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一本揭秘套路的心理学读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告诉大众,自己的决定是怎么被外界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恶意的,也可能是善意的。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观察到,这些小套路出现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提个醒,这家伙开始忽悠我了,至于是“我不听,我不听”还是“好,接着忽悠”,这就全看客官您的喜好了,不过千万别给绕进去了。
10年前的今天,我还在校园里奔走,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出入于各大企业的面试现场。那一年的国庆前后,我是校园里第一批拿到taobao工作机会的人,我依稀记得那时候面试的场景,思考再三,我放弃了,因为我想回广州;次年元月,我在广州地铁上再次接到taobao的橄榄枝,说如果你还有想法,你就回来吧,我笑着说,比起杭州,我还是习惯广州。
这接下来的10年,每每想起这段回忆,我都不知道应该哭还是应该笑。毕竟,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我还是很有自信的,凭借着在广州4年本科的基础,在专业上我算是得心应手,中途虽然有些不甚愉快的事情发生,终究我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是自信的。自信,或许来源于自己前一个阶段,自己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以及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在那个深度学习技术还没有成气候的时候,计算机系的学生要发表一篇SCI和EI索引的论文,其实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我不太费劲的做到了,虽然是运气使然,但自我的膨胀是在所难免的。
谁能想到,这是我10年人生的高峰,此后一直滑坡。如果是因为我没有机会,无法选择,我认命了,事实偏偏是我有机会,我没有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电子书,竟然能看上一本纸质书,我也是心满意足了。花了好多年,我似乎才找到自己的爱好,阅读、搞IT技术和研究混沌相关的复杂网络。选择了计算机这个专业,工作以后还能一如既往的喜欢计算机,还真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从事信息化类的管理工作岗位,依然不太愿意放下代码与独自捣鼓程序,这或许就是我是个奇葩的原因,非典型的技术男混杂非典型的甲方管理人员。
我对自己的刻画,看起来很混沌,和我热爱的混沌理论一样,看不清,道不明。在我导师的众多弟子中,我或许也是为数不多的,毕业了没有了论文压力,依然愿意继续学习,深入混沌这门理论的人吧。为此这里的我又多加了一个标签,非典型的科研工作者。当然这都是往好听了说的表达,难听的表达就是我干啥不像啥,这样的活着,就活该浑浑噩噩。不过我才不这么想!
在看完阿瑟的《复杂经济学》与何帆的《变量》后,我决心要把这本书看完。因为这本书为《复杂经济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经济是为了配合技术进步而生的,经济与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双螺旋,持续的为社会前进提供了源源不尽的动力;为《变量》提供了一个关于解读中国制造的观点,那就是技术是一个有机体,在不断的组合、迭代,一次次的演化与升级,没有一项技术是独立存在的,新的技术体系都是在原有的技术上的改进与组合。
于是我找到这本有意思的小书,记录了阿瑟在思考”什么是技术”的心得,用完整的理论框架回答了什么是技术,它如何发展,如何进化。或许我看过《复杂经济学》,所以对本书讲述的理论框架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并不算多。
“人是具有可能性的动物”。—郑也夫
北大的社会学教授郑也夫,我是在收听得到APP的节目,才认识的。我曾经去北大的官网查询郑也夫教授的简介,发现了好些有趣的事情,第一个是他的照片,一张像素不高看起来很漫不经心的吐舌头的照片,这让我惊呆了;第二个是他的社会职务与获奖情况,官网上说郑也夫教授拒绝参加任何评奖与接受社会头衔。
看起来很滑稽的介绍,让我对北大肃然起敬,因为在我的求学经历中,知道有郁郁不得志的教授,知道有醉心学术不去做横向项目的教授,可从未见到过醉心于自己研究却不申请奖项与头衔的教授,这或许体现了郑也夫教授一个社会学家的风骨。一旦落入一个评价体系,或许你就不得不钻营它的评价体系,争取获得评委的好评,从而拿到奖项,从另一句话来说,这可能就不纯粹了。
我对历史还是有点兴趣的,可一旦翻开了讲历史的书,就昏昏入睡了。当年明月写下的《明朝那些事儿》,算是让我过瘾了一把,当我兴致勃勃的翻开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深深的感觉自己不是读历史的这块料,于是硬着头皮看完后,就不轻易触碰讲述历史的书籍。
最近,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火了,看样子不亚于当年的《明朝那些事儿》,苦于家里装修没法放书,于是我便下载了电子书来看。要论舒适性,肯定不如纸质书。对于我这种伪文科生(就是在工科生里头感觉还算有点文科味道的)来说,这书要读下去也是一件费力的事情,然而我还是坚持用力的看完了。
要说这书看完后是一种什么状态,我绞尽脑汁的找形容词,发现似乎只有难以名状最贴切,或许表达的不是说我没有想法和感触,事实上是太多的感触涌上心头,难以梳理,不可名状。
我是被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吸引过来的。时不时,我会问问身边的朋友,知道”蝴蝶效应”吗?知道”蝴蝶效应”讲得到底是什么吗?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当然知道,那就是”密西西比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会引起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呗,形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会影响历史的进程啊!”
有时候,我会接着问他们一些问题,比如:
通常来说,问前两个问题,大家还会思考一下然后沉默,然而当我问第三个问题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朋友跟我说这是一个思维实验,知道微小的变化可以引起巨大的差异就好,不需要有具体的数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