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花了半个月时间,把一直拖着没看完的《经济解释》给翻完了,全书一共1000页上下,之前看到500多页后就看不下去了,主要是内容看得有点不明白,而且五常先生的港普,读起来真有点不容易。

阅读全文 »

很久之前就想看张五常先生的大作《中国的经济制度》,毕竟在我心里张先生一个走下神坛平易近人的经济学家。他从经济学当红的芝加哥大学走出,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职,与那些我们认为是神一样的经济学巨擘嬉笑怒骂,无形中彰显了先生的学术地位。

虽然从另外一个阴暗角度看先生,同样的行为也可以被称作狐假虎威,有抬高自己身价的嫌疑,不过从字里行间能看出先生的风骨,我决然不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先生。

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国人要对自己的经济制度要有自信的观点,自信不代表我们的经济体制不存在问题,而是要客观的看到我们经济制度的优势,不断的补足短板。所以正如外人会正反面讨论先生一样,不同的经济学家也会正反面的讨论当下的经济制度,不同的前提假设,不同的理论框架,结论不同很正常,但是时间会证明哪个解释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阅读全文 »

小女儿晚上闹腾,3点多才睡,我疲惫不已。如往常一样,我依然是6点多睁眼。无论晚上几点睡,到了6点多我必然都会醒来,无法再次入睡,这是我这三十多年养成的习惯。

今年的618,我兴趣阑珊,基本不查看各大电商有什么折扣的东西,只是买了急需的驱蚊水和洗碗布。看着信用卡未出账的账单,我实在提不起买东西的兴趣了。

阅读全文 »

最近想学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发现里头满满的全是数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不得不说这是一块我非常不愿意触碰的知识点, 但不去努力尝试克服,那就永远都是自己的软肋,所以我选择了去学习。

阅读全文 »

技术除非被人类的思想所驱动,否则就是无用、静止之物

这是本新出版的书,也是听了罗振宇的节目后入手的书,毕竟作者之一是MIT媒体实验室的老大伊藤穰一,这位业界的巨头竟然没有厚重的学术行头,比如博士啊什么的,甚至连本科都没念完,世界一流的实验室,竟然能请一位传奇的却无学术背景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大创新,符合MIT 媒体实验室的信条”不拘一格降人才”。虽然是句中国诗词,但是用在这里非常的合适,反而在国内却难以看到这样的景观!

阅读全文 »

这是李开元教授的作品,当年在罗振宇的影响下,看完了侦探小说一般的《秦迷》,从史料中还原一个备受争议的秦始皇,读完后意犹未尽,深深的感觉到春秋战国真是一个好时代,似乎是梦一般的存在。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对个人来说是一个苦难的时代,这个时候发生的故事其实与美剧《权力的游戏》一样,没有道德,没有底线,尔虞我诈,利益至上。

阅读全文 »

看了《小家,越住越大》后,我就期待着作者禄薇的新书,上两个月得知新书预售,于是第一时间下了单,上个星期才到货。

这看起来是是一本小人书,但是风趣幽默的插图让人一下就理解了作者的用意,那些专业的信条在嘻嘻哈哈的自嘲中进入了读者的脑海。

阅读全文 »

书的作者很出名,之前曾经写过《枪炮、细菌和钢铁》,讲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明之所以出现差异的缘由,包括纵向的美洲大陆与横向的亚欧大陆之间的驯化动植物的区别,导致了前者到了一定的社会规模后,获得的资源难以使其继续发展,后者在争夺资源的冲突中学会了更高级的策略,技术流通变得更容易,是一部简明的人类简史。

《崩溃》这本书在作者探访不同的文明遗址后,提出的深刻思考,科技迅猛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不可能靠进一步的科技发展解决同时环境污染归根结底也不是科技带来的。作者表示:

由于当前人类社会过着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不管用何种方法,世界的环境问题都必须在今天的儿童和青年的有生之年得到解决。唯一的问题在于,是以我们自愿的愉快的方式解决,还是以不得不接受的不愉快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战争、种族屠杀、饥荒、传染病和社会崩溃。

阅读全文 »

当这部书看到第4本的时候,不禁有点审美疲劳了,这种审美疲劳的出现,甚是应景。本书点评的是红楼梦31至40回的故事,讲的都是小朋友间的感情事,一会哭哭啼啼,一会兴高采烈,萌生爱意不能说破,宝钗与黛玉争相吃醋,这些大户人家的故事一开始看还会感觉很有意思,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免心生厌烦,不过此时出现了刘姥姥这个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于是故事变得有趣多了。

大户人家稀松平常的事情,让一个乡下人感叹不已,王熙凤与贾母的丫环鸳鸯戏弄刘姥姥,大伙笑出了泪,而读者却读出了辛酸,并几百年过去了,像刘姥姥一样的清苦人家还是多,看着人家,想着自己,不免触动心情。

阅读全文 »

距离上次去北京,已经快9年了。仍记得,那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冬天的,因为豆要去北京接受爱立信的面试,于是我们匆匆踏上了从大连到北京的火车。上车是半夜,所以第二天的一大早就到了北京西站。

接待我的是曾一起在华工患难与共的师兄,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的早餐,王府井大街的全聚德的几笼包子、几碟点心和两碗粥。让我难忘的不是全聚德的味道,而是对于穷学生来说,吃上一个百多元的早餐,那是一件多么心疼的事情。

