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因为我几乎对每个主题都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当我饶有兴致的看完每一个章节的内容以后,重新阅读一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突然,灵光一闪,快速翻看自己标注的地方,发现这本书《香帅财富报告3:熟经济》可谓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学习工具书。

整个2021的很多政策,正是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为接下来要打造的数字孪生城市和数字经济下的全面治理奏响了华丽的序曲。我很激动,因为这个规划的出台,标示了数字化不再作为一项业务辅助提升的角色出现,而是像蒸汽机车出现,要全面替代马车在路面行走的势头那样,全面成为业务的主体,走向了各个职能部门的前头。

以前是系统辅助业务办理,而现在业务办理辅助系统运行治理,难听一点的说,以前系统为职能部门打杂,现在是职能部门为系统打杂。

阅读全文 »

并不是第一看卡尔·萨根的作品,我记得比较清楚,上一次看的是他写的COSMOS(宇宙),那本书成书于1980年,是一本向公众介绍宇宙苍穹的科普书,本书写于1994年,写的是太空探索几十年,人类获得的宇宙新知识。

无论如何,当我们放眼太空的的时候,我们都会体会到生而为人的伟大以及渺小,伟大是精神上的,渺小是现实里的。在这个时候,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可以相安无事,蛮有意思的。

阅读全文 »

跨年夜选择了B站,所以罗胖的演讲,看的是回放。罗胖在2021的最后一夜的讲演,打动我的地方并不多,甚至连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记不起在哪个话题上,被感动了。这倒不是说罗胖讲得不好,而是他关注的内容,可能并不是我关心的内容。

或许是因为自己成长了,也或许是自己心情不是太好,所以提不起太多的精神劲。罗胖在现场发布的几本新书,我倒是把他们给买了,一本是何帆的《变量4》,一本是香帅的《熟经济》。为认知付费,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尤其是这两位我觉得挺不错的经济学家,他们能纳入年度经济报告的事物,一定有他们的用意。

阅读全文 »

2022的元旦,过得似乎并不太快乐,原因有很多。比如竟然考核组没有抽中我们,竟然没有抽中我们也不能回家,竟然在2021的最后一夜喝多了然后头疼了两天,说来说去,其实本质上都是孤独,漂泊者的孤独,且似乎无处可去。

不难理解,为什么《隐忍》里头宣泄了如此多的情绪,因为那是醉者的呢喃。所以这篇文字的基调和那一篇不一样,展望2022,总归是有点期待的。

阅读全文 »

毕节的冬天,是真冷,和我老家韶关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韶关市区不下雪,也不冻路。只不过是时不时下上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水打湿脸庞,让你感受到冰点的温度到底有多冷。20年前的冬天,我还在为考试而努力,然而晚上一般撑不过9点半,那些还没做完的功课,清晨5点的闹钟会准时把我薅起来继续。即便身上穿上了厚厚的大衣,脚边放了电暖器,依然逃脱不了手脚冰凉的命运。

那一年选择跑去东北读研究生,而没有选择温润的深圳,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但我的确想去感受一下东北的寒冬,大家到底是怎么过的。因为室内集中供暖,外面零下十多度,出去并不感觉太冷,但是海风吹到脸上,感觉火辣辣的疼。毕节虽然没有集中供暖,但是我的住处是装了暖气的,呼呼的烧天然气,心里总有点过意不去,主要是贵呀。暖气开久了,屋子里很干燥,所以皮肤容易痒、鼻子容易疼,当然加湿器也是能派上用场的。

阅读全文 »

在看完长冈贤明的随笔集后,我翻开了《d设计之旅:福冈》。很多时候,我们对外国地名的认知,仅仅留存在那些出名的大城市。这是一件无奈的事情,毕竟国外的事情离我们太远,不容易让大伙记住。福冈,我是陌生的,除了听说过熊本熊这个可爱的家伙以外,好像就没啥能让我联想起来的了。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732天,整好满两周年了。回顾往事,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展望未来,总觉得很是漫长。

无端延期一年,总是让人丧气的。

来这边最大的难,正是孤独。恰逢看到蒋勋先生的书《孤独六讲》,发现原来孤独是现代人的共有的情绪,而蒋先生把这种情绪做了梳理和归类。文末,蒋先生说他学会了与孤独共处,享受孤独。

可我,做不到,有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感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阅读全文 »

梵高凝视着,热热的泪水盈满眼眶,这夏夜的星空多么热烈,多么纯粹,这么多远方的星辰来和他说话,为一个受苦的孤独者一起到来,仿佛要合唱出宇宙最温柔华丽的歌声,他低头祈祷,他知道这是神与他同在的时刻,他的受苦有了救赎,他知道,可以拥抱整个星空,星空不会拒绝他。

目前悬挂在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星夜》使全世界渴望爱与信仰的心灵在它面前停步驻足。

唐 •麦克林也站在这里,一个歌手从内心最寂寞的深处响起了安慰心灵的歌声。

唐 •麦克林的歌词,词意浅显,寓意并不深,但把梵高那些凝视夏夜繁星的孤独心事传达给了大众。

孤独,是因为生命里某些坚持的部分无法被他人了解。

寂寞是因为心里许多心事堵塞着,只能挤压宣泄在画布上。

画留了下来,在生前卖不出去,无人理解,甚至饱受嘲弄轻视的画,却在生命结束之后,有人了解了,有人看懂了,更多人热泪盈眶站在他的画前面,如同唐•麦克林一样。

如果唐•麦克林早生五十年,他会了解梵高吗?

