世的旁观者,永远只能独守着完全与别人无关的心灵世界,没有达到燃点的爱情无力降服属于他的宿命!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由于钢琴师的爱情仍没有超出单相思的现实层面所致。当时,那位上船寻找父亲的少女曾是那样深切地打动了钢琴师那颗孤寂而敏感的心。从相逢到分离,没有说过一句话,仅仅是她窗外甲板上迷茫而忧郁的侧影,就一下子扯动了钢琴师蕴藏多年的柔情!

顿时,正在灌制唱片的他灵魂出窍了:天籁般温柔与缠绵的旋律从舞动着的十指尖流出,爱情如无数朵瞬间绽放的千丝菊同一时刻在钢琴师的心田盛开。如沧海突成桑田,铺天盖地的菊花满山遍野怒放。骤然降临的万紫千红令他目不暇接!层层叠叠丝丝缕缕、淡黄淡青淡红且纤细娇弱柔媚的菊瓣,如枝枝燃放的迷香上腾起的烟霞经风轻吹,咿咿呀呀地摇曳不已……突如其来的爱情氤氲使他沉醉!陶醉后的痴迷甚至驱使趁着他夜色偷吻了正在熟睡的那个少女。

为了追寻他心中燃起的爱情,钢琴师决定离开巨轮去纽约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爱情——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心灵归宿。清晨,薄雾中的纽约港。头戴一只圆顶礼帽的钢琴师,提着一只装着全部家当的皮箱,沿着连接着大地与巨轮的舷梯,迈着有些犹豫的步伐,缓缓地向世界大都市的入口走去。他的身后是目送他离别的船上友人;他的眼前,是横陈在迷雾中的一幢幢顶天立地的高楼大厦以及越来越近的都市喧嚣。有些朦胧的楼群间忽然有一行大雁穿雾而出,雁行如弓,向着港口的方向射来!已经走过舷梯一多半的他竟然莫名地驻步不前了。

他放下皮箱,提一口气,张开了双臂,右手折回紧接着向外用力地一甩,圆顶礼帽便如一只轻盈的飞盘,倏地飘向了迷茫的天际。片刻过后,他折回头,神色冷峻地提起皮箱,重新沿着舷梯原路返身回船——唯一的一次背叛宿命的机遇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与钢琴师擦肩而过。在巨轮即将化为灰烬的前半个小时,怀抱着老唱机的号手,凭着老唱片上那熟悉的旋律终于见到了钢琴师最后一面。诀别的时刻到了,神色黯然的老唱机正吃力地在凌乱不堪的船舱间吟唱着钢琴师曾经的爱情旋律,钢琴师也用那对清澈的褐色眸子静静地凝望着被他婉拒的好友。

钢琴师若有所思地感慨道:那天站在悬梯上,我感觉到纽约离我只有一步之遥。望着那一幢幢太高太多太密的楼群,自己忽然感到了悲凉!这些东西将从此阻挡我的视线,永远无法让我看得更远。大海多辽阔,多单纯?咱们在船舱遇见的那位走遍千山万壑寻找自杀地点的农民不是说,翻越了最后一座山巓突然看见的拯救了他生命的风景正是波涛汹涌晚霞满天的大海!

而我,既然一直就在生活海上,又何必徒劳着要去陆地寻找归宿?这就是钢琴师的临终感言。透着一种参透生死的坦然,又流露出一种对陆地生活甚至爱情的一丝莫名恐惧。是一直缺乏人间温情的冷漠惯性使然?还是对海上生活的生于俱来的依赖感的驱使?遗憾地是,他确实没有别的路可供选择。他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亲朋可以牵挂,他唯一能够寄托生命的东西却是木材钢铁等无机物组成的巨轮以及同样是木材钢铁等无机物组成的钢琴。音乐是什么?对他来说,那是他用于回报巨轮和钢琴的爱的呓语