阅读全文 »

徐文兵是我比较认可的一位向大伙传播中医知识的大家。今天看完的似乎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字里藏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很多词语都有出处,而且古代的含义并不与现在相同,挖掘词语的来源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古书《说文解字》做的就是这件事。

在我看《周易》的时候,发现有好些词语来源于此,比如文明,和平,变通,变卦,错综复杂,自强不息等等,当我看李开元的《秦崩》的时候,发现也有不少词汇来自于史记,如《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谈到的礼贤下士,窃符救赵等等。

其实还有不少的词语是来自于中医,这是我此前并未察觉到的。譬如,健康其实是健与康的组合,健是动词,使之有力,康则是五个方向道路通畅,如果理解了这两个单字,或许大伙对健康就有更新的认识,就是身体有正气,身体各脏器各司其职。从此看来,很多人对汉字的认识并不深,容易断章取义误解中医,对传统文化形成了成见,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阅读全文 »

这本书是前两个月就看完了,看完后心里很有触动,但一时理不清头绪,所以等到了两个月之后,再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

我想,如果过了两个月,再翻看自己在书上的涂涂画画,还能觉得深有感触的话,这或许真的是打动我了。

矫情,真的矫情。可没办法,品味红楼梦就得有点矫情的劲吧。

阅读全文 »

在好友的热情推荐下,我看完了这本企业管理的书籍。起初,我收到书时,快速的浏览了目录,我心里有了一个预期,觉得这或许是一本老声常谈的书。毕竟看过《基业常青》,心想这或许会提到良好的企业文化、如何评估市场策略与如何对待创新的内容。

阅读全文 »

昨日,我开车到家楼下等娃下来,新潮歌KTV门口停着一两辆汽车,若是车停好了,是不会阻挡行人走路的。人行道最靠马路那边停着一溜的共享单车,除了OFO就是摩拜了,有几辆单车倒了下来,半个车身已经躺在了大马路上。忽然我发现这单车怎么还颤抖着往前挪呢,转过脸去,原来某辆大车为了停车,得往前走点,即便看到了单车也不停下来,为了自己,硬是把那几辆可怜的共享单车,拱出了人行道。那人走了下来,约莫40多岁的样子,头上略微有些白发,看着几辆单车横躺竖卧,噢,人家似乎没看到,只是看到车子没蹭,就又回到车上去了。

我心想,这怎么都得扶一把吧,看起来那车好说也得有个三四十万,甚至更高,开车的人看起来也像是个文雅的人,说他文雅,只是看起来没有满脸的横肉,穿得还算得体看不出暴发户的样子。

阅读全文 »

最近这几年随着深度学习与AlphaGo的大热,人工智能成为当下最具热度的词语,李开复先生写了一本《人工智能》,阐述了在他眼中的人工智能。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他编著的这本《人工智能》,具备了科学性与科普性,是一本适合大众科普入门的好书,即便是计算机专业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到知识。

毕竟,李开复从介绍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标榜为人工智能的产品,从alphaGo到特斯拉的辅助驾驶,从机器视觉到机器翻译,我们的身边其实充斥这好多这样的科技感十足的软硬件产品。究竟人工智能对人类有威胁吗?人工智能会让许多人失业吗?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究竟是怎么样的景象?本书的答案很中肯,我也非常认同,而不像某些书籍那些危言耸听,也不像某些书籍那样打造美丽天堂。

阅读全文 »

这本书前后也看了一年,一方面是书中的内容太专业,不少的内容我都看得一头雾水,毕竟我在软件开发中的经验还是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对技术的要求与一线的技术专家并不一致,我所走的是CIO的职业发展路线,而不是CTO,因此信息化愿景与项目管理是我做的最主要的工作。

在项目管理上每每遇到问题,我都可以在我的背景知识中找到方法,至少我所采取的每一个方法都有对应的方法论支撑,实际上,有好的方法论并未一定能解决现实的问题!然而,相对专业的工作方法还是让我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可,虽然我满是挫败感。

阅读全文 »

小朋友已经到了上少年宫的年龄,看到各个课程的报价,发现最贵的莫过于乐器类课程与机器人类课程。前者我是无能为力,而后者我是当仁不让。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说,无论在学科的高度上与对学科的理解上,我都可以脱颖而出。

阅读全文 »

吴军在他的数学之美中提到过,为了激励一战后的法国那些追求灵魂高尚而非物质富裕的年轻人,罗曼·罗兰写下了《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我今天看完的就是这三部传记的第一部,《贝多芬传》。

实话说,我对贝多芬有一定的了解,但一直都不深,毕竟我还是非常的喜欢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六(田园)交响曲。基本上,我对贝多芬的了解就局限于此,我猜或许很多人与贝多芬的交际也局限在这几部音乐中,怕是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认识的局限吧。

阅读全文 »

这是在买徐文兵的《饮食滋味》的时候,看到了亚马逊的推荐,穆克吉的书,我是一定会买的。其实,比尔·盖茨也说过同样的话。

这是本TED演说的演讲词,我在看完全书内容后,尝试寻找相关的演讲视频,但是我并未在网上找到。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看了一本假书,直到我去美国亚马逊的官网,让我发现了这本中文译名为《医学的真相》的小书,英文名字是《The Laws of Medicine: Field Notes from an Uncertain Science》。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