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为得到App比较忠实的用户,每年除了支持何帆的《变量X》系列关于中国经济趋势发展报告以外,香帅的《钱从哪里来X》系列关于中国年度理财规划报告也是我愿意掏钱阅读的书目。一个着眼于微观,履霜坚冰至,一个着眼于宏观,大势不可违。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工作的第1248天。昨天是520,一个充满爱意的节日,也是在这天我跟着罗翔的视频,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

520常有,而《理想国》不常有。我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能把《理想国》读完。毕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本书了,然而我在书店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只看了几段我就昏沉了,以至于我再也没有勇气翻开。

阅读全文 »

作为得到App的老朋友,怎么会不支持何帆教授发的大愿,连续撰写30本关于中国年度变化的大作呢?虽然迟一点,但是还是要支持的。正如何帆自己所说,2022被困在深圳,不仅没法回去上海支援朋友和学生,也没法出去实地采访调研。于是他想,不如写一本科幻小说吧,成稿后被罗胖否掉了,罗胖的观点我也是认可的,科幻小说不是何老师的主场,大伙缺乏的是希望借助何教授的眼睛了解更真实的中国,并非需要科幻。

阅读全文 »

不得不说,读严肃文学需要一点耐心和勇气。换做以前,我一定是没法看完这本《昨日世界》的。哪怕是这一回,我也是断断续续放下又拿起了六七次才把这本书看完。最后的一大本,还是在我得新冠退烧后的第二天,认真读完的。或许这也是一种缘分,这是斯蒂芬·茨威格自己写的回忆录,写完后的第二年,在他62岁的时候,便和妻子一起自尽了。

阅读全文 »

最近几年,我特别钟爱吴军先生的作品,无论是得到的《硅谷来信》系列音频课程,还是他出版的书籍。或许大家都有计算机背景,所以有些道理听他讲我就特别认同,而且还解答了我不少困惑和疑问。同样,这门迟到的大学语文,我算是补修了。

阅读全文 »

我是一个想把东西收拾好,却不知道从哪下手的人,这本书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从小到大,我一直被人笑话书桌乱、办公桌乱,基本上就是一个天生的反面教材。收拾东西,我做得最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藏起来,打开柜子或者抽屉,还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

独自在毕节住了几年,发现这种混乱的状态,从办公桌、书桌蔓延到了整个屋子,一开始我是可以忍受的,慢慢地我发现连自己都难以忍受了,然后找到了这本书。我看得很认真,也学着慢慢整理房子,虽然还是很凌乱,但还是有点变化了。

阅读全文 »

这书很薄,在书架也是躺了很久,虽然我很努力地在看书,也没法很快地将书架上的存货给消化掉。很多时候,心血来潮忽然找到了一本书,书单上的书只能跟着再挪下一个位置了。

阅读全文 »

今天是到毕节的第1193天,准确的来说是3年4个月了。前几天,因为公务的缘故,出差去了杭州几天,但是在杭州遇到的一些事情,更新了我对杭州的认知,看来那句老话是一点没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并非用常理逻辑能说清楚,也有很多事情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假想罢了。

阅读全文 »

前几天,我把软件工程领域的著作《大教堂与集市》看完了,一直在思考怎么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关于GPT-4横空出世的消息铺天盖地。当我真正的体验过了自动生成代码和图片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占据着我的大脑,整天都像掉了魂似的。

阅读全文 »

不经意间,我把《美国陷阱》这本书看完了。书里讲述的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如何被美国司法系统和通用电气合作吞并的故事。当我合上书的时候,忽然感觉山姆大叔竟然也有非常不厚道的可怕的一面。

阅读全文 »

月初,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狂飙》成为了收视奇高的神剧,一开始我并不太感兴趣,直到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说剧中的大反派是我们韶关老乡,演技炸裂,非常推荐我看。韶关,这个需要在记忆深处挖掘的地方,又重新勾起了些许我的一些思绪。

