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955天,中午急匆匆的打了两辆车把来探亲的家人送去高铁站,又开始不停的打电话接电话。再一晃,时间已经到了晚上7点半。嗯,想想他们的飞机应该起飞了吧。电话又忽然响个不停,再一看,飞机落地好久了,赶紧打个电话联系一下,看她们是否安全抵穗。

阅读全文 »

下午睡醒的时候,随手拿了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没想到在晚上就读完了这本讲述吴哥古城废墟故事的书。其实说随手,倒是有些故作偶然的用意了,最近心情不算太好,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看得下去,所以应该是专门挑蒋勋先生的书来看,只是架子上先生的第一本书就是《吴哥之美》,所以勉强也能算得上随手了。

阅读全文 »

今天是到毕节的第910天,看来再过3个月,这个数字就破千了。不过别以为我是数着数过日子,只不过是写程序算出来的而已。

这离家的日子,不算太好过。毕竟来了这里,某天在照镜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长了白头发,一长就长了一簇,真是不少。

阅读全文 »

今天是到贵州的884天,最近几天的情绪真的不佳,与家里、父母都有一些争执,状态算是又到了一个谷底。我隐约地知道,我需要干预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了,于是翻开了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个心理学科普读本,一边看书,一边反思,总体而言,对家庭、对父母的亏欠是应该自己承受的,心理的情绪也是需要自己调节的,毕竟人在贵州,只有那么一二好友,实在是孤独。

阅读全文 »

看完第一本《沙丘》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沙丘2:沙丘救世主》,据闻很多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都不高,原因是感觉一个英雄人物被拉下了神坛,这个获得皇权的英雄应该是个开明的管理者,毕竟他是一名大预言家,有什么坎是跨不过去的呢?

阅读全文 »

科幻巨作《沙丘》今年获得了今年奥斯卡好几个奖项,看完电影后,我仍旧觉得不过瘾。听很多影迷说电影还是未能忠实于原著,让他们失望不已,于是我决定入手这套厚重的科幻作品。当我看完小说的第一册的时候,我深深的认同这一点,不过当我再看完80年代版的电影的时候,发现2021年的这部电影还是非常优秀的。

阅读全文 »

前几年,我在比尔盖茨的博客中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

从这本书问世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推荐它。 汉斯,去年去世的杰出的全球健康讲师,为您提供了一种突破性的方式来理解世界的基本真相——生活如何变得更好,以及世界仍然需要改善的地方。 他将一生中令人难忘的轶事放到书中。 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的作品,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比尔·盖茨

于是,我便在中文版上市后的第一时间,入手了这本书。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837天,也是在贵州度过的第三个清明节。一直好好的,不晓得为什么,今早起来喝两口茶水,听着音乐,做着早餐,忽然间情绪有点崩溃了。

昨天晚上,还信誓旦旦的和自己说,慢慢解开自己系上的铃铛,与自己和解。一觉醒来,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又系上了新的铃铛,自己终究是渡不了自己的。

阅读全文 »

曾几何时,心理学家在人们的心里如同一位大预言家,很多人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心理学家看透,从而被他人操控了。其实,心理学并没有这么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很多人过去的行为,也能为这些人的未来做一定的预测,但本质上是难以猜透他人的心思的,包括那些曾经被神话的测谎仪,其实更多的是增加心理暗示和威慑力,让人坦诚的说出一些事实的真相罢了。

阅读全文 »

过年时候,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不知道被什么吸引到了,于是入手了这本小书。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书中的观点对我思维体系的冲击还是蛮大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我们总是说那些躺平的年轻人懒?为什么欧美近期的失业率会这么高?为什么很多山区的人就业意愿不高?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脑中浮现的很多为什么,很快又消失了,都未经自己深深的思索,有个问题来了,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东西吗?

阅读全文 »

好久没有写笔记了,今天是我到毕节的814天,接下来的日子到底还有多久,还真不好说。似乎对于如期三年返回,又多了一丝的期盼。哀莫过于心死,有盼头,心就不会死。上一次写笔记是来毕节第732天,这似乎又3个月过去了,感觉有些事情是值得记录一下的。

阅读全文 »

约在一周前,看完了这本原研哉的作品,《设计中的设计》传达的一种生活美学,讲述他和一帮日本的设计师开始对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展“重新设计”的革命。看完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的,这是审美的能力。

阅读全文 »

不出意外的话,很多人光看到这个标题就会笑出来。不是吃饱了撑着,就是吃饱了撑着的。牛肉,多么普通的食材,有好吃的牛肉干,有嫩滑的肥牛面,还有生炒牛肉、卤牛肉,等等。要是饿了,馋了,你就直说呗,还那么文绉绉,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此处应该有配乐,彩虹合唱团的《春节自救指南》)。

阅读全文 »

看完五常先生的作品,人的确很累,毕竟经济学是一个我并不擅长的领域。下一本书,可别整得自己太累了,一眼相中了蒋勋先生的《蒋勋说莫奈》。一个周末,便把它看完了。很后悔,后悔当年去法国旅游的时候,没有能去莫奈的小屋看看;后悔没有更早接触莫奈,感受这位永远在创作的伟人,和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

阅读全文 »

五常先生的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本书是五常先生从1985年到2009年发表的关于货币方面的文章的精选合集。我记得是在大约2015年前后在二手市场淘回来的,一直放在办公室,直到去年才从办公室里翻出来,带到了毕节,今天终于看完了。

阅读全文 »

早在2017年的时候,我就看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打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了有个画家叫高更,是梵高的朋友,曾经也是个富有的证券交易人员,某天为了寻找内心中的某个念头,辞去了工作,离开了娇妻,去了法国的乡下地方,后来去往了塔希提岛(又称“大溪地”),生生的变成了一名土著。在这里他画出了最有价值的画作,娶了好多十三四岁的女孩,最后在一场大火中划上了人生的句号。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