如今,这些呵护和滋养他成长的非生命父母就要无情地离他而去了,除了随船殉道他又能选择什么呢?不是吗?作为一名无师自通的天才钢琴家,在他四五岁时第一次触摸琴键的机缘便注定了他的命运走势。先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神奇表现使他无可辩驳地获得了钢琴神童的美誉;再是巨轮专职钢琴师的一大段令他一次次沉醉流连的快乐时光。在他不长的一生中,巨轮上的环境宽厚地包容了他只弹自己即兴曲的任性。供他发挥天赋的钢琴不动声色地让他的临场发挥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他可以由着性子,随意去用近似于白描的手法用键盘惟妙惟肖地描绘现场旅客的神态和内心。也能够自如地抒发不期而止的似水柔情。

在巨轮、钢琴这对“无机物父母”的关爱和青睐下,我们的海上钢琴师具备了迷人的演技,以至于吸引来了陆地上闻名遐尔的钢琴家们前来对决,不用说,败下阵来的只能是那些自以为是的挑战者,因为它们无论哪一个人也没有他纯粹,没有他的心灵更洁净。多么令人难忘的一场戏呀?在那个海上飓风袭来、船体振荡不安、所有旅客魂飞魄散东倒西歪如临死神的漆黑夜晚,我们这位传奇钢琴师却懒散地坐在那架随着船体颠簸东奔西跑的钢琴架前。轻松的神色,玩世不恭的笑容、悠闲敲击着琴键的十个轻快灵巧的指尖,会心地演奏着与颠簸节奏惊人一致的欢快而略带谐谑风格的旋律。他在用疯狂消解疯狂,黑白琴键上的旋律成了他以胜利者的不屑一顾嘲笑飓风狂澜的有力武器。诺大的餐厅成了他和钢琴的花样溜冰场,不期而止的琴体与门筐的相撞正好用做休止符。风平浪静之后,当那位受尽折磨不省人事的号手烂泥般依偎在他的肩头昏睡的时候,我们这位可爱的钢琴师却顽皮地笑了,那神情就象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了淘气地嬉戏。

……在支离破碎的场景中穿行,我的灵魂无异于正经历着一场痛苦的煎熬。但拷问的过程中关于命运的思索却有了些许亮光。那架钢琴就是钢琴师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那艘巨轮就是钢琴师整个的生命时空,也是他灵与肉的全部宿命。同样,大海上的狂涛巨澜、风霜雪雨以及日升日落就是组成钢琴师生命的所有元素。它们是他的血,它们是他的骨,它们是他的肉。巨轮内的舒适安逸相对于仓外那深不可测兼杀机四伏而且时而风平浪静时而咆哮狰狞的大海来说,无异于他的天堂。所以,当那艘巨轮最终被遗弃在一座无人的空港等待在灰飞烟灭时,命运的渊薮昭示他的只能是随船殉道的结局。

如此说来,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彷佛在印证一个亘古未变的命题:爱,也是一种宿命!我们的爱,可否也是一种命中注定!?我们的情感,是否也逃冥冥之中某种既定的必然?!

结语

今天早上看了《海上钢琴师》,看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感觉在某些方面我与他有同感,他不肯下船,我也不肯上船,他的船是他的所有,我的船却有很多,我在逃避,他也在逃避,因为有一块属于他的空间,他可以完全的与世隔绝,与其说是与世隔绝,不如说是世外桃源,因为他深深的爱着并属于那个世界,他无法离开,正如他到死对妈妈的认识都是那是一匹马,他的世界如此之小,但是他的触觉却如此之敏锐,而且能够通过观察不同的人,触发不同的音乐,这个及其有天赋的音乐人,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和音乐与钢琴融成一体,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演奏,但是却不闻名。他有青涩的恋情,但是却成为了生命的点缀……他戏剧式的降生,似乎就预示了他戏剧式的人生,似乎也预示着戏剧式的离场。 他很迷惘,所以不敢离开船,甚至也愿意同船共生死。 我也很迷惘,所以不敢上船,躲在一个角落头弹着我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