尽管很不情愿,我也没有办法把自己出生在韶关,成长在韶关的这段经历抹去。当我慢慢开始回忆过去的时候,一件件的往事如同放电影般浮现,想把那些不开心的回忆跳过,最后发现是徒劳一场。因为韶关留下的美好的记忆真的掐指可数,奇怪得很,原本不应该,但确实如此。

阅读全文 »

最近,腾讯视频推出了电视剧版的《三体》,听说观众的认可度很高,而且纷纷评价说基于小说的还原度很高,于是我便蹭着这个热度看了一把。一共30集的电视剧,前10集的剧情非常紧凑,然而后20集多少会让人感觉到有点失望,因为这个故事的紧凑程度是大家意料之外的。或许是大伙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出于对大刘的尊重,我还是把电视剧看完了,也同步地把原著又再看了一遍。这算是一个二刷,因为《三体》小说出版不久的时候,我就把这本小说看完了,当年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伙会对这本小说评价如此之高。十多年后配合电视剧的二刷,我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1147天,虽然是初春,但还是蛮冷的。与此前离家赴毕不同的是,妻儿父母都在倒数归期,告别时也不算太伤感。不经意间儿子长大了,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我已经抱不起他来了,不过那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傻劲儿,像极了小时候的我,我不仅有点担心,因为这毕竟容易吃亏呀。女儿也长大了,变得古灵精怪,总在关键的时候冒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词,让人忍俊不禁,这一回终于不会再因为我返毕而哭鼻子了。

阅读全文 »

不得不说,这才是我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因太过通俗,以至于我总是在思考,是否要写下读书笔记。思量再三,仍是要写,看什么书、写什么笔记,是一件随性的事情,担心自己看了些通俗小说就被人笑话,这个出发点本来就很可笑。

一本书,是否值得看?看完是否值得写一份读书笔记?当须重问自己初心,寻觅自己阅读的最真实感受,整理后如果觉得有价值,便写下,何须惧人言耻笑。

阅读全文 »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2023都如期而至。今年春节来得早,再过20天的样子,就过农历新年了。不晓得为什么,年关将至,却没有往年的那种期待和欢喜呢?不禁想起了20年前,那正是SARS最让人风声鹤唳的时候。记忆尤新的是,超市里的物资都买断货,听说食盐对防治非典有效,于是家家户户都囤了不少食盐,柴米油盐也跟着疯涨。

阅读全文 »

刚打开网易云音乐,调到“心动模式”,不曾想到音箱中竟传来了黄霑唱的“沧海一声笑”,是不是连网易云都猜出了我2022的年度词,“和解”呢?和解了,当然要让沧海笑一声。不,要笑多几声。前几天,我就在想,用什么词语来总结这个2022年呢,这一年真的过得太不容易了,国运如此,个人亦如此。

想想那些在广州已经“阳过”的家人和朋友们,心中担忧、恐惧、欢喜、无奈和痛苦,不可不谓“五味杂陈”。担忧,是怕发烧以及病毒带来的身体难受会让他们难以承受,大大小小,老老幼幼;恐惧,是担心他们没有足够的药物和其他必需品,会导致不可预见的事情;欢喜,是听到专家说这次“阳康”后,相当于打了一针疫苗,对同种毒株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无奈,是因为一大家子人在广州发烧,我却无能为力;痛苦,担心我如果在毕节“阳”了,家里人对我也是有心无力,人最怕的就是一个人生病,于是不敢出门,长期“避阳”。

阅读全文 »

今日,是我到毕节的第1104天。如果要说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似乎是没有的。然而,我今天喝了一瓶法国的甜白,微醺,感觉不得不把今天的读书笔记写完。

我很是好奇,为什么一瓶干红等于一瓶甜白,等于半斤的酱香酒,又等于小半杯的日本清酒或是威士忌呢。我想不明白,也就此罢了。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