如果唐•麦克林是梵高的邻居,会不会一样在警局控诉这个割耳朵的疯子?

如果唐 •麦克林是高更,面对梵高激烈的爱,会不会也样收拾行李落荒而逃。

我不是在询问唐 •麦克林,我是在询问我自己。

在一个没有星星的晚上,我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泪如泉涌。一个人,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默默的调整情绪。我知道,我的眼泪不仅为梵高而流,也为自己。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到毕节的第722天,还有几天就满两周年了。昨晚修改一份材料,改到了2点,累。倒在床上,却睡得不太安稳。在毕节,这样的睡眠,已经持续了半年以上。

穿着睡衣,惺忪的爬到洗漱间,先洗把脸,抹上剃须膏,刮完胡子,再拿起电动牙刷。刷完牙,盯着镜子里头的自己,发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发呆。

阅读全文 »

要说以前,我不是知道日本设计师长冈贤明的。自从看了D设计之旅丛书,以及了解了日本Good Design大奖之后,才发现原来长冈贤明也是日本设计界响当当的人物。说来惭愧,要数当代中国设计界响当当的人物,我可是一个都说不出来。

这本书《长冈贤明的思考》是长冈贤明2000年到2005年的随笔,见证了他开始创业前几年的人生变化,从一个设计师变成一个好的初创者,重要的是整个阶段,他初心不改,水平不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让我打心底的佩服。

阅读全文 »

直到这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才交出自己的底,为什么要写这部大部头的书,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也没有情意绵绵的男女爱情,也没有勾心斗角的宫廷政治。对拿破仑的评价既没有法国人的那种英雄般的狂热,也不像其他俄国人的那种蔑视。作为众多男人一见倾心,与安德烈公爵陷入爱河订婚,被渣男吸引而悔婚,接着照顾重伤的安德烈,最后与暗恋她很久的皮埃尔成婚的娜塔莎,我猜一定是位绝世美女。书中的另一位绝世美女,是浪荡的海伦,也是皮埃尔的老婆,在海伦去世后,娶了娜塔莎,皮埃尔是性福的。

阅读全文 »

静坐,冥想,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然而,去年盖茨在他的博客里推荐了一本关于冥想的书,并称冥想是当前硅谷的精英们选择自我调节与休息的方式。

环视朋友圈,发现有几位朋友仿佛看破红尘,一只脚正迈入空门。我的天,都是搞计算机的,怎么就往空门里跨?我看不懂。

阅读全文 »

原本,我是想扎实的看完这本技术书籍的,把所有的例子都运行一遍,大概阅读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因为别的事情,这个工作就被搁置下来了。最近重新拿起来,想着就把它看完好,先不调试代码了。

阅读全文 »

《1812序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是我非常喜欢的,在纪念老柴诞辰150周年的一个音乐会上,用了礼炮来代替鼓声,很是震撼。

不曾想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讲了这个时期的故事。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来毕节的696天,这个数字蛮有意思,从左边和从右边念起都是一个样。计算机里,我们称它为“回文数”。

阅读全文 »

此前,盖茨在他的个人博客里推荐过这本书,时隔半年,它的中文版就上市了。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先将盖茨的短评翻译给大家: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by David Epstein*. I started following Epstein’s work after watching his fantastic 2014 TED talk on sports performance. In this fascinating book, he argues that although the world seems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specialization—in your career, for example—what we actually need is more people “who start broad and embrace divers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while they progress.” His examples run from Roger Federer to Charles Darwin to Cold War-era experts on Soviet affairs. I think his ideas even help explain some of Microsoft’s success, because we hired people who had real breadth within their field and across domains. If you’re a generalist who has ever felt overshadowed by your specialist colleagues, this book is for you.

译文:

《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才能成功》。在观看了爱泼斯坦 2014 年TED大会上关于运动表现的精彩演讲后,我开始关注他的作品。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他认为,尽管世界似乎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才——例如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但我们实际上需要的是更多的人“在他们进步的同时开始广泛并接受不同的经验和观点。” 他的例子从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到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再到冷战时期的苏联事务专家。 我认为他的想法甚至有助于解释微软的一些成功,因为我们聘请了在其领域和跨领域具有真正广度的人。 如果您是一名通才,但曾感到被您的专业同事蒙上阴影,这本书适合您。

阅读全文 »

还记得查理·芒格在《穷查理日记》推荐了这本书,大赞史蒂文·温伯格的科普文章写得好,所以早几年前就有想看这边书的念头了。直到最近,看到京东有特价,竟然还说是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和“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所以我满怀期待的打开了这本书。

阅读全文 »

今天是我来毕节的第667天,盼望着盼望着,待遇终于落实了,阶段性抑郁终于得到了缓解,然而说好的绩效却未能如期而至,家中的生活多少又开始变得有点紧张。然而,不只是我,大家都在盼着绩效呢。

阅读全